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胜
1969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
采访时间:2013年7月
采访地点:绍兴何来胜工作室
记 者:何老师好,首先请跟我们讲讲您的书法路。
何来胜:我是从十四五岁开始学习书法的,学了三五年,对书法的兴趣非常浓厚,当时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了几个书法比赛,第一次就获得了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览金奖。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随后,创作的兴趣越来越浓,接连参加了国家级的几个大赛,都获了奖,这开始将我从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慢慢转变成为一名专业的书法创作者,动力也越来越足。2009年,在杭州,我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书法个展,此后便在一个又一个的个展、联展、全国展中历练成长。除了画院的工作之外,我还教学授课,创作和教学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近年,我加入了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参加了一些全国性展览的评选活动,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接触面也越来越广,越觉得学而后知不足,感悟到自己要补的东西很多。
记 者:这么简单就成书法家了吗?
何来胜:写字的过程让我很开心,因为喜欢,纯粹的喜欢,我和书法有缘分吧。书法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对生命有所体悟,然后升华,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去找内心的世界。
记 者:就是说您从事书法,这个路一直很顺畅的?
何来胜:在书法的道路上,对于我来讲还是走得比较痛快的。二十来岁的时候,我在文联专门从事书法工作,后来调入画院专职搞书法创作,差不多二十多年了。这期间我在美院有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开始是大专,后来是研究生,现在是博士,进去、出来,进去、出来,从开始单纯的喜欢到后来的理想、追求,到如今是对书法的一种执着和体悟,我觉得更像是一种修行,苦中有乐,这个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假如说没有苦的话,也体会不到这种乐趣的。苦了以后才有乐趣,你真正完成了一幅作品,那真的是一种享受。
记 者:一般从事书法的人,特别像您搞专业的,一般都会五体兼修,您为什么最后会选择了隶书作为自己艺术的一个突破点呢?
何来胜:我虽是写隶书为主,但五体我都学过。因为中国美院书法教育的教程就是这么设置的,它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必须五体兼修,但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在五种书体上都要有所发展,我最后选择隶书,也是性格使然,觉得它内在质朴的东西很能打动人,但最后的修行还是要靠自己的。我教课时,也跟学生讲,五体兼修不是要求你当一个全能书法家,关键是让你知道一种书体当中有这么一些内容在里面,至于怎么样深化,怎么走你自己的路,还得靠你自己去琢磨、去悟。就像佛教里,佛陀、菩萨、罗汉都有各自的境界,次第分明,开悟也就不一样。
记 者:那您选择隶书是您自己的一种选择,不是老师安排的吧?
何来胜:这个我觉得每一个书法家都有他的天性,比如说某个书法家他喜欢写章草,某个书法家喜欢写小楷,比如我喜欢写隶书,这个就都是天性决定的。
记 者:您的天性是什么样的?
何来胜:我觉得隶书比较符合我的口味,这个事儿,没有老师或者周围的人跟我说你一定要学。我觉得我学隶书比较有味道,过程让我觉得很开心,可能叫我写楷书或者篆书我就不太喜欢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喜好。
记 者:喜欢隶书的什么?
何来胜:比如说汉碑,书意很正,质朴文雅,这种淳厚的、雄强的感觉我很喜欢。我觉得这个跟我的性格比较相符,因为这些东西里面的气质跟我的性格和审美很一致。我喜欢比较阳刚的东西,孟子云“养我浩然之气”,我不喜欢太纠缠于细节,不喜欢俊俏的、很秀丽的东西。
记 者:但是您的隶书肯定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不同的特色吧?
何来胜:那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阶段的领悟都不同。
记 者:您给我们讲讲您的这个隶书最初是什么样的?走到现在您又加进去自己一些什么样的悟性和想法,然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格局?
何来胜: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讲,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一样的,都是一步一步走下来,从基础开始走。像我学书法,开始的时候从汉隶入手,就是汉碑当中比较经典的字帖,比如说《曹全碑》、《史晨碑》等,其实一个书家从开始走到生命的最后,每个阶段肯定有不同的感悟,对书法的认识也是跟你投入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写字和修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开始时候学《曹全碑》,这个时候我根本没有想以后的路怎么走,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风格的确立也是这样的,走一步看一步。开始我喜欢《曹全碑》这个风格,因为它是比较秀丽的,像《乙瑛碑》和《史晨碑》都是比较秀丽的,但是这个路子你必须去走一下的,学了三五年之后,我觉得《张迁》、《石门》味道更好些。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以后,审美也一直在改变、提升,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不是去创,而是去找,找内心的世界。之后我投入了好多心血在清代的书法上,差不多所有清代代表性书家的隶书作品我都很认真地去临写过。我写隶书追求的一个是汉、一个是清,比如说到现在还在学习邓石如,还在借鉴,我的作品当中有好多他们的影子在里面。学习借鉴传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在走一个捷径,师古人,通过这个捷径切入到一个高点,更加丰富自己作品的内涵。
记 者:现在你有没有把篆书的东西,还有魏碑的东西融到现在这种创作里面了?
何来胜:这其实是一种“若不经意”的融合,当然这个跟我学过的东西有关系的,学书这么多年了,主要以隶书为主,也学过魏碑,比如《郑文公》,《龙门二十品》等,在创作的时候把这些用笔渗入到我的隶书里面去。篆书也是这样,我觉得篆书的结构假如能稍微放一点到我的隶书创作当中去,能使我的隶书风貌显得更高古,这个路子我觉得可以探索一下。
记 者:我知道您是一个特别努力去学习的人,到现在您还在读博士,您在书法上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吗?
