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东先生的当代诗教观初探

 ruilul 2015-05-01

梁东先生的当代诗教观初探


    作者:宣奉华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124 更新:2013年10月12日      字号:

     

      
      梁东先生的诗词创作,以雄健、俊朗、明丽、超迈的风致,见重于当代诗坛,为许多诗词诗论名家学者所赞誉、激赏。多年来,在中华诗词学会的统一部署下,梁东先生作为学会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一手抓诗词精品创作,一手紧紧抓住全国的诗词教育、普及和诗词之乡的建设,不辞辛劳,呼号奔走,日积月累,业已取得丰硕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捧读他的诗词选集、诗论选集以及他关于诗教的专题论著,人们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诗词作品是写诗教的,是以诗的形式、诗的激情表达他的诗教观和对当代诗教事业的热忱关注、勉力推进。他的诗教理论专著,更是对当代诗教观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大的理论开拓和奠基的作用。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对梁东先生诗词、诗论中所阐述的当代诗教观,作一点初步的、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诗教,魂牵梦萦的千秋大业
     
       中华诗教,是与中华诗词艺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是中华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诗人、诗论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诗教。梁东先生作为桐城派学术脉绪的家学嫡传,自然于诗教更加铭刻于心,不倦于行。
     
       在《西江月  赠老师》、《满庭芳  赠老师》、《长相思  忆老师》等诗词中,梁东先生深情回顾了他少年时代,所受到的“垂髫课读”、“弦歌飘送”的诗词教育的情景,使他终生难忘,终生受益,为他此后的人生、事业,奠定了文化、情趣、操守、志节的醇厚、悠远的根基。数十年后,他又把这种受惠终生的诗教,传给当代的青少年 。在一次为大学生作素质教育讲座后,梁东先生以刚健、飘逸的书法,题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赠给这些青年学子。他写道:“常怀忧国志,不减读书声。烽火秋风动,龙泉世纪行。”勉励当代大学生为国分忧,勤奋学习,立志许身报国。
     
       2001年,在广东梅县,梁东先生题写了《为梅县高级中学诗教叫好》的五言律诗:“何处春雷动,弦歌闾巷深。天涯催劲草,南国有高吟。拔剑经风雨,知时鉴古今。扶摇三万里,云满快哉襟!”看到他亲手扶植、培育的诗教先进单位弦歌阵阵,诗声处处,如闻春雷震耳,襟抱畅开,,不禁为这所中学的诗教成就大声喝彩,拍手叫好!欣慰、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梁东先生认为,当代中华诗教的重点、亮点在学校,在基层,在青少年和工农大众之中。他的足迹经常奔劳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田间地角、农家院落。2001年,他来到广西苍梧县石桥镇,与当地的农民诗人们交流切磋,遂成知音莫逆。他深情地题诗《赠苍梧石桥东安农民诗社》:“春在溪头荠菜花,苍梧秀色耀桑麻。石桥镇上听箫鼓,户户歌吹醉碧霞。”
     
       在梁东先生的倡导下,许多基层农村乡镇成立了诗社,成为宏扬中华诗词文化的先进单位和诗词之乡。当代诗教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好的典型、好的经验。梁东先生在《为扬中市授“诗词之乡”牌并赠诗》中,热情歌颂了这种喜人的态势:“清韵吟江渚,高歌动九台。扬帆济沧海,扑面大潮来!”在这些高昂、壮阔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和中华诗词复兴、中华诗教发展的历史大潮,正在同步装点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诗词和诗教正以自己特别美妙的英姿,描绘着、充实着祖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当代文明。
     
       梁东先生一直深情地关注着中、小学生诗词文化素养的提高。2004年,他多次视察、指导的安徽铜陵市建安小学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教先进单位”称号,他题写了一首贺词《鹧鸪天》:“何处弦歌夜未阑,新声古韵奏钧天。鲲鹏搏翼三千丈,老骥嘶风一万年。* * 千载业,五松山,紫烟炉火动寒川。青铜鋳得丹霄志,风骨精魂追建安。”这首词,既是大气磅礴、响彻云天的精品佳作,又是对诗教事业的大力推动和深刻探究。近二十年来,梁东先生不知疲倦地深入基层,指导各地的诗词普及、诗教和诗词之乡的创建。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批批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涌现于塞北江南,形成澎湃的文化大潮和空前的诗坛壮举。例如2005年,梁东先生在《诗教苏北行》这一组直接描绘苏北诗教成就的诗词作品中,就集中了这样激动人心的场景和画面:
     
