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血压并不是越快越好-头条网

 双喜子twj 2015-04-29

很多高血压病人甚至完全没有不适的感觉,仅在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比正常值高。很多人对自己的血压情况不以为然,很少检测血压,即使得了高血压病也不坚持服药。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治疗的不到40%,控制良好的,更是不到8%。

事实上,高血压绝不“温和”,它会引起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控制血压的目的即在于此——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每降低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降低5~6毫米汞柱),发生脑中风的概率会下降35%~40%,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会下降20%~25%。

降压治疗,不能一味求快

确认患了高血压而接受治疗的病人往往“急于求成”,总是希望达到“药吃下去,血压就降”的效果,一旦发现治疗效果缓慢,就萌生放弃治疗的想法。

其实,降血压并不是越快越好。既然血压是一天天逐渐涨上去的,那么在治疗时,也要一天天缓慢地降下来才合理。这是因为,不少高血压病人对较高的血压已经适应了,如果过快将血压降得过低,轻者会出现头晕、心率加快等不适症状,重者则可能由于血液灌注不足,导致脑梗、心梗等严重问题。

留神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不少老年人虽然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即高于140毫米汞柱),但其舒张压却不高,甚至非常低,只有50~60毫米汞柱。我们称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与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弹性越来越差有关,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明显。

脉压差增大,不仅意味着动脉硬化加重、血管壁弹性降低和顺应性差,而且对心肝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也更严重,更容易发生猝死等心脑血管急症。

因此,对于这类病人,在治疗时更要努力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防止脉压差过大。

然而,由于降压药常常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一起降,很多原本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人,治疗后舒张压也跟着下降。因此,建议高血压病人每天自己监测血压,如果舒张压降到65毫米汞柱以下,就要与医生沟通,看是否需要加用改善动脉弹性的药物。“当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时,更应该引起警惕。”

由卧到站,不妨“慢三拍”

您在突然坐起、站立时,是否会出现天旋地转、眼冒金星的情况?如果答案肯定,很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出现这种情况,症状轻的,休息一会可能就好;症状重的,病人可能会跌倒在地,造成骨折、颅脑外伤,甚至诱发脑中风等。

因此,老年朋友们在自测血压时,别忘了测量卧位血压——先测量平卧10分钟后的血压,然后测量站立3分钟后的血压。若站立的血压值低于平卧位,且收缩压相差大于2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相差大于10毫米汞柱,则为体位性低血压。出现这种情况,平时注意遇事心态平和,不慌不忙,坐起或站立时要慢三拍,即“等一等、坐一坐、停一停”,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