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酒菜|唐诗的选、注、评和鉴

 山茶的流芳地 2015-04-28


中国古典诗歌历经先秦汉魏六朝的长期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和诗歌本身向更高境界飞跃的内在驱动力,正好遇上了唐代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最适宜于诗歌生存、发展、繁荣的时代生活土壤和艺术氛围,终于涌现了从四杰、沈宋、陈杜、刘张直至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这长达二百余年的层波叠浪式的诗国高潮。群星灿烂,蔚为奇观。诗和生活,在唐代是高度融合的。没有诗化的生活,没有最善于发现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中诗美而又各具鲜明个性的诗人,就没有唐诗。正因为如此,唐诗不但无法复制,而且从整体上说也难以超越。它所独具的那种如乍脱笔砚的新鲜感和扑面而来的浓郁生活气息,也正源于它所植根的社会生态。从唐诗高潮初现之际直至今天,多达近千种的唐诗选本,证明了唐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面对如此光辉灿烂的艺术瑰宝,不免令人稍感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来,真正有影响的唐诗通代选本却只有两三种。与近三十余年来唐诗的整理、考订、研究成果相比,唐诗的普及工作除了《唐诗鉴赏辞典》曾产生过广泛影响外,无疑是滞后了。以致时至今日,各地出版社还在不断翻印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这部从选目上看显然未能充分反映唐诗艺术成就的两个半世纪前的选本。

这部《唐诗选注评鉴》包含了选诗、校注、笺评、鉴赏四个部分。这个总体设计是基于如下的考虑:从选诗的数量和质量上较充分地体现唐诗的艺术成就,从整理的方式上为广大读者提供较为翔实的注释和丰富的资料,并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一些比较切实的参考。

选诗

总的原则是在注重思想内容的前提下,重视诗的艺术性和可读性。诗可以叙事、议论,但本质上是抒情的,而且在表现情感时应力求精练、富于含蕴。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显著特色和优良传统。含蓄蕴藉,对于中国诗歌来说,绝不仅仅是诸多风格之一种,而是必备的普遍性艺术品格。它与明快直截并不决然对立,相反,明快与含蓄的统一正是优秀唐诗的突出特点。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吸收其他文体的某些元素和优长,以适应创新的需要。但创新是否成功,则取决于化异体为本体,而不是为异体所化。是诗,就要有诗情、诗味,要有诗的情韵、意境和风神。这一切,又都源于诗人的敏锐诗心和善感心灵。在有真切丰富诗意感受和发现的前提下,诗可以挥洒而就;也可以“改罢自长吟”,以达到“毫发无遗憾”的境界。但如果缺乏诗心诗情而一味苦吟,那就只能写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种“二句三年得”之作。孟郊、李贺和贾岛,都有苦吟的倾向,但孟、李毕竟有诗思和诗才,而贾岛则既乏才思,又硬要作诗,便只能以苦吟自赏自怜了。晚唐贾岛的追随者之众,不但证明不了贾岛的成功,反倒显示出唐诗的衰落。总之,有诗情诗味,是首要的选择原则和标准。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即便力大思雄如韩愈的那些刻意追求奇崛险怪之作,也只能屏弃不取,而侧重选他那些“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赵翼语)而韵味不乏之作。

此外,还必须重视广大读者的可接受性,首先选取那些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而又诗味浓郁的佳制。在这方面,孙洙选《唐诗三百首》的成功经验,值得充分重视并加以吸取。一个诗人刻意追求的艺术风格和境界,未必就是他真正擅长和艺术上真正成功之作。艺术创新是否成功,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历代广大读者的品读实践,要通过历史的反复淘洗和检验。诗歌创作自有其康庄大道,唐诗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诗人与读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良性互动经验。当诗歌离生活、离广大的读者群愈来愈远,成为少数人自我封闭的精神生活的自我表现时,诗也就走向了末路,只能以孤芳自赏自命了。

唐诗的艺术成就和广远影响,或许可以在这方面给当代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从可接受性这个方面考虑,这部选本便不可能与唐代诗歌史完全接轨同步,成为与其配套的唐代诗选教材。否则,专务险怪的卢仝,不选他的《月蚀诗》而选其清新明艳而富于情致的《有所思》,便显得有些故意与作者唱反调了。

除以上两条基本标准外,诗在艺术上的完整性也是一条重要的取舍标准。尽管诗歌创作中有先得一联一句而后成篇的情形,诗歌评论中更盛行摘名联警句评点之风,但不论篇幅长短,一首诗是一个艺术整体。如果全篇仅有一联一句精警,其余均平庸馁弱,殊不相称,如严维的《酬刘员外见寄》、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虽有“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样的佳联,也不得不因此而加以删汰。根据以上三条标准,选入了约六百五十首唐五代诗,数量与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选的《唐诗选》大体相当,而具体篇目则各有异同。总的来看,大家名家入选的篇目数量与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还是大体相当的。

校注

文字的校勘力求精简,只择重要异文出校,一般情况下也只据作为底本的清编《全唐诗》所标注的异文来改字,不具体罗列所据版本。一般词语的注释也力求简明。但涉及作诗背景、写作年代、作者归属等问题的考证,语典、事典的注释,则较一般的选本要详细一些,典故出处也多引原文。

笺评

这一部分搜集了历代对所选诗篇的疏解、评论,大体上以时代先后为序加以排列。由于所选多为历代选本所载的名篇,笺评数量较多,有些只能择要载录。这些疏解、评论不但可以为读者提供理解赏鉴方面的参考,而且将它们串连起来,就是一首诗的重要接受史料,这对有兴趣深入研读有关作品的读者来说,参考的价值自然更大一些。

鉴赏

每首诗最后都附有编选者的一篇鉴赏文章。在疏解诗意、再现诗境的同时对全诗的艺术风貌及特色进行一些品评。这部分内容虽亦每有撰写者的一得之见,但殊未敢自必。希望能对读者起到初步的引导作用。

每位诗人都有一篇小传。在文献记载和前人、今人考证成果的基础上,叙述其主要仕历。重要的诗人则对其创作特色和成就略加评介,并择要介绍其诗集的笺注本,以便读者参考。
撰写这部书,历时四载有余。年高力衰,又全凭手自录写,疏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本文选自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

唐诗选注评鉴
作者:刘学锴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13-9
页数: 2432
定价: 290.00元
ISBN:978753484377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本书购买资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