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跃骏:影视人类学在欧洲的发展及思考---兼谈欧美纪录片的类型问题(四)

 ganggang0611 2015-04-30

    四十多年来,欧洲影视人类学界在人类学电影制作技巧应用和确立人类学电影的准则指导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人类学电影不断向人类展示了文明世界难以想象的真实景象,这些深刻而令人感触的视听影像比起单纯的书面人类学,更加有效地声讨了种族主义,对实现人类学的学科目标,保存这个正在消失的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人类学电影的某些局限性特征,使得影视人类学这门交叉性学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停留在人类学学科的边缘地段。尤其是二战以前的很多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不相信电影是一个严肃的表达方式,更很少认识到一部电影能够构成民族学资料的可靠来源。就是在多媒体出现前不久,学术界对影视人类学学科事业已取得的学术成就的评价和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也还远远不够。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多媒体出现之前,学术研究的许多基本特征和要素如学术注解在人类学电影和电视中的确尚无法做到。学术成果的特性决定了读者需要对人类学材料作深入的调查,并将材料保存在某一媒体中以便随时研究。然而,多媒体以前人们对人类学电影材料进行快快捷、无限和重复的研究是及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绝大部分观众对某部影片通常只看也只愿看一次。正因为如此,人类学电影一般不在影片中展示严肃的学术问题,它有自己对学术主题的一整套描述方式,这种描述与书面学术研究具有相当的不同之处,而且,观众对影片提供的转瞬即逝的视听材料有限的记忆和记录能力使媒体作为学术成果的利用受到限制。
  如今,在影视媒体和学术需求之间的距离,已经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到改进,并将继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软件的发展以及在更大范围的广泛运用,而最终使学术成就与包括影像、声音、文字等载体完全融为一体。书面人类学研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不仅能够而且也都全部成为了人类学电影的属性。预计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这种新的媒体将完全填平人类学电影在人类学深层学术研究中的空白。
  在多媒体中,电影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息储存在CD-ROM盘或其他驱动装置上,使用者可以不受限制地重复、定格、倒退观看任何画面并可以移动光标至有关的文字论述部分。而且,多媒体对视听、文字储存的能量是巨大的,一张CD-ROM镭射碟可以储存标准电视清晰度质量的十多万张照片,可以储存播放七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活动画面和六十小时的声音,也可以容纳数本完整的学术著作。
  多媒体使学术成果的几乎所有标准被全部融汇在影视人类学的视听研究中。在这种新的媒体中,影视人类学家再也不用对影片的局限所担心,人们对所纪录文化的有关注解以及一些概念化的解释、分析成为可能。由于文字可以被附加到任何一个画面,使影片纪录方式与已建立的智力因袭和标准的相互关系得到保障,学术著作和其他印刷媒体中常见的理论概念、逻辑派生、问题陈述以及目录、概论、引用、注脚、统计数字、表格、增补、索引、参考文献等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听方式作更为详细、完整、直观的研究纪录。这种现场直接观察抓取的活动影像与学术理性目标的合一,以及观察与思维相互关系的解决,对于人类学研究方式的变革将具有史无前列的重要意义。
  这样,人类学多媒体成果可以同任何印刷学术成果一样公开发表出版,并满足读者对不同层次的人类学专门知识的需求。如同印刷媒体一样,多媒体也具有照料使用者,谅解读者疲劳的特性。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停止“阅读”,需要时仍然是新鲜的内容。人类学多媒体成果可以让读者对所有部分进行快速浏览,并对任何部分用任意时间进行重复观看研究;在多媒体里,电影画面全部成为可识别的数码,可以用多种方法简便地搜索画面并查询与画面内容有关的文字参考、索引以及与相关文字的联系,而全部画面视听信息则隐蔽在文字分析的上下文之中,读者可以任意回到重要的段落章节,对伴随画面的文字进行任意的分析;人类学多媒体也可以满足学者对成果进行无限制笔记的需要,就象文字可以被引用一样,使用者也可以直观、有声地引用人类学影片。
  瑞典国际民族学电影节期间,与会者专门就多媒体与影视人类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展示了来自美国、瑞典、法国和南非关于多媒体在人类学中应用的最新成果和人类学多媒体软件。由瑞典SIDA机构的三个人类学家用了一年时间完成的一套软件系统储存了诶塞俄比亚某个民族的几乎所有视听文化信息,包括他们的文字、语音系统、音乐舞蹈、宗教仪式、生产技术、婚姻家庭、个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现有研究成果目录和联络网等等作了应有尽有的百科全书式的纪录。
  来自南非某机构的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向会议展示了一个叫做海帕泰斯的多媒体软件系统,该系统将已搜集到的228部不同历史时期拍摄的人类学电影收于其中,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字化搜索目录和简介,其中包括1898年拍摄的澳大利亚北部土著民族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不同时期拍摄的三千多张反转片以及九十多个小时的田野调查录音。这套系统共有六种欧洲语言可供读者选择,有详尽的世界地图标明影片所纪录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甚至还包括了不同民族聚居区不同的生态和动植物环境,在声音部分该系统向读者提供了与影片有关的某本人类学著作主要理论依据的田野现场录音;在文字部分则包括原始笔迹在内的大量文字分析和权威论述;该系统对一个民族的记录剖析由大到小,由浅到深,一层层剥开,最后进入到一个深懊的理论境地,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尽管多媒体技术和影视人类学学科发展之间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今后多媒体系统联网后涉及的影视版权问题;人类学家与不懂人类学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的配合问题;如何保持人类学电影的特有表现力与人类学多媒体需要之间的冲突问题;多媒体高昂的制作成本和学者的运用普及问题等等。然而,人类学多媒体的出现毕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潜力的全方位的研究空间和全新的研究媒体,为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以及学科地位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也为影视人类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目标。
  
