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膳食营养(四)

 憩苑 2015-04-29

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

坚持食物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是中华民族传统膳食非常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的日常饮食要经常注意多样化,食品广而杂,坚持多样化的原则。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其核心科学理念就是保持日常饮食的“酸碱平衡” 。中国的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食是谷物、豆类,副食是新鲜的天然食品(蔬菜、水果、菌类,藻类,搭配少量动物性食物)、不作精细加工,茶为大众化的天然饮料、并成为居家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之一,烹调大多使用植物油,搭配有大豆酱,醋等发酵食品,食用糖较少、且多为红糖。其特点是: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人均粮约60%~65%的主食谷物,蔬菜丰富,动物性食物搭配合理。国际营养学界认为这是预防“文明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最佳膳食。

膳食酸碱平衡,才能远离疾病

无论流感,及至SARS,有的人易感,有的人就能够拒绝感染。现在有关基因对病原的易感性正在研究中,但科学已证明,病毒要求培养基的pH值是7.2,而健康人血液的pH值是7.35到7.45。如果您每天饮食平衡,吃丰富的蔬菜、水果、薯类、豆类,您血液的pH值就偏碱,远离了7.2,如果整天鸡鸭鱼肉、就会偏酸,逢年过节、有时肉吃多了会感到发腻,实际就是轻度酸中毒。大家知道食物摄入体内经过代谢会产生酸性和碱性产物,蛋白质、脂肪在体内分解都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所以鱼、肉、禽、蛋、谷物都是酸性食物,如果以肉食为主,血液pH值会偏酸性,造成机体功能紊乱,降低免疫力,无法防御病菌与病毒的侵袭。而蔬菜、水果等是碱性食物,摄入足量的蔬菜、水果、豆类、薯类后,能迅速中和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血液的pH值保持在7.35~7.45,此时机体才能具备强大的免疫力。病毒的最佳生长条件一般要求pH值在7.2左右,不难看出,弱碱性条件也为防御病毒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无毒才能一身轻!

现在大家都在谈“亚健康”,这是介于健康和生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叫第三状态,或者灰色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疲乏无力、精神不安、疲劳综合征等等。那么什么叫亚健康呢?实际上亚健康状态就是酸性体质,就是说如果饮食不合理,终日饱食膏梁厚味,会使得体质变成酸性,人感到非常疲倦。避免这个状况就要减少菜肴中的动物性食物,增加蔬菜、薯类、瓜果、豆类等碱性食物,荤素搭配。山东省的百姓,每年春季都要吃一种名叫“小豆腐”的食物,即采集蒲公英、大蓟、小蓟、苦菜等野菜,同豆面、豆腐或豆腐渣混合烹制而成,对预防春瘟、时症有良好的效果。上述野菜大都是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草药,从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其巨大的防病、保健功能。

膳食中合理搭配呈碱性食物可以提高防病能力。我国民间日常烹饪非常注意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功能的食物。如适量食用薏苡米、冬瓜、丝瓜以及鲜鱼腥草等;在吃凉菜时要同时适当食用些生葱、洋葱和大蒜。绿豆被中华民族称为“济世之谷”,其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有“解百毒”之功。对农药、重金属、瘦肉精中毒均有解毒作用。

美容绝非表面处理!

中医学十分重视皮肤病的整体观,即“病于内,必形于外”。绿豆专门治疗热痒,热痒是因体内发热引起的,而绿豆就有解热的功效。因此民间经常食用绿豆粥、绿豆汤预防疾病。美容光做表面文章行吗?实际上美容绝非表面处理,中医素有“有诸内者,必形于外”的教诲。女性形体美意味着内在的健康。古人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即指体内内在的健康是形体美的基础,而形体的美则是内里美的外像。把膳食营养调理好了,休息好了,营养平衡了,你就会变得很美丽。

