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杂谈:(一)当前的语文课程研究是另一座“通天塔”

 岳春光 2021-09-28

  《圣经》中记载了一则关于“通天塔”的故事。大意为:人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建造一座直通往天堂的高塔。随着,这座塔的增高,上帝开始担心人类真的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超越他,于是上帝使得建造高塔的人们说起了彼此都听不懂的语言。语言一不统一,所以这做通天塔也就没有建成。上帝也因此保住了绝对的权威。

  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说明不同语言之间所具有的排他性。但我要说,在这个故事中上帝的做法未免有些草率,多做了许多的无用功,其实只要让每一个建塔的人都有了“争胜”、“争誉”、“争功”之心就可以,何苦费偌大气力去弄出这许多种语言来!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足以说明上帝的不高明。

  在建造语文课程研究这座高塔时,我们虽然使用的同一种语言,但我们有一些“传统”——“个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文化人历来是不缺个性的,这一点以先秦诸子为滥觞恐怕不为过,以今日中国人“龙虫”之说为表征亦可差强谓之。更兼近代“本土轻,外士重”观念的熏陶,因此但凡中国本土产生的名目,自然有众说纷纭的现象产生,而“语文”不幸亦在其列。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没有上帝,每个人都有机会谋具权杖。心既旁骛,哪里还能很好地完成“建塔”的工作呢?在这些“建塔者”中,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语文学科的任务,然而也有一些不愿付出的自惜者,毕竟还有谁愿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在《圣经》里的通天塔名为Babel(通常译作“巴比尔塔”“巴别塔”)Babel这个词的本是巴比伦文,意思是“神的大门”,而“建造通天塔”这个故事经常蕴含着“变乱”、“劳而无功”的意思。但愿我们的语文课程的研究不会真的只是痛苦地在门口徘徊。

——————————————————————

注:这是十多年前写的,那时对课程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所以用了“语文课程研究”的说法,目前本人更倾向于“语文学科研究”,只是为了保持一致,依然沿用了旧的说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