    综观影视人类学在欧洲的发展概貌,无疑对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启示,并在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第一,人类学作为一门主要靠现场直接观察记录来研究人类行为方式的科学,靠做笔记、做卡片并通过对卡片非直观的创新组合来做学问,或者只是靠书本提供资料,从书本到书本“经院式”的研究方式并不是人类学唯一的研究方式;那种认为只有通过印刷一种媒体才是学术研究的看法,在今天看来已显得不合适宜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影视人类学兴起、发展和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至少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作为一个现代学者不应该一概否认新的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增加新的信息知识;也应当有一点远见,并始终与世界学术研究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第二,电影、电视、录音和计算机多媒体不仅早已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传播媒体,而且已成为今天必不可少的一种科学资源。它们提供了今天人类行为的可靠资料,而这些形象资料可能包含着用任何理论或分析系统都不具有的信息,并以其特有的语言向后代传递、保存并纪录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及其变化的特征。“今天不再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而是一个传播的单一性和文化大量损失的时代”。怎样正确引导并避免人类潜在的缺乏远见的观念和行为,把今天人类不同群体的文化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和那些具有多样化、丰富性的形象化人类文化遗产记录、“固定”在历史进程中,已成为国际影视人类学未来的重要目标之一。今天,面对着我们处在大量消失、演变和被破坏中的民族学资源,我们该怎样才不愧对于历史?怎样才能避免后代对我们的指责:“他们没有给我们留下科学系统的纪录、保存他们生活方式的活动影像”。现在是中国的影视人类学应该觉醒和发展的时候了。
  第三,中国是一个注重文献保存,也是人类学电影有一定基础和传统的国家,但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理论和方法以及总体发展水平及现状,与国际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丰富的民族学“资源”与以科学研究和文献保存为目的的影视民族学资源的开采及其结果,远不能令人满意。
  其基本现状是:一方面大量传统文化的急剧变化和消失,民族学影视“资源”的大量非法流失;另一方面是非学术影视专业机构的严重重叠,大量无效的重复劳动和资金的大量浪费;影视社会功能的单一,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的规划和管理;在研究机构,学科的运行与社会需求和国际运作方式完全脱节,呈封闭式发展,缺资金、缺人才,更缺科学的方法;研究机构封闭、单一、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和学科运行机制严重制约了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乃至民族学影视成果的认定都会成为一种问题……。
    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笔者以为:
    (1)、应尽早开展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对策研究,制定中国影视人类学学科发展战略及抢救科学影视文化“资源”的近期目标及中、长期规划;
    (2)、建立全国性的影视人类学协会,从整体上组织、协调、规划并推动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3)、加强学科意识宣传,理顺并尽早解决国家对学科与非学科影视发展有关政策、法规的区别与界限问题,从政策上给学科发展以倾斜;
    (4)、明确普通大众传播媒体、政治宣传与学术研究的界限,建立并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人类学学科发展所需的科学评判、审定标准和原则;
    (5)、建立地区性或区域性的学科专业机构,并从体制、资金、人才上解决机构的自我运行和良性循环问题;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影视人类学学科发展中的资金来源问题,并制定一套旨在实现学科机构自我运行、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自我运行办法和机制——前述国内外有关机构一系列成功的机构运作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6)、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从理论和方法以及运行机制上解决与世界的接轨问题,并尽早研究、总结出中国自己的影视人类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7)、寻求国际合作解决学科发展中的人才断层和人才培训问题;
    (8)、应当规划并建立国家级的科学影像档案库或视听图书馆,并制定国家级的“民族学电影制片纲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民族学影视片的抢救性拍摄和搜集,使影视人类学的学科行为成为国家科学影视档案搜集工作的一部份,从而使影视人类学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9)、正确处理好影视人类学成果的版权与非商业性放映,以及影视人类学学科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制订相应的法规、法令以保护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科学影视事业的正常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