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松绑为啥这么难?

 门对千棵竹 2015-04-30

 

晨雾 / 转贴 
    中小学生的寒假已经开始,可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很多学生都无奈地继续奔波于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一首题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小学生诗歌在网上一经出现,立刻引发很多家长的心酸和共鸣,有家长称被孩子的诗深深打动,因为看到了孩子是多么的不快乐

   孩子们转战于各种辅导班,或者补习班,有的是学校组织的,但大多数是家长为孩子报的,并且家长不辞辛苦地接送他们。父母的良苦用心何在?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如此瞄准起跑线上的竞争

   反思

  折射教育的无奈

   学校一年之所以有两个假期,是教育规律的需要,更是学生的健康发展所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如果学生在校是,那么学生在假期就应该要,在假期里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为家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能力,读一些感兴趣的课外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或者科学实验等,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或者参加社区活动、义务宣传,既增强社会责任又培养了自尊、自信等。

  这些大道理家长懂、教师更懂,可是大道理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家长及学校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想得比孩子更长远、更现实。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并且眼下就业竞争激烈家长感触最深,学生获得高学历提高竞争力是多数家长的心愿;一方面,当下的择校费颇高,让一些家长难以承受,孩子提高成绩也是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学校假期对学生补课是对学生好,相反假期不组织学生补课的学校家长以为对学生要求不严;现在不上补习班、辅导班,将来学生肯定吃亏,有的学校因为没有组织学生补课,家长找到学校甚至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补课。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工作较忙,无时间照顾孩子,学生假期补课,或者让孩子上辅导班,也是为家长减轻了管理教育孩子的负担。所以学校假期补课、让孩子上辅导班,家长会大力支持,更不会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

   可是把假期当成学生的第三个学期,让学生担起不能承受的学习重担子,虽然短期内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是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从长远看得不偿失。但愿,家长能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切实为学生减负,让学生过一个充实、愉快、安全的假期。

   李建波

  遗憾  亦是父母之痛

   给孩子沉重压力,有人要责怪父母了:不该急于求成,给孩子加压。话虽如此,其实父母心里也比较难过,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快快乐乐,但是,父母也是为了孩子好。事实上,父母这样要求孩子,是深层次的爱,希望孩子不要掉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否则,父母很愧疚和自责,觉得自己没能力,不能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支付不起各种特长班辅导班的费用,亏欠了孩子。

   这貌似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近利心态在作怪,其实这是不能用简单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解释的。当下,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公平正义还不容乐观,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还不尽如人意,社会阶层固化、断裂,底层向上层流动困难,衍生很多怪现象。儿行千里母担忧,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父母怎能不对孩子的未来忧心忡忡?如果就业有保障、社会福利保障完善,又消除了这些不公平现象,父母又何必急于求成,压迫孩子超负荷学习?

   事实上,孩子向妈妈要假期,妈妈也很心痛、很矛盾。孩子不谙世事,父母不能不替孩子计划啊。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般无奈,只好逼着孩子自强不息了。

   王捷

  呼吁  输在起跑线上又何妨

  学校放假的目的是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放松身心的。虽然现在高考压力很大,并且有许多教育积弊,但家长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郑渊洁在其博客中痛陈当下家教时弊:天性催生天使,违背天性缔造魔鬼。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童年玩爽了的孩子,长大后的创造指数大大高于没玩够的孩子。(有这样的统计吗?)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限制孩子玩,甚至是担心孩子弄脏了衣服而将孩子囚禁得循规蹈矩,以至于小大人举目皆是……童年像大人,长大后准像孩子,幼稚终生。家长不能剥夺孩子们玩的权利,剥夺孩子认识世界的权利,重要的是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郑渊洁在《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文章中写到: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

   我们的教育应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应允许孩子幻想,允许他们好奇,甚至允许他们恶作剧,可是我们的教育都是标准答案、正规训练,让孩子过早接受标准答案教育训练,他们的天性、创造力和想像力都被剥夺了。吕叔湘先生曾说,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像农夫对待植物一样,尊重其成长规律。孩子成长有规律,教育要遵循规律,不能逆规律而行,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假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

   家长让孩子上补习班、辅导班的第二个理由,更不值得一驳,家长工作忙碌,不能想想办法让孩子做其他事情,例如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假期计划,鼓励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提高孩子假期生活质量,把他们的假期生活安排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蔡毅

  建议  完成角色转变

   当前,由于望子成龙的心切,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无微不至,小到吃喝拉撒,大到报考大学、将来从事的职业都悉数关心,但到头来多是受累不讨好。于是家长每每坐在一起谈起孩子,总是一脸的无奈,太不听话什么也不想学太有个性等,是家长们发不完的牢骚。不可否认,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举世无双的,但家长们有没有充分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可以说,正是这种角色的不对等,无形中成就了《妈妈,我压力好大》小学生诗歌的出现。

  其实,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发生强烈兴趣的时候,孩子的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判断力都被调动起来,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以发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当学习兴趣成为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时,兴趣在孩子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正如诗歌中有一句:我在家,不是摆弄芭比娃娃,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如果小孩能够可以随意摆弄芭比娃娃,说不定将来可以成为一个时装设计师,如果小孩能够可以随意上游戏网站4388”,说不定将来也可以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何必要把家长的自我认识强加在孩子身上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只有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孩子学孩子要学,才能完成父母的角色转变,也更有利于实现孩子的健康学习和成长。

   崔立锋  实录  《妈妈,我压力好大》

   一分一秒一嘀嗒/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我都在家

  我在家/不是摆弄芭比娃娃/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压力好大

   我真讨厌黑板上5678/什么时候我能给自己放一个假/一株草和一朵花/我都希望去探索它//压力好大

   我真希望和小伙伴玩娃娃家/你当爸爸我当妈妈/照顾宝宝直到他长大/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学习的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

   妈妈,我想告诉你/长大的我不会没有出息/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给我放个假,好吗/妈妈,我的压力真的好大
 
信息来源:2011-01-31《北京晨报》
http://www./bjcb/html/2011-01/31/content_75093.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