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準齋雜說》宋-吳如愚

 南靖草堂 2015-04-30

子部 儒家類

準齋雜說 二卷

吳如愚

 

提要

《準齋雜說》二卷。宋吳如愚撰。如愚字子發,錢塘人。少以父蔭補承信郎,監福州連江商稅。再調常熟,解職歸。嘉熙二年,以丞相喬行簡奏薦,改授承信郎,差充秘閣校勘。三疏辭免,特轉秉義郎與祠。其仕履見於《館閣續錄》及趙希弁《讀書附志》,而《宋史》不為立傳,故行實不概見。今考徐元傑《楳埜集》集有所作如愚行狀,臚載事蹟極詳。大略言如愚孝友忠恕,安貧樂道,理明行修。凡所著述,於學問自得甚深。別有《易詩》、《書說》、《大學》、《中庸》、《論孟》及《陰符經解》諸種,並佚不傳。此書亦久無行世之本,獨散見《永樂大典》中者尚得四十餘篇,大抵皆研究理學之文。元傑又稱如愚早年留心清淨之教,凡三四年。既而幡然盡棄所學,刻意講道。是如愚學術,其初亦稍涉於禪悅。其解《大學》格物以正為訓,明王守仁《傳習錄》所謂格物如孟子格君心之格,其說實創於如愚。似欲毅然獨行一家之言者。然如愚平日嘗稱塞乎天地者皆實理,行乎萬世者皆實用,惟盡心知性則實理融而實用貫。其用功緻力,實以體用兼備為主,而不墮於虛無。故其剖析義理,如天理人慾之辨,三畏四勿之論,無不發揮深至,於宋末諸儒中所造較為平實。元傑又言,永嘉陳昉親炙不倦,得所著述,退輒錄之,刻為一編。臨川羅愚復刊於廣右漕台,所傳益廣。蓋是編即昉所輯,久經刊佈,在當時甚重其書。今檢行狀,載如愚別有踐形踐跡諸說,已不在《永樂大典》中。則所錄亦不免闕佚。然崖略具存。謹編次成帙,厘為二卷,猶可考見其概焉。
準齋雜說(景印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