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青铜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识字了!

 大象无形艺术馆 2015-04-30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进了博物馆,看到了青铜器,有模有样地走近展柜,低头一看展签,

  呃——,这是一个——容器!

  那个呢?

  那个——还是个容器!

  不认识字啊!

  分不清器型啊!

  智商感觉受到了侮辱啊!

  看了这篇文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识字了。

  古代青铜器最初都为实用器皿,按用途来说,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后来其中的一些实用功能渐渐消失,而发展成了礼品,如鼎。这其中,尤其以食品、酒器、水器这三种器型较多,名称也复杂,而且,其中酒器与水器也很多混用。所以,本文主要选择这三种青铜器来展示,而且把酒器与水器放在一起,不做区分。其它如乐器、兵器,较容易分辨。

  食器

  ▎鼎

  鼎,三足或四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祭品,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


  商后母戊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鬲(音“立”)

  鬲是一种炊器,用于烧煮加热。陶鬲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至战国晚期,随着灶台的普及,逐渐被釜取代。


  西周伯矩鬲

  首都博物馆藏

  鬲与鼎的形制相似,用途相近,所以出土的很多西周早期的鬲铭文中都自名为”“鼎”,鼎的常见器形为三足两耳或四足两耳,而鬲也有三足两耳或四足两耳的,因此两者需求从其他方面进行区分。旧说鼎是实足的,但实际上,鼎也有不少空足或半空足的,因此是否空足不是判断一器物属于鼎还是鬲的判据。所以将腹身与足明显分为两部分的称为鼎,将腹部与足部区分不明显的称为鬲。

  ▎甑(音“增”)

  甑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鬲可以与甑配套构成甗,形成类似与蒸锅的炊具,鬲在下盛水,甑在上盛食物,通过加热鬲下部使水沸腾产生蒸汽将甑中的食物蒸熟。


  妇好墓出土“好”汽柱甑形器

  河南博物院

  ▎甗(音“眼”)

  甗在器形上可分为联体甗及分体甗,分体的甗由上面的甑和下面的鬲构成,联体甗分明显的上下两部分,上面与甑相似,下面与鬲相似。考古发现的青铜甗以联体的居多。甗下部的鬲用于煮水,上部的甑放置食物,两者以箅相隔,甑上可能盖有盖子。部分甗出土时未带有箅和盖,可能为竹、木等其他材质,也可能埋藏前已经遗失。出土的青铜箅一般有线形或十字形的孔,供蒸汽通过。


  春秋四蛇饰甗

  故宫博物院



  妇好墓出土三连甑

  中国国家博物馆


  妇好墓出土分体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寽父癸甗

  故宫博物院

  ▎簋(音“鬼”)

  簋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流行于商朝至东周。商朝时,簋大多为圆形,体型厚重,表面多用兽面纹作为装饰,有的器耳为兽面形状。到了周朝,簋出现了三足、四足、四耳、圆身方座等多种样式,有的簋上加盖。战国以后,簋逐渐被停止使用。

  发展到后来,簋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和鼎配合使用,簋为双数,鼎为单数。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根据史书记载,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而诸侯则使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士则只能使用三鼎二簋。

  西周县妀簋

  台北故宫博物院

  西周凤鸟纹方座簋

  西安博物院

  师酉簋

  故宫博物院

  堇临簋

  故宫博物院

  ▎盂

  盂是古代一种器皿,它与簋配合使用,簋中之饭取自盂中。青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晚期,形制一般为侈口、深腹、附耳、圈足。形体都比较大。

  西周龟纹铜盂

  浙江省博物馆

  西周匽侯盂

  中国国家博物馆

  ▎簠(音“府”)

  簠周朝时期所特有的礼器和炊具,在祭祀和宴会时用于盛放作熟的谷物。簠的形状为长方形,上面有盖,盖子和器皿上下对称。簠出现于西周早期,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西周丰白簠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春秋早期叔朕簠

  故宫博物院

  ▎盨(音“许”)

  盨形制和任务和簠很接近,也是周朝所特有的礼器和炊具,但盨为圆弧形,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盖和器皿对称,翻开可用来盛放盛黍、稷、稻、梁等食物。盨出现于西周早期,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西周比盨