最早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的蔬菜

现在都知道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很先进,其实豆芽就是人类最早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的蔬菜,豆芽菜的生产至少可以追溯到900年前,北宋《图经本草》中有“菜豆为食中美物,生白芽为食中佳品”的记述。豆芽菜与黄豆相比,营养价值有显著提高,干豆中没有维生素C,而100克豆芽中含维生素4-8克,其胡萝卜素、核黄素含量都增加了2-3倍,黄豆芽有缓解癫痫病的作用,因为食用后可补充患者大脑所缺乏的硝基磷酸酶。民间有许多黄豆芽食疗的验方。黄豆芽用清水煮熟,连汤服食,每日3餐,连食3天为1疗程,可治寻常疣,治疗期间不吃其他任何粮食及油类,第3天改为普通饮食,并可继续以豆芽佐餐。取黄豆芽、鲜猪血各250克,共煮食之,对大便干结难解具有一定疗效。

高肉食摄入危害健康!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提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即日常膳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无论什么场合、肉类菜肴再多,亦不可食肉超过食谷、食菜。英、美科学家发现素食者与非素食者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明显不同——当人的消化液与上述肠道微生物作用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也不同,这导致肉食多的人容易患癌症。1997年英国科学家研究指出:如果减少肉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癌症的发病率可降低40%。并建议肉类至多可做配菜、且日摄入量应少于85克。欧美直肠癌较多、而印度较少;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癌症发病率大大提高,都说明了高肉食摄入对健康的危害。植物性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无疑是数百万年人类自然进化的结果。难怪古人诗云: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粗茶淡饭,吃出铁汉”!

民间素有“粗茶淡饭,吃出铁汉”之语。从营养学角度,“尽备珍馐”的筵席之举也违反了荤素配搭、粗细兼食、酸碱平衡的原则。暴饮暴食、过贪过饱可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发生。每当逢年过节,医院内此类病人陡增便是明证。如沉湎于觥筹交错之中,势必招致病魔缠身。

“持家不可不俭,待客不可不丰”。作为个人、家庭接待,量入为出,各有其“斗”,自然不会奢侈浪费。但是当前公款吃喝盛行,今日某些吃请早已超越了美食的概念,到了吃排场,吃面子都不足以描述的地步。“常常登高座,渐渐入祠堂”形象地描绘了无节制的吃喝对健康的危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全民进行国情教育,树立“居安思危”的观念,继承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确实是极其必要的。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国际社会公认:膳食、营养因素的干预,可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与粮农组织又发布了“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专家报告,提出了膳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癌症发病危险性相关关系的证据。这个报告中强调了一条——“大块食物特别容易引起肥胖”,什么食物是大块的?“洋快餐”都是大块的,而中国的炒菜都是切成小块、切成丝,所以中国的饮食烹饪确实是非常科学的。

膳食中的各种食物成分对血压都会产生影响,这已成为人类现代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的膳食因素,如高钾、高钙、高镁、低钠、低胆固醇、低脂肪膳食对高血压均可以产生影响,其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负相关。美国高血压食物疗法组织综合上述各种膳食因素,指出从整体上改变膳食结构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会更有效。据此提出了防治高血压的DASH(Dietary Approaches Stop Hypertension)计划,即通过饮食控制和终止高血压的计划。DASH饮食食谱的特征是富含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果仁、白肉,从营养角度看则含低脂肪、低胆固醇、高钙、高钾、高镁及高膳食纤维。

美国参议院“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1995年发表的报告指出:“现代病不能用药物与手术来医治,而只能用新的营养医学方法才能医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代谢异常造成的疾病,其起因于膳食造成应城代谢的失衡,对此种失衡绝不能用对付细菌的方法去处理,因为它是身体本身发生质变引起的疾病。”糖尿病在中国叫“富贵病”,在日本被称为“生活方式病”,美国叫“富裕综合征”。吃得过饱、营养过剩,加之运动量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原因。防治糖尿病要“管住嘴,迈开腿!”一定要从限食、运动与减肥入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