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山学院:根在交大_社会新闻_唐山环渤海新闻网

 宜净心斋 2015-04-30

我和老交大的故事

唐山学院:根在交大

安置于唐山学院南校区“天音园”中的青铜梵钟。钟身上镌刻着“竢实扬华”四个大字。

1958年的唐山铁道学院校门,左侧的牌子为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本文图片由唐山学院提供)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本报记者王蓉辉 施疑)在唐山学院南校区东北角,“天音园”是一处幽静的绿地,这里安置着一座造型古朴的青铜梵钟。钟身上镌刻着“竢实扬华”四个大字。熟悉历史的老唐山人会知道,这是当年唐山交通大学的校训。那么,唐山学院与已迁到成都的唐山老交大、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有着怎样的渊源?

  4月4日下午,记者专程前往唐山学院,采访了现任学院党委书记的华玉女士,听她讲述唐山学院与昔日的老交大和现在的西南交大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

  细读梵钟上的铭文,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1956年,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铁道学院创办了唐山市业余工学院(后更名为唐山职工大学)。1985年,西南交通大学又在唐山创办分校,并与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和唐山市职工大学实行联合办学。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唐山高专等三校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唐山学院。”

  五十多年前,老交大的校门上,悬挂着“唐山市业余工学院”的牌子,教室就设在唐山铁道学院(解放后院校调整,唐山交大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校园内。每天晚上和周末,通往铁道学院的马路上,赶来上课的职工学员们汇聚成自行车长龙,这曾是当年唐山动人的一景,一直沿续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在短短的10年间,唐山市业余工学院从最初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工业与民用建筑、铁道运输机械、铁道建筑等4个专业,先后扩建为建筑系、机械系、电工系等3个系10个专业,为唐山的重点厂矿——启新水泥厂、唐山钢铁厂等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有数千名工人、干部在这里学习。1960年,唐山市业余工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后来担任校党委书记的优秀教师周瑞出席了6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教群英会。

  唐山市业余工学院的大部分教师都由唐山铁道学院教师兼任,他们针对工人的文化水平,专门编写讲义、教材。学校的教学是十分严谨的,1956年招生,到1962年才有首届本科学生毕业。1969年业余工学院停办,直到1980年7月重新恢复招生。可以说,唐山学院的前身,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是由唐山铁道学院孕育出来的,不仅教师,而且学校的书记、校长均由铁道学院的书记、院长兼任,足见当年对这所职工大学的重视。

  重建的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曾举步维艰,正值大地震后恢复建设时期,一切办学均因陋就简。在当时的河北矿冶学院(现河北联合大学新华道校区)院内,业余工学院在震后搭建的简易房里开课了。当年留在唐山没去四川的铁道学院教师回到工学院,担任起重要的教学工作。在唐山学院校史室内珍藏的一张黑白照片里,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学员们就读的简易房模样,6间教室,3间办公室,占地面积仅220平方米。1984年,唐山市业余工学院与唐山市职业大学(后更名为唐山大学)合并,开展联合办学。

  1985年9月,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成立后,这所远离她最初创办地的著名高校,始终不能割舍与故土的血脉关系。这也为曾诞生于老交大校园内的唐山市业余工学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次腾飞的契机。几经春秋辗转,2002年,唐山学院最终得以创立。如今的唐山学院,已经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分为南、北、东3个校区,占地61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达25.21万平方米,不但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机构,还设有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唐山市社科联信息中心、软科学信息中心和大唐画院等研发服务机构。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大教授、唐山交大老校友钱清泉院士和王梦恕院士等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

  正如青铜梵钟的铭文上所写:“西南交大与唐山学院薪火相传,源远流长,西南交大与唐山百年情深,两相难忘。”几十年,西南交大的教授们来往于成都与唐山之间,由他们组成的“专家组”一直在指导唐山学院的办学。

  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的西南交大杜正国教授曾是专家组的组长,现已年近八旬高龄,仍十分关心唐山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当听说唐山学院要筹建校友会,杜老动情地说,校友会规定,除了本校毕业的学生,在这个学校任过教的老师也算校友,我当初给业余工学院的学生上过课,那我就是你们的校友了。2013年12月1日,唐山学院校友会成立,10月份刚来过唐山辅导学生的杜老又欣然接受邀请,不远千里,再次从成都赶来参加成立大会。

  2003年11月,由唐山市委、市政府赠送的刻有“竢实扬华”的青铜梵钟落户唐山学院“天音园”。当时铸造了两座一模一样的铜钟,分别安置在西南交大和唐山学院的校园内,作为铭记这段历史的永久见证。2010年,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成立,校址就设在唐山学院南校区。2013年,唐山学院与西南交大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阔别故地四十多年的老交大,依托她培育起来的唐山学院,终于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回归。

  如今,唐山学院的领导班子十分珍视与西南交大的这段历史渊源,他们不仅出版了翔实的校史,还编写文章,发表在西南交大的学报上。华玉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份不能推卸的历史责任。半个世纪过去了,又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破坏,很多历史已是物是人非,资料收集很困难,但这又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为唐山老交大,为西南交大,为唐山学院,更为唐山,保存下一笔丰厚的教育、文化遗产,并告之后人,勉力奋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