       “古韵新翻杨柳曲,千帆竞发大潮头!”(七绝《滨海》)
     
       “回首千秋多少事,苍茫,临水新诗已上墙。”(《南乡子  淮河风光带诗墙》)
     
       “石板云程灿桃李,弦歌雅韵动穹窿。龙吟虎啸都梁路,十万新芽细雨中。”(七律《咏盱眙诗教》)
     
       “汨汨清泉波潋滟,深深闾巷我徘徊。一声平仄乘风去,再把家山细剪裁。”(七律《城南社区诗社感怀》)
     
       对于生活、耕耘在农村田野的农民诗人,梁东先生既是良师,又是知友,充满深挚的情谊。在《三赠石桥镇东安农民诗社》这首七绝中,梁东先生深情地咏叹:“梦里苍梧未了情,笔耕一自傍春耕。天涯随处听箫鼓,疑是是石桥吟诵声。”广西是民歌手刘三姐的故乡。梁东先生多次到那里考察、指导。他与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先生志同道合,努力将民歌与诗词创作、诗教工作紧密结合,使许多民歌手、赛歌王通过诗教,掌握了诗词创作的知识和规律,成长为有成就的诗人,出版了多部农民诗人作品选集,广西民歌的艺术成就也随之显著提高。
     
       在梁东先生诗词作品中,有许多诗是真情崇敬、歌颂那些长期热心诗教的名师、诗长和“孺子牛”式的先进人物的。例如他写给杨叔子院士、钟家佐先生、欧阳鹤先生的诗,都是抒发与他们在诗教方面心心相应、携手奋进的深情厚谊的。2011年1月,梁东先生在《西江月  赠淮安诗教功臣尚云同志》中写道:“何处高擎经典,兴观群怨求真。尚云崇尚圣人云,诗教薰风阵阵。* * 淮水新翻巨浪,家山芳草如茵。强中固本重千钧,世纪高歌精进!”2011年5月,尚云同志病逝,梁东先生悲痛不已,写诗追悼这位为诗教事业无私献身的“老黄牛”:“天不假年日色昏,裁云镂月有余温。此身化作淮安土,犹是兴诗启教魂。”对这位高歌精进的诗教先锋,给予崇高的评价和刻骨铭心的悼念。
     
       在梁东先生的诗词选集中,为诗教而高呼、而叫好、而感奋、而一往情深的作品比比皆是。诗教,是他魂牵梦萦的千秋大业;诗教,是他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
     
    二、当代诗教理论的开拓者与奠基者
     
         中华诗词学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地把繁荣诗词创作和普及弘扬诗教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崇高的历史使命。二十多年来,以孙轶青、杨叔子、梁东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专家,在大力推进诗教实践、总结诗教经验的同时,也进行着当代诗教观、诗教理论的辛勤探索和创建,并已取得可喜的成效。当代诗教的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在由梁东先生主编的2011年出版的《当代中华诗教文论选萃》这本书中。正如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弘扬、实践中华诗教的常青之树,必然绽放出灿烂的思想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通读全书,我深感本书作者们为开创、确立当代诗教理论体系,做了可贵的奠基、开拓、原创性的工作。”
     
         本书的论文作者们,如孙轶青、杨叔子、郑伯农、刘征、梁东、周笃文、杨金亭、欧阳鹤、晨崧、李文朝、孔汝煌等等,确实为当代诗教理论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愧为当代诗教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而梁东先生便是其中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的杰出代表。他在入选本书的18篇论文中,系统阐述了中华诗教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论证了当代诗教的目标、宗旨、重要性、必要性;进而,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当代诗教的作用、功能等重要命题,以及从实践中总结出开展诗教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进而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如此系统、全面地论述诗教,在我国诗词文化史上是空前的,更是创新的。
     
         1994年3月8日,孙轶青等六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联合发言,呼吁“振兴传统诗词,促进精神文明”,并建议中央重视、支持诗词、诗教事业。这个重要的发言和提案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诗词界和教育界的热烈响应,被公认为是当代诗教理论创建的先声,推动了各地诗教活动蓬勃开展,有关诗教的理论探索也合乎规律地应运而生。
     
