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的记忆--我的蒸汽情缘

 勒杜马 2015-04-30

2011-11-16 20:52:29

儿时我的家就住在机务段旁,能经常看到蒸汽机车进进出出的忙碌身影,聆听着嘹亮的汽笛声,心中充满着神秘。工作之后我最先接触的就是蒸汽机车乘务员工作,这说明我和蒸汽机车有缘。1981年7月我从兰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分配到兰州铁路局银川分局中卫机务段。步入工作岗位,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校学习的是内然专业,对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的基础理论都作了系统学习,可干的却是蒸汽机车,这与我们的专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好在工作性质和流程基本是一样的。

 

曾经的记忆--我的蒸汽情缘

 

整装待发的蒸汽机车

 

我们经过了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就分别上车了,我上的第一台车是前进型2127机车,司机长姓Z,我跟他一个班,我的同学H跟我分到了一个车在另一个包乘组。当时都是包乘制,一个包乘组有司机、副司机、司炉三人,我们这个班的司炉是一个刚代务的复员军人姓F,在F的带领下,我开始了学徒经历。记得我走的第一个交路是8.29的白班,早上6.30叫班,7.00点出勤,好像已是深秋的季节,走在路上感到一丝丝凉意,天空还没有大亮,在霞光照耀下大地一片金辉。身穿劳动布工作服得我,心情既紧张而愉快……。

 

到了车前,师傅们对我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带着好奇我开始跟着F,从车尾部的梯子爬上了水柜,将水鹤嘴对着水箱开始上水,并用铁锹把煤斗里的煤堆摊平,旁边培起梗子,待水上满后,要殷一下煤。后来我才知道,如果不把煤打湿,火车一开动起来,风一刮,都会飞起来了,司机室也会煤尘弥漫……。车上面的活完成后,我们要干车下的活了,我看到司机室不算太高,就顺手从天窗将铁锹扔了下来,没想到“啪”的一声,锹把断了,正好赶上Z司机长登上司机室,劈头就骂我了一句,好像骂的话还挺粗鲁,当时我很难过也委屈,说实在的长这么大好像没人这么骂过我,是有点受不,是付司机L师傅,上来给我打了圆场,说了声没事的,他把断锹放进了工具桶,又找了把铁锹清起炉来,又一再告诉我不要太在意,以后注意就是了,又叫F带我干走行的活去,我才把这事放下了。这件事不能怪师傅,要怪就怪自己没眼力劲干活,从那时起我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直来直去环境,不过从那以后我也再没挨过师傅们的批评!这件事我也一直记忆犹新,至今都无法忘怀,它时常告诫我,自己不会做的事还很多,要虚心学习并能够勇于接受批评!

 

小时候我到机务段里玩,记得见过模拟投煤器,看到有人从煤斗里往里投煤,还挺好奇的,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到了车上我才明白他们练的是往锅炉里投煤,刚接锹的时候手脚不听使唤,不是打不开炉门,就是把煤撒到了地下,累的满头大汗也没用,第二、三趟好像也烧不起气来,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通过不断实践和琢磨,我进步了,也不那么手忙脚乱了,没跑十趟车我就单独代务司炉了。看来勤奋努力,有责任心是我们这批同学的共同优点,也是在中卫机务段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每次到了车上,按照作业程序我都很认真,好像不到进澡堂我身上的汗就没干过,以至于有几件衬衣被汗渍侵蚀的撕成了布条,尽管我们很劳累,有时在熟睡时不愿被叫醒,但我们还是享受着劳动的欢乐!

 

干机车乘务员最重要的要有责任心,整备作业时要认真检查机车各部,对司炉来说很重要的一下工作就是检查“铅堵”在前进型蒸汽机车锅炉的炉膛里有三个铅制的易溶塞是用来防止锅炉缺水爆炸的,每次接班司炉都要打开炉门认真检查一下,最近的那个看不到,就拿一面小镜子,搓一锹煤把镜子放在上面反向地看一下,直到确认无误,这个过程一点不能含糊,按照当时的规定,烧化“铅堵”为险性事故。再则要加强瞭望、确认信号,那时我们的机车没有安装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只有靠人来确认信号,防止冒进,尤其是在甘塘交路返回时全程下坡道,列车运行速度快,盯住信号,严守速度是关键。蒸汽机车的瞭望条件相比内燃和电力机车差,机车在通过弯道是存在死角,在行人密集的地段,进出站信号瞭望困难的地段,都要以瞭望为重点,为此担当乘务工作时间,我很少睡觉,有时困急眼了就把头伸出窗外吹吹风,或者点一支烟提提神,虽然我的烟瘾一直不大,但抽烟就是在那个时期学会的,正是有这样的好习惯,在我的乘务生涯中,安全上没有发生事故。

 

