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去双手如何理解,为什么会有处处皆手浑身似手的说法

 太极一圆 2015-04-30
手法、手势对于拳术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要“舍去双手”呢?一句话就可回答:为了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重要原则。所谓不用力,就是不准用拙力,可是人们的习惯却老是用拙力。凡是手的任何部分,或肩、或肘、或腕、或掌与指,只要一用拙力,就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所以必须放松,而且要完全放松,松到双手都舍去了才算合道。双手如何放松,“松静篇”作了详细介绍,这里只着重谈一个“舍”字。
  
  “舍”者,即把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舍弃掉,不要它了。正如李公景林所言:“手法者,即言全臂运用之法。肩节要卸得下,肘节要变得快,腕节要灵活而有力。”李公的一个“卸”字诀,道尽了舍去的真谛,不是一般说说的卸,而是要把它从身上卸下来,一旦卸得下,当然就没有了。自己的双手好像没有了,似乎已脱离了肩膀。那么它挂到哪里去了呢?
  
  当然,舍去双手,并非真的手没有了,而是指一种完全放松了的意境,即意念上的“有手若无手”,以及实际上的“手松手空似无手”,这是一种“松空若无”的境界。此种意境并不玄乎,可以从下列四点摸得着、感觉到。
  
  (1)两手由松人柔,积柔成刚。此刚非刚硬之刚,而是纯柔成刚,刚则柔,柔则易变、易随、·易无。
  
  (2)行拳时,意念两手有即有,意念无即无,即忽有忽无,忽隐忽现,完全是随机而生。
  
  (3)出手时两手似乎不是从肩膀而出,而是由腰胯带着转动;若要出劲,则似乎从丹田而出。
  
  (4)只要时刻保持“有手若无手”的松空若无境界,就能
  
  在任何情况、任何角度、任何方向用手,即所谓“于无手处,处处皆手”也。
  
  一旦产生了“松空若无”的感觉,就能愈练愈精,直至阶及神明,得心应手。行taijiquan8.com至此,觉得太极名家郑曼青先生对“有手无手”的描述比较精taijiquan8.com,兹引录如下:“……不化自化走自走,身似行云打手安用手,浑身是手手非手,但须方寸随时守所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