         1998年,《中华诗词》杂志第5期刊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的论文《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大声呼唤当代诗教的回归,强调诗教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中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从那时起,杨叔子院士不仅在他任校长的华中科技大学努力实行诗教,而且连续撰写多篇论文,对当代诗教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梁东先生正是在这样的当代诗教理论初创的背景下,展开了他对诗教的理论考量、理论阐述。他的诗教观吸收、借鉴了孙轶青老会长、杨叔子院士的许多论断的影响和启发,又加入了他自己的经验总结和独特的理论创见,从而不断开辟诗教理论的新生面,不断拓展当代诗教理论的外延与内涵:
     
    1、 当代诗教,是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灵魂工程”
     
         梁东先生的诗教理论探究,一开始就是从中华民族振兴、国家命运、全球人才竞争、建设发展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宏观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论述提高人的素质、强化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诗教的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002年9月,在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常德诗墙授牌大会上,梁东先生给予崇高的评价。他指出:常德诗墙是诗国长城,诗教长城,它包含了难以估量的文化内涵、文化厚重!诗墙是文化长廊,这个文化长廊一头连接着历史,一头连接着未来,连接着世界!
     
         2002年4月22日,梁东先生在第一届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杭州现场)会议上所作的主题报告,题为《以德治国,以诗育人》。他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从文化传承的高度,论证了与时俱进的诗教,是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灵魂工程”。他说,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有生命的部分,它早已不知不觉地渗入我们民族的骨髓,融入血液,铸入灵魂,这种“渗入”、“融入”、“铸入”的过程,就是诗教的过程。梁东先生深刻论述了当代诗教的重大现实意义:第一、塑造中国人民的优秀精神气质与品格;第二、培育和激发中华儿女的创新能力;第三、发扬诗教的爱国主义传统,强化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生存发展的需要。
     
         2003年12月6日,梁东先生在全国诗教经验交流(南京现场)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诗教,为了民族的振兴》的主题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正是诗教的中国传统和中国特色,使诗教在我国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历经劫难而久盛不衰。”“今天,我们越发要把握自己民族精神和理念的根基,从民族意识的回归中走返本开新之路。”
     
         2005年8月12日,梁东先生在全国诗教经验交流(望奎现场)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诗教与社会和谐》的主题报告中,精辟地论证了诗教与建设先进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诗教可养心种德,造就人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自身和谐;诗教贵和尚中,使人际友善,人天和谐;诗教具有谐调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巨大潜能,能激发民族精神和忧患意识促进亲民之风与报国之志。
     
         “强中固本”是梁东先生诗教观的又一重要命题。他认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强中固本。通过诗教,,尤其是从小接受诗教,在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同时受到激发,,进而内化为人的素质和人生道德规范的自律,这是诗教的伟大生命效应,是提高、重塑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千秋要务!
     
         与杨叔子院士持论相同,梁东先生特别强调当代诗教的“元典精神”,认为“元典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哲理和美德,体现出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把中华民族文化的“元典精神”,通过诗教传播、继承、发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事业,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2、十二字“箴言”,对诗教作用、功能的理论表述
     
         近20年来,梁东先生一直活跃在诗教工作的第一线,他从丰富的诗教实践经验中,总结出诗教的作用、功能的十字箴言,即:启智、立德、燃情、育美、创新;2006年4月27日,在广西防城港市诗教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2007年12月2日,在全国诗教经验交流(淮安现场)会议上,梁东先生都详细论述了十字箴言的内涵:
     
         (1)启智——诗性思维的原创性、直觉性和顿悟,对人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诗教的启智育灵是潜在的长远功效,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固本培根的大业。
     
         (2)立德——中华诗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宝藏和重要载体,诗教是优良道德传承、发扬光大的支撑点和保证,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养心种德的诗词和诗教,是我们道德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资源。
     
         (3)燃情——中华诗词以其特有的魅力丰富而真挚的感情感染着、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塑造着人们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是诗和诗教的伟大生命意义。
     
         (4)育美——我国教育理念主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自然也是教育、特别是诗教的重要范畴。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是对人的本身进行塑造,让生命更加完美和谐。中华诗教一直承担着育美、审美的重任,其含蓄隽永、中正典雅的审美观,饱含着对和谐人生、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执着追求。
     
         (5)创新——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和源泉。诗词创作过程是一种想象、创意的旅行,必须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充分结合,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诗词和诗教正是我们激发科学创新、文化创新、诗词创新的必经之路。
     
