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宝玉和贾宝玉

 风临酒把2 2015-05-01

 

很简单,甄宝玉即真宝玉,贾宝玉即假宝玉。何以见得?可以说,甄、贾宝玉的“性情”相同,甚至心意相通,相印相照,相辅相成。的确,二人之间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却存在着真与假的区别,贾宝玉是虚构的人物,他以演示甄宝玉的性质,扮演着一面镜子的角色,“衔玉而生”的奇异,完成了他与“通灵宝玉”的密切联系,使他具有了历史背景,以填充了历史内容的形式,确立了他的历史内涵的性质,具有历史之镜的作用。所以,他只能以映照的形式演示甄宝玉,印证甄宝玉的客观真实性。通俗地说,贾宝玉是替身,若无“通灵宝玉”相护,则为“纨绔与膏粱”,他只能是甄宝玉的影子。其中道理同样很简单:甄宝玉无须用“通灵宝玉”护体,及到后来,贾宝玉因失玉而迷失了“本性”,甄宝玉送玉时,便完全揭示出了事情的本相。这就是以假出真,与“真事隐去”相对应。甄宝玉从未因任何原因而迷失“本性”,以客观真实性,证明着他是真宝玉。作者在第二回通过贾雨村之口道出了惟一的实地:“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就是有意识地点明,金陵甄府才是正题,具有客观真实性。

《红楼梦》开宗明义,“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这,就充分的、不容置疑的证明着:《红楼梦》试用了假设的方法,求证着历史的客观真实性,难道在这个不正自明的论证方法上,还需要加以讨论吗?譬如演戏,无论演员的演技有多么的逼真,他的身份永远是演员,剧情则与他并无太大的关系,他只能满足剧情的要求,故事本身属于局中人。

如果一定要对真与假进行界定,那么,正如作者的本意:一部《红楼梦》皆为“假语村言”,所有的人物皆为虚构,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扮演着属于各自的角色。包括“太虚幻境”亦为虚拟的空间。因此,完全可以用一个“假”字概括。而剧情则 以“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的严谨作风,对历史史实及现实存在,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反映,并对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进行了点睛,(古之女娲氏,今之金陵甄府)。因此,《红楼梦》以历史史实和现实存在作为剧情,以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作为剧中人,以客观存在的真实性,科学的体现出了一个“真”字。这就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特性。

作者的观点探索:甄宝玉之父甄应嘉谐真赢家,那么,“情榜证情”的意义,则是非同一般了。

所谓真与假

在于虚与实

所谓贾宝玉,实为假宝玉。何也?盖因其父名曰假证(贾政);其伯父曰假设(贾赦)。这就具有了以假乱真的意味了!世人因此而陷入了茫然。一叹。

事实上

《红楼梦》在于以假证真,以假论真!

那就是用人物写出“幽微灵秀地”
无论人物有无生活原型

他(她)的作用,都在为表达一种思想而设置

书中所有人物皆为假设

换言之

是演员

因此,就可以一概确定为“虚”

同时可以确定只有剧情才是“实”

那么

舍剧情而言演员、舍实而求虚

岂非舍本逐末?

“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甄宝玉传影”(脂评)

二人互为影子,相互映照。

关于甄宝玉和贾宝玉

还蒙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谁来揭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