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原因探析王耀臣

 清源渭水 2015-04-28

 

摘要:写作文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许多中国学生望而生畏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使中国学生惧怕写作文?文章探讨了中国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学生写作文;自信心;作文要求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5-0161-02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作文教学多年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老师不愿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有资料统计显示95%以上的中国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98%的孩子喜欢写作文(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经过深入的思考,本人认为,中国学生95%以上不喜欢写作文,究其原因,根在中国学生对作文心存畏惧心理。那么,中国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写作心理障碍呢?
写作,也即“立言”,在古代是一件非常神圣、乃至不朽的事。《左传》里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北宋汪洙也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文章考好了就能做官。如今的公务员考试,文章依然很重要。“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古诗十九首》)花开花落,冬去春来,事业、名利,都会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只有文章能使作者扬名于时,流芳于世,超越时空限制而获得永恒。因此魏文帝曹丕感慨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因为认为其重要,要求自然而然就高,因为要求高写作起来一定就难。连推车卖浆者流,也动辄脱口而出“这又不是三篇文章两首诗”!在下意识里,无非是这等事并不难,只有做诗写文章才是了不得的。
受此观念的影响,一方面,家长、老师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们面前反复强调作文很重要,很难,要写好作文,非下大工夫不可,这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作文难”的种子。另一方面,对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要求,动不动就要求中心突出,生动感人,立意要高、深、精,选材要典型,精当等。而学生由于知识、阅历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像作家那样写出一篇篇美文。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于是认为达不到以上要求就是写得不好。学生经过努力写就的文章总是被老师、家长指责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于是,学生们的心理上又增添了一丝忧虑:作文怎么这么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心理上感到惧怕作文。由于心理定式的作用,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就逐渐形成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清除中国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要使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日本教育家田琦仁曾分析了学生成绩差的原因,认为有1/3是自信心不足,只要自信心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就会上去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拥有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成为一个人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要提高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首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降低作文要求
降到什么程度呢?降到符合各年级、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止。比如小学三年级初写作文,它是以一二年级看图说话(或写话)为基础的。现在要离开图,依照生活实际留在脑海中的各种图景去写,就只能要求把那些图景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即可。若用什么“表述生动、中心突出”去要求,不会奏效,能达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楚”就是好作文。这样,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作文难写”的消极心理。许多老师在归咎学生不愿做作文,做不好作文的原因时,引用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写作源自生活,孩子生活贫乏,难以写好”。笔者认为,这是成人以成人之思维看待孩子,也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写出本不属于自己的成人的生活,这本身就违背了写作源自生活的要求。
其实,作文很简单,只要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完整、顺利、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应是一篇好作文。
二、批语要尽量多褒少贬
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被人承认、肯定的渴望。语文老师给学生写在作文后面富有鼓励性的评语,恰是满足学生这种渴望的途径。实践证明对学生作文的积极评价,就像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关切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虽然细微,却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地唤醒学生作文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写作的火种。反之,过多的批评、过多地使学生的写作心理受到挫折和打击,对于心理承受力尚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形成作文抑郁症,看见写作文就心烦、畏惧、自卑。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作文中有优点就要说出来,哪怕很少。缺点则要细心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光明前程”。明代理学家王守仁在总结前人和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蝉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一论断,不仅指出了儿童的学习心理,也说明了施教的途径,应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极好借鉴。我想美国学生98%以上喜欢写作文的秘诀也在于此。
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介绍说:他的儿子黄岩到美国时,只认得一些简单的单词,但没有专门记过单词,也没有写过。到美国入读一年级,第一季度学发音,第二季度学拼写,第三季度学写作,第一次作文就得了95分和Great!(真棒!)的评语,接下来的四篇习作分别得了三个100分和一个96分。
从到美国以前只看懂几个单词,到来美国半年后第一次作文就得了95分和Great!(真棒!)这个评语,再到接下来的四篇习作分别得了三个100分和一个96分。我们可以看出黄岩同学确实很聪明,但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出中美教师评价学生作文观念的差别,黄岩的作文在美国可以得到95分和Great!(真棒!)这个评语。在中国绝对是不可能的,黄全愈不是说了吗,在中国用中文写作文拿90分就全班第一了,黄全愈从小到大写作文算是特长,可从来没得过100分。一个外国孩子来中国半年后第一次作文要想得到90分和真棒的评价是绝对不可能的。美国学生正是在老师一次一次的表扬中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树立起了写作的信心,从而喜欢上了写作文。这一点很值得中国语文教师借鉴。
德国教育家弟斯多克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在指导写作时重要的不是传授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而是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并不难,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模仿,就可以写出优秀文章。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王耀臣(1962- ),男,山东海阳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高校学生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