         也就是在淮安会议上,杨叔子院士十分赞成、热情肯定这十字箴言,并建议增加“健心”二字,把“立德”置于十二字之首;梁东先生欣然接受杨院士的建议,即形成对当代诗教作用、功能作理论表述的十二字“箴言”: 立德、启智、健心、育美、燃情、创新。
     
         (6)健心——杨院士以科学与人文双肩挑的理论家的严谨态度,补充阐释增加“键心” 二字的理由:健心,本质就是健脑;心理健康,本质就是脑健康。脑健,体才可能健,脑不健,体就不可能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就是思维训练。例如苏轼贬谪黄州、岭南后的诗文,陆游的那些豪迈的爱国诗篇,都是诗人心理健康的见证。诗教的健心功能、健脑功能已被古今无数事实所证明。
     
         这十二字箴言,是梁东先生和杨叔子院士共同的理论原创,创造性地归纳了诗教的功能、作用,成为当代诗教活动脍炙人口的金科玉律和理论凭依。
     
    3、“诗教八法”:推行诗教、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
     
         梁东先生十分注重在诗教实践中,在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的工作实践中,寻求带有普遍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规律性的范畴和命题,及时地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考察和论证,从而不断丰富、充实当代诗教理论。“诗教八法”就是他总结各地开展诗教工作中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工作规律和方法。事实证明,“八法”是推动诗教工作的有力武器,又是年轻的当代诗教理论中鲜活的、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方法论”。
     
    “诗教八法”的具体内容是:
     
         (1)领导到位。
     
         领导在认识上要把中华诗词、诗教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工作中要实实在在把诗词、诗教提到党委、政府工作的计划和议事日程,并给予相应的思想、组织和物质保证。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把诗教工作落到实处。
     
         (2)走向社会。
     
         中华诗词不只是少数诗人“圈内”的事,而是在全社会发扬诗词文化优良传统,提高中华民族精神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高素质人才。这是全国、全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各级领导责无旁贷。诗词、诗教要真正地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幼儿园;要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旅游景点、进家庭等等。
     
         (3)珍视传统。
     
         祖国各地都有各具特色的丰厚的人文传统和诗词文化遗产。要善于发现、保护、挖掘、整理,古为今用,与当地的文化工作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4)群众参与。
     
         要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少年参与诗词、诗教活动,学诗、读诗、写诗、鉴赏诗、吟唱诗,营造一个和谐的诗意的氛围、环境,使人民群众受到诗的陶冶。
     
         (5)机制理顺。
     
         要抓机制,抓组织,加强领导,发挥组织作用。要抓三个层次的机制建设:一是抓诗词组织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抓教育行政部门为主,诗词组织辅助的校园诗教机制建设;三是抓党政领导牵头挂帅,成立创建“诗词之乡”领导班子,,真抓实干,从而使社会诗教进入当地党政工作范畴,排上议事日程。
     
         (6)经济保证。
     
         社会诗教、校园诗教作为一种文化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经费和物质保证。人们还要求将这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成为经常的有固定来源的法定投入。同时,作为社会文化公益事业,也可以探索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机制,作为诗教经费的补充来源。
     
         (7)扩展阵地。
     
         诗词作为精神成果,它的影响的扩大,有赖于宣传媒体。许多诗词报刊对交流信息、促进创作、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要认真办好此类报刊,以便交流经验,发表作品,提高诗教工作质量。
     
         (8)创作精品。
     
         诗词水平的高下,诗教工作的成效,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靠作品说话。要不断地抓创作,不断有优秀作品问世,这是一个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无限生机的体现,。诗词创作既要有数量,更要重质量,要有精品意识,要出作品,出人才。
     
      以上梁东先生所论述的“诗教八法”,是行之有效的诗教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诗教理论中的新鲜内容——“诗教方法论”。
     
      我怀着钦佩、感激的心情,拜读梁老所写的十几万字的诗教专论,深感他对诗教理论的开拓、原创,必将对当代诗词、诗教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篇稿件匆匆赶写出来,只是对梁老的的诗教理论作了一点初步的粗浅的探讨,疏漏谬误之处,请梁老和各位诗长、专家教诲、指正。
     
      昨天,是梁东先生八十寿辰。我们大家聚会合肥,为梁老祝寿,研讨、学习他的诗词创作,研究他对诗词事业、诗教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我很感谢我的故乡安徽诗词界的领导和诗友们与中华诗词学会联合召开这次研讨会,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敬祝梁老和夫人高大姐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