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三百零三:《袁采教育子弟如何对待富贵贫贱》(袁采十一)

 杏坛归客 2015-04-28

 

袁采告诫子弟,自己生活富裕,地位显贵,不要以此而傲视乡亲邻里。

他指出:“若本自贫,身致富厚;本自寒素,身致通显,此虽人之所谓贤,亦不可以此取尤于乡曲。”

这是说,即或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由贫穷变富裕,由低贱便显贵,这虽然可以称之为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也不应该作为傲视别人的资本。

假如是靠“祖父之遗资而坐肥浓,因父亲之保任而驯至通显”,也就是说,如果是继承祖业而富贵,受父辈庇荫而升官,以此傲视乡亲邻里,那是非常可怜、可耻的。

对待别人的富贵贫贱,也要有正确的态度。他说,有一些无知识无修养的人,对人不能一视同仁,以礼相待,而是以“富贵贫贱”、“高下等级”区别对待。“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则礼恭而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恭敬又加焉。至视贫者贱者,则礼微而心慢,曾(更)不少愿恤。”这是一种典型的“势力眼”习气,是要不得的。

袁采说:“长厚有识君子,必不然也。”这是说,凡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人,绝不会这样行事。

他谆谆告诫子弟说:“殊不知,彼之富贵,非我之荣;彼之贫贱,非我之辱。”你富贵,也不是我的荣耀;你的贫贱,也不是我的耻辱。为什么要以富贵贫贱为依据,对人态度不同呢?

袁采还告诫子弟为人要诚实守信、家庭和睦、邻里团结、造桥修路要助财力、要按规定缴纳税赋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