何来胜:人活在世上,要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生活才有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境界才得以不断提高。开始学书法时看到当代人的作品就觉得好得不得了,学了古人作品以后,发现今人作品有问题,同时也看到古人也有很一般的作品。活到老,学到老,我一直是这样想的,因为写字这件事是没有底的。你看这个“书法”只有两个字,但是里面的文化内涵很多。这两个字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的,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书法写了这么多年,只是在同龄人当中稍微早走了几步。在人生道路上我还是比较淡泊的,喜欢逍遥自在,不想有太大的压力,没有大的目标,就想平平淡淡地走下去。当然在书法实践当中我还是要精益求精的,尽可能走得远一些。
记 者:您觉得一个书家能走多远、能走多高,靠的是什么?
何来胜:我觉得一个是天赋、一个是勤奋,两者缺一不可。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天赋加上勤奋,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不一一阐述了。
记 者:你给我们解释解释“功力”这个词吧?
何来胜:功力就是对书法技巧的掌控能力。技巧是书法家的基本技能,你几个动作下去必须要交待得很清楚:点画的方圆粗细,线条的快慢缓急,墨色的浓淡枯湿都能随心所欲,这就是功力。如果说这些方面你都能做到的话,那我觉得这个功力就到了。
记 者:能够从事书法创作,您是不是觉得特别满足?
何来胜:那是当然,创作状态是种忘我的、享受快乐的状态,假如说有大块儿的时间进行创作,那应该是我最满足的事情。
记 者:刚才一直没有谈绍兴,绍兴出了很多大家,王羲之、赵之谦,还有兰亭也在这儿,我觉得整个人文环境特别有利于我们进行书法创作。
何来胜:是的,绍兴作为书法圣地,跟外界交流的机会非常多,应该说绍兴整体搞书法的环境是蛮好的。每年的兰亭书法节,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书法家,都会在兰亭齐聚,这样的学术氛围对绍兴书家是非常有利的。绍兴是个很好的地方,历代出了很多的大家,地域性有好处,但也有限制,通过这些全国性的活动,打破地域上的局限性,大家互相交流,吸收不同地方的东西,集众家之长,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们进行书法创作。
记 者:我们绍兴的书家,整体追求是什么呢?
何来胜:书法对于绍兴来说,它是一种传统。因为从王羲之开始一直到现在,出了好多书法家。可以说绍兴的书法史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历代都有顶尖书家出现。作为一个绍兴的书法家,在这样的一个书法环境下,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传承。
记 者:在学校就是练技法吗?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这种追求?
何来胜:沉浸在学校这样一个学术氛围中,更多的是对书法认识的一种完善,而练技法仅仅是表面的。技术再好不等于艺术,但严格说,艺术,技术,也不过是一个词语,一幅书法作品永远无法和词语对应,虽然感觉是拿一根毛笔在写字,其实不是这样的,里面是对书法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文字,它只是书法其中的一个元素而已,是一种载体,经过这样的一种练习,才能对书法有真正的认识和更深的感悟。
记 者:书法怎么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怎么让更多老百姓得到这种书法的乐趣?您有什么建议吗?
何来胜: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跟我们老百姓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比如说我们绍兴春节的时候写春联,这个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会组织书法家到农村去书写春联,这个也是春节的一项传统节目,是书法跟老百姓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他们也非常喜欢。在绍兴,从大酒店到小巷子里的面馆,里面都挂着书法,许多老百姓家里也会收藏书法,这都与社会整体的大环境有关系。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实任何一门艺术都必须要经过一个专业训练、学习,才能获得专业上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一个普通百姓,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视角不一样,要对书法很精通那是非常难的。但是如今信息量那么大,作为和书法有缘的人,他只要关注文化,关注书法,这个过程本身也会有一种乐趣了。
---------------------------------------------------------------------------------
何来胜,1969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1994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书画院三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艺术硕士。
简介
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书展"创作奖",全国第九届书展"二等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三等奖",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奖";入展全国第六、八届书展,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展;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展"金奖",二届全浙书展"金奖"。参加展览有"多元阐述"―白砥、赵雁君、汪永江、陈忠康、何来胜五人书法展,浙江书法二十家作品展等。出版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作品集-何来胜》卷。
获奖
1991 浙江首届书法艺术节《浙江省"雪豹杯"青少年书法大赛》 金奖 浙江省文化厅主办
1994 全国第一届正书大赛 全国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6 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 金奖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8 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 金奖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9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9 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 提名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2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创作奖 中国文联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6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提名奖 中国文联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7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二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2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三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入展
1993 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3 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4 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 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 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6 第二届楹联书法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8 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9 "九九"中国书法年展 《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
2000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展览及出版
1991 绍兴七星书法展 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3 "多元阐述" ---白砥、赵雁君、汪永江、陈忠康、何来胜五人书法展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5 浙江书法二十家书法展 浙江省文化厅主办
2006 上海:浙江书法六人展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6 中国书法群落精美联盟展 《书法网》主办
2001 《山阴道上行---何来胜、商力戈、许绍满、丁毅书法作品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3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作品集 何来胜》卷 华夏翰林出版社出版
其它
1993 获绍兴市第四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百花奖。
1999 获绍兴市第四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百花奖。
2002 获绍兴市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02 获浙江省第四届鲁迅文学艺术奖提名奖。
2007 获绍兴市第九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07 获绍兴市第十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百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