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除技术转移与产业之间的那堵“墙”

 EVYN_YANG 2015-04-29

  以创新基因风靡全球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在4月24日—26日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简称“上交会”)掀起国内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高潮。在技术交易展区,便携式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充电包、搅拌摩擦焊接技术、隔膜式气动血泵、太阳能光热空气取暖器等一批国内创新项目吸引人眼球。

  早在1984年,我国就已开放技术交易市场。1987年,全国技术交易额为7亿元,去年达到7469亿元。但在盘点模式之余,促进技术转移仍面临数道门槛。“硬技术”技术贸易进出口达90%左右,而“软的技术”,特别是技术服务和技术许可等比重还较低。

  在此次上交会上,中国的8种技术转移服务模式首次在公开场合系统展示。但技术转移和交易“功夫还在青山外”。

  让技术叩开产业之门

  点子、设想、研发、试错、成型,是一项技术的“前世今生”,但技术要打破与产业之间的“墙”,可能历时更久。不能迎合市场的需要,再好的技术也只能留守实验室。不明白企业的实际需求,技术转移、交易也无从谈起。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正逐步形成由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高校及科研院所与科技中介多方积极参与的技术转移发展态势。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夏东平介绍,根据我国30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科技部火炬中心总结归纳了技术集成经营模式、技术熟化推广模式、需求导向一站式技术转移模式、技术商务紧密融合等8种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其中,上海技术交易所一改以往以供给为导向的技术转移方式,在全国首创“创新驿站”即需求导向一站式技术转移模式。上海技术交易所借鉴了欧盟竞争力与创新执行署的模式,深入了解企业、市场在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存在哪些难点,再反馈给研究机构,寻求解决之道。需求导向一站式技术转移模式聚焦企业需求,捅破企业和科学家之间的那层“窗户纸”,让“揣着成果找买家”的尴尬和无奈不再上演。

  从“渔翁垂钓”到“主动出击”,“沪版”创新驿站,通过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为缩小企业和科学家之间的鸿沟架起了沟通协调的桥梁。在线上,虚拟的互联网将企业的技术需求、研究机构现有的技术资源等信息“一网打尽”。研究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获知当下企业的技术需求,从而能对症下药,促进自身科技成果能得以利用并产出效益。在线下实际的工作网中,创新驿站通过频繁的“线下跑到”,将技术直通车一路送达企业门口,从简单的点对点服务发展至门诊特诊接续式、集群攻关组合式、全程指导顾问式、配电盘集散式多层次服务,创新驿站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工作体系。

  上海晋裕电子有限公司在投资“轻便电烙铁”专利后,遇到了难题,专利的引入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就在企业一筹莫展之时,上海创新驿站为其带来了福音。界定企业需求为提升专利技术水平、实现专利经济效益最大化,紧随其后的是将企业与现有高校、研究院所等研发机构匹配,搭建起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在校企联合攻关下,通过技术改进,不仅帮助延长了电烙铁头的使用寿命,而且帮助企业的年产值翻了一番。

  “技术转移不只有成果转化这一种供给导向型方式,将‘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这两种方式并存发展,相辅相成,才能促进技术转移体系的有力建设。”夏东平总结道。

  上海技术交易所还与上海麦迪睿公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正在探索技术商务紧密融合模式。通过这一模式,上海技交所以终端用户需求为导向,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提供市场调研咨询、技术展区展示、法规指导等,帮助用户与厂商交流洽谈进行交易,并提供产品仓储物流等增值服务,使技术转让更加精准, 技术的市场价值更快实现。

  服务矩阵各环节缺一不可

  技术无形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决定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难度大大高于其他商品交易。目前全国的技术转移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产权归属不明晰束缚了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交易。此外,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也制约着技术交易未来发展。

  把成果转化成产品,实现产业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在一些地区应运而生。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创造出培育“技术—产品(服务)—产业”的产业发展有效路径,他们认为大学的很多成果是好看不好吃的“青苹果”,成果鉴定会后就标志科研结束了,缺少像工研院这样一个平台,把成果拿来进行产业化。这个过程,他们称之为把“青苹果”变成“红苹果”,再演化形成产业链的“苹果树”。该院将国家863重大专项成果RFID全自动封装生产线在广东实现成果转化,已开发出面向不同需求的系列化RFID自动化封装生产线,同时实现了电子标签、超高频读写器、RFID标签封装设备、物联网集成平台等物联网核心产品的全方位研发,成为广东省东莞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网上技术市场模式也在各地盛行。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厦门中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基于互联网技术,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交流,以及线上交易,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

  把一项尖端技术,变成一门成熟产业,这是很多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在技术贸易的发展中,政府如何搭台?市场如何唱戏?西安科技大市场有限公司、德清县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等探索的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平台模式瞄准的正是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搭建集技术开发、试验、推广,以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技术集成经营模式、技术熟化推广模式、需求导向一站式技术转移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科技创业孵化转化模式、网上技术市场模式、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平台模式、技术商务紧密融合模式,8个交易模式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此次借力上交会的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介绍、交流固然重要,更关键的还是要正视技术转移的重要性,通过健全技术转移机制,积极扶持推动技术转移发展。夏东平说,技术转移应该是一种必须,而非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才能有力地促进技术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