蒸汽机车乘务员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我们的职业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出乘时衣服干净,归来时就面目而非了,第一次退勤时碰到了我的一位女同学,她还笑我呢!说我像从煤窑里出来的。每次清炉是一件很麻烦、又脏又累的活,如果炉膛整理不好,不仅烧不起气来,还会造成列车晚点,一路都不会顺利的,用师傅的话说叫“崴泥”。有时因交班压火等问题,清炉时会结成很大的礁熘,有时会有整个炉膛那么大,要想清出来还的用长炉钩和撬杠,熘子扒出来时底火也就灭了,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晚点开车,那时候我们常常是汗流浃背,没气没水,师徒三人谁的心情都不会好受,也许趟奖就泡汤了,如果盲目开车,也许还造成途停事故。要是顺利的话,离开车机车的气压就会达到14-15千帕,炉膛里火苗熊熊,水位满表,大车鸣一声长笛,拽起气门,列车呼哧呼哧的驶出车站,别提多威风了!乘务员曾总结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浪漫的职业,机车是我们的流动办公室,有离地三尺活神仙之称!但也有人用风趣的比喻我们:“好女不嫁开车郎,日日夜夜守空房,有朝一日归来时,抱着木盆洗衣服”这是对我们及家人生活的真时写照。正是由于我们的辛勤努力,将一列列物质运往祖国各地,以舍小家保大家的胸怀换来万家团圆,累点苦点也是值得的。

 

曾经的记忆--我的蒸汽情缘

蒸汽机车走行部

 

中卫县是个农业县城,我们刚到那儿的时候,农村形态还很浓,不像现在时尚和漂亮,记得当时火车站通往县城的那条马路电线杆是在马路中间立着的,有时还能看到几头猪在街上乱串呢!我们上街常常是在老乡的干打垒的院墙过道中穿行,农产品很便宜,一斤西红柿才买2、3分钱,中卫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的大米非常好吃,据说还出口,到田边的小渠中很容易钓到鱼,撇个树枝拴个钓钩、田里挖几条蚯蚓就行。黄河鲤鱼的美味在这里享有盛名。中卫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东阻大河、西接沙山”,是宁、蒙、甘三省区的交界点,也是黄河自流灌溉第一地。中卫市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4月28日挂牌成立的地级市。人口已达100万。这里的沙坡头沙漠风光很美,堪称特色。

 

曾经的记忆--我的蒸汽情缘

天下黄河富宁夏

 

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将稻草竖着埋在沙子中,形成一个个方格,方格内的沙子不能被刮走,方格外的沙子又不能留下来,起到了固定沙丘的目的。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的波浪,给沙坡头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沙坡头也因此而闻名,成为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次值乘从这里通过是都能领略这绮丽的风光,朝起夕落,远远遥望黄河在沙海中那一个大大的转湾,大漠、黄河、高山、绿洲在这里和谐并存,塞上雄浑与江南灵秀集于一身,大漠因有了黄河的依偎而彰显优美;绿洲因在沙漠中孕育而弥足贵重;黄河因黄土高坡和大漠的映衬而飘逸潇洒;高山因守望这片神奇土地而致远宁静。尽管我在中卫生活的历程不是太长,只有500多个日日夜夜,但她留给我的记忆始终是尤新的,是这里的人质朴,还是这里风情吸引人或者是对在这片热土安家立业同学的眷恋,我说不清楚!也许在这里我们曾奉献了青春和热情;也许在这里还有很多当过蒸汽大车的朋友,虽然当年我们的工资很低,但那种吃苦耐劳的“蒸汽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认为瓦特的蒸汽机是18世纪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斯蒂文森的蒸汽机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驱动力;虽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一代一代更新迭替,在我心中,蒸汽机车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法磨灭的!



曾经的记忆--我的蒸汽情缘

沙坡头骑骆驼

 

多少年来,身在高原的我却依然执着地思念中卫的山山水水:想着沙坡头阳光照耀下的金色沙丘,想着寺口子石壁上顽强生长的小草,想着中卫高庙月光下静穆的剪影……。时常在梦境中回到这里。仿佛一个人沐着阳光,置身于浩瀚的腾格里沙漠中,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纯粹而又顽强,如身旁沙丘上傲然挺立的那株小树,虽然那么柔弱、孤独,但正因自己是偌大沙丘上唯一的生命,就有了顶天立地的骄傲和不屈于命运的生命昭示;也仿佛自己又站在黄河的岸边,望沙河相依的西边天涯一轮红日渐渐落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所描绘的绝美画面……。



曾经的记忆--我的蒸汽情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尽管中卫机务段已早也不复存在,在离中卫8公里之遥的迎水桥机务段已更大的生产运输规模将其取代,包兰、甘武、中宝线均已实现了电力机车牵引,蒸汽时代已成为了历史,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和蒸汽机车这段缘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