分享

胃痛的克星——尺胃穴

 山东中医竹林 2015-04-28
 胃痛的克星——尺胃穴
 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胃痛有许多原因引起的,许多人都有胃痛的经历,那种痛令人难以忘记。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穴位,无论是那种胃病一用都会立马见效,这个穴位就叫尺胃。

    尺胃穴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的教授发现的。高教授也是学校针灸推拿学院的院长,非常擅长单穴治病。几年前,高教授因为工作过于劳累,患上了胃病。有时疼得非常明显,由于高老本人是研究针灸的大家,于是便想找出一种简单又有效的针灸方法来治疗胃痛。经长期研究古籍并在临床上的不断探索实践,终于,发现了这个治疗胃痛效果很好的穴位,并命名为尺胃穴。胃痛的人,都可以在尺胃穴上找到压痛点或摸到条索状物等反应点,就在这个穴位上扎一针,很快就可以见到效果。

    一般的穴位都是对称的,而尺胃穴不同,它只存在于右侧手臂,在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中点处,也就是大概整个前手臂的中点位置。胃疼的时候,尺胃穴这里会感觉压痛,或者在这里会摸到条索状物。

    胃痛时,在尺胃穴上用力掐按,直到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为止。如果你或者家人有足够的经验,可以用针就更好了:买一次性针灸针(最好用1或1.5寸的)、医用酒精、棉签等。在尺胃穴及周围消毒,自己的手指也要消毒,捏一根刚取出的无菌针,扎下去。轻轻的提插捻转。当然,这个步骤最好有专门的医生来操作,免得自己在操作的时候出现晕针等不好的状况。然后你就会发现刚才要命的胃痛现在竟消失的无影无踪。
 
中药贴脐敷脚心、胃寒胃痛立减轻

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作者:曾乐

  奶奶说,肚脐和脚底的涌泉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对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穴位给药是中国先人的创造和发现,也是世界医学外用给药的重要创见,这种治疗方法既方便了治疗,又避免了药物通过肝肾而加重肝肾负担,通过穴位给药既经济,药物的作用又直接。比打针静脉给药安全且更有效果。

  奶奶说,那还是一九六0年的时候,她接待了一位胃寒患者,这位患者胃不好,是一位大学教师,特别地怕寒,只要一受凉,他就感觉胃痛,时泛清水,喜暖喜按,进食后症状改变,但消化功能差,不能吃多。虽然年纪才五十岁,但却出现手脚发凉,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多,大便稀等,他不愿意服药,问有什么不服药也能治疗或是调理的办法。奶奶想了想,就想到了穴位给药,奶奶说这种方法自己的师傅倒是经常用,而自己用得不多,今天既然有了这样的机会,正好可以试一试调养堂时常使用的这些个方法了。奶奶为这位病人开了肉桂配附子加生姜研未,然后用醋调好后贴在两脚的涌泉穴上,晚上帖,白天取,让他贴出效果后,来跟她说一说。没有想到,才过了五天,这个病人来了,说效果不错啊,现在大为改善,问还要贴多长时间,奶奶说,你接着贴吧,直到完全好

  三个月后,此人又来了,说全身舒服,好象身上的病都好了,奶奶建议他做一个全面的体检,结果出来后,奶奶吃惊地发现,这种方法的确效果挺好,从此后,奶奶就经常也用穴位给药法与病人治病了。我问奶奶“你开药的时候怎么比平时口服的少多了?”奶奶说“穴位给药因为直接走经络行药直达患处,不需要太多的药,效果就出来了,但也有一个调理的过程,这个方法治慢性病最好,适合中老年人调养身体,保健用药。奶奶分析说,肉桂味辛、甘、性大热,有小毒,具有补肾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胃腹冷寒,妇女冲任虚寒等症。附子味辛,甘,大热,具有补火回阳,散寒驱湿的功效,生姜也有类似作用,三样配合药力较大,所以只有很少的就有力道了。

  这些药再少一点儿,也可能通过肚脐给药,效果来得更快,但体弱的人最好还是通过涌泉给药。象晕车的人,每次乘车前,只要在肚脐上贴上一小块的生姜片,保证不会再晕车。对于胃寒之人,腹泻之人,感冒初起之人,也有贴肚脐治疗的,效果一样地好,奶奶曾经还帮助一个制药厂开发过肚脐给药的各种贴剂,可惜的是国有企业干不了好事,没有人负责,在上世纪90年代厂子破产了。奶奶说,小儿腹泻,最适合肚脐给药,因为小儿不喜服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