  故宫博物院


  西周杜伯盨

  故宫博物院

  西周遂公盨

  保利艺术博物馆

  ▎敦(音“对”)

  敦是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敦主要用来盛放饭食,从器形分析是由鼎和簋形制结合发展而来的。基本形制有两种:一种是上下对称,器身、器盖均为半球体,各有相同的两耳三足、少量未圈足,器盖相合成为一个球体或椭圆球体。另一种是器身与器盖不完全对称或完全不对称。


  战国鹈鹕鱼纹敦

  首都博物馆


  荆公孙敦

  故宫博物院

  ▎豆

  豆形似高足盘,上部圆盘形,有柄,圈足。商朝、西周时豆多腹浅,柄粗,没有耳、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状多样化,上有盖,出现方形豆,盘有浅、深之分,柄有长、短之别,还有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蟠虺纹豆

  故宫博物院


  蟠虺纹三鸟盖豆

  故宫博物院


  狩猎纹豆

  故宫博物院


  嵌松石蟠螭纹豆

  故宫博物院

  酒器&水器

  ▎爵

  爵是中国传统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从出土的形制来看,前有流(倾酒的流槽),后有尾,中有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杯口有二柱。爵同时又是饮器的通称。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相当常见的。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文化的铜爵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酒器。由爵的造型衍生出角、斝、盉等器类。


  夏乳钉纹爵

  洛阳博物馆


  凤鸟纹爵

  故宫博物院

  ▎角(音“较”)

  角是古代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是宋代金石学家对无流而具两翼若尾的爵形器的习惯称谓,其容量与爵相若。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柱。最初当为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


  商亚沚兽面纹青铜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兽面纹角

  故宫博物院

  ▎斝(音“甲”)

  斝是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商青铜方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网纹斝

  故宫博物院


  兽面纹斝

  故宫博物院


  册方斝

  故宫博物院

  ▎觚(音“孤”)

  觚是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在酒器中是数量最多的饮器,其造型特征为喇叭形口,下与器腹通连。腹下的圈足敞开,与器口形成相对接的两个圆锥体,造型修长,优美。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在青铜器中,爵与觚是酒器的两种基本样式,它们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改进,成为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富有典范意义的造型样式。


  商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商青铜方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兽面纹觚

  故宫博物院


  受觚

  故宫博物院

  ▎觯(音“志”)

  觯是做盛酒用的,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商守父乙觯

  河南博物院

  ▎兕觥(音“四弓”)

  兕觥是古代盛酒或饮酒器,腹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一般成带角兽头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后亦泛指酒器。《诗经》中屡见其名,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


  商代青铜兕觥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商司母辛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尊

  尊,今作樽,是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


  商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宣和尊

  故宫博物院


  亚?方尊

  故宫博物院

  ▎罍(音“雷”)

  罍与尊配合使用,都是古代大型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为了贮酒,不使酒挥发,口部为歛口并加盖。器腹很深,有两耳和面鼻,以便于系绳、扛抬。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在商代和西周陪葬的礼器组合中,罍较为少见。在商周疆域外围,罍一类容器却是最常见的青铜器种类,可能这是商周王朝送给友邦的礼物。迄今考古发现最华丽的一组罍,来自四川彭州竹瓦街。


  皿天全方罍

  湖南省博物馆


  象首耳兽面纹铜罍

  四川省博物馆


  亚方罍

  故宫博物院

  ▎瓿(音“不”)

  瓿型似圆罍,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商四羊首瓿

  上海博物馆


  嵌红铜龙纹瓿

  故宫博物院

  ▎卣(音“有”)

  卣属于古代酒器,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由于出土的青铜器中并没有自名为“卣”的,因此虽然已知卣为酒器,但未必就是今日所说的卣,将青铜器中的有特定器形的一类称为卣始于宋代。一般被定为卣的青铜器有以下特征:敛口,硕腹,颈部两侧有提梁,上有盖,盖上有钮,下有圈足。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二祀〇其卣

  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