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1:科学梳理“瓣型学说”中荷瓣与荷形的关系

 三秋树770 2015-05-02


荷瓣最早是在春兰花艺上鉴赏出来的标准,随着兰、蕙影响不断加大在清代由爱兰人士研究统一出一套专业的鉴赏标准“瓣型学说”理论问世。该套理论一直在指导着兰花瓣型花的选育,至今仍然是唯一的执行标准。

在“瓣型学说”理论确立后春兰中选育出了几只优秀的荷瓣一直流传至今的有:“郑同荷”、“翠盖荷”、“环球荷鼎”、“端秀荷”、“宪荷”,其中的经典江浙兰花鉴赏界耳熟能详。历史上春兰选育的荷瓣还不仅仅是现在流传下来的这几个,有些毁于战乱和人世间变故等。

随着历史的推进在改革开放后兰花选育迎来了最佳机遇,春兰中出现更多的优秀荷瓣如“盖圆荷”、“美芬荷”、“天一荷”、“神话”、“中华荷鼎”等。新花荷瓣中能够传世的必将经过更多的洗礼和岁月的锤炼,这不是某一代或某一个兰人能够左右得了的。

“瓣型学说”理论的确立后,但在蕙花上一直没有选育出一只优秀的荷瓣花品来,这确实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在多花兰上按照“瓣型学说”上的硬性指标来选育荷瓣,其难度是非常大。稍有把持不住就会变成荷形花或大瓣子花,而慢慢则又被淘汰出局。记得在 2005年左右,江浙选育出一只绿蕙新花荷瓣当时取名叫“心怡荷”,事隔这么多年这只花并没有露面,很让人想念的。再后来浙江相继又选育出了“银荷”,并且有复花照片流出,但该花至今并没有在兰界大量流通可能是和苗数不多相关吧!

多花兰选育像春兰“大富贵”一样的标准特点其难度不言而喻,尽管后来有人降低标准从而选育出了几只比较好看的,但从严格的荷瓣鉴赏要求上来讲多数是荷形而已,也未能真正打出品牌来。不过,近来的绿蕙“王氏素荷”经过复花表现,其舌倒是圆如满月非常美丽。

改革开放后兰花鉴赏随着“瓣型学说”的影响不断南往北送西进,影响了春、蕙之外的兰种并选育出一些经典的铭品。如春剑中的“大团圆”等;莲瓣中的“粉荷”等;

“瓣型学说”的荷瓣硬性鉴赏标准相当苛刻,就是在春兰上老祖宗也在感叹“一荷无处求”,别说一茎多花兰上了,那更无处求中难上加难了。因此,在多花兰上使得很多兰种在选育和给新花命名上打着擦边球,赋予什么荷的,其实是以荷形为主,这样的荷只会影响一时难以传世成为过往的经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基于对“瓣型学说”理论没有吃透,或者是利益的驱使指形为型罢了。

春兰“郑同荷”


一、荷型的基本要求

荷型花鉴赏标准基本要求一直是非常清晰的。五瓣分窠。外三瓣长宽比成2:1正比,状如荷花一样收根放角明显,瓣端成急收尖状使之瓣子内收。中部内侧成凹收背鼓状,拱抱绽放。配以蚌壳捧或蒲扇捧以及短圆捧心合抱蕊柱,最佳状是不露出鼻头为佳。继而配以决定中宫圆满与否的大圆舌衬托状如满月。

花守整体由于像荷花一样有着肥美富贵之态,故在外三瓣放足后花的肩膀呈微落状,富贵仪态中现灵动感,不失神气,这是荷型花的最为理想开品。

而在荷型花中还存在另外风格的开品如收根略次的团瓣荷或超瓣荷类。由于种质资源相当稀少故弥足珍贵,如春兰传统铭品中的“翠盖荷”就是一款收根不明显但风韵可人的小家碧玉型荷瓣。其瓣端急收加上中宫如满月如是奠定了荷的风格,使之传承几百年依然是爱兰者爱不释手的关键。

再如春兰的“神话”和春剑中的“大团圆”以及莲瓣兰中的“素冠荷鼎”,这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团瓣荷。该类花外三瓣近1:1的分布,瓣质具有四周展放能量的特点,因此类花品格坚守不因水大小而产生外形的变化。怎么开都是坚守如一。由于团瓣四周展瓣的特点故该类花守略小于放角类型。另外,还有一种超瓣荷,该类荷外三瓣阔大。

莲瓣兰中有一只经典的收根放角开品种,那就是第三波兰市热宠的“粉荷”,而今她又成了第四波兰市莲瓣系中的先锋一号。该荷如果排序再疏朗一些,小花柄再长一点。转茎再到位一点,中宫再圆满一点,花守再大一点,那将是经典中的经典。

莲瓣兰“神荷”


二、荷形的基本要求

荷形花相对要求要低很多,如五瓣分窠,并具有阔大的外三瓣,微有收根放角都可以。捧心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阔大的剪刀捧心都可以构成。目前多花兰上的荷瓣严格来讲是荷形具多数,经得起推敲站得住脚的荷形优秀品也很稀少。

荷形精品花具有近似于荷型花的外部特征,不细细鉴赏是很难发现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区别处。如带有收根放角不足并超过2:1比例的外三瓣,蚌壳捧心或蒲扇捧,大圆舌头合配圆满的中宫。特别是在面对正面拍摄身份证般大头特写照上,让赏者无法把握鉴赏尺度。能够鉴赏该类荷一是要看实物,不能亲临现场一定要多看多角度照片。

该类荷形花只要守住10天瓣子不再继续拉长,当瓣质硬化定型时倒也非常美丽。当一莛数花精品荷形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从视觉上来欣赏倒也是非常赚眼球的。

蕙兰新花荷形呈大圆舌开品


三、荷形不同于荷型

“荷形”与“荷型”的区别现在很多兰友没有弄精准,特别是新入者。这个现象除江浙之外的地区尤其突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是源自于对瓣型花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导致,“荷形”与“荷型”鉴赏概念模糊。其实“荷形”不同于“荷型”,当被列出对比理论后,读者是会感觉有道理,但当离开所看的理论面对实物时却又犯迷糊了,对实物吃不准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主要是其在看理论的时候走马看花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

最好的办法是在看鉴赏理论的同时自己亲自去进行比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或把二者的差异之处记载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在遇见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同台献瑞的时候经过鉴赏比对就容易掌握个体差异了。多看,多问,多学,多从实物上鉴赏找出差别所在以后准能成为鉴别鉴赏高手。

真正的“荷型”开品种定能传世下去,而“荷形”就难说了,除非是具备其他特点如色彩分布于其上形成美丽的欣赏效果。

总之,“荷型”和“荷形”是不应该混淆的两个类型的花,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兰花鉴赏标准在兰花新品日夜出新的大前提下,在多花兰上一定会给出一个清晰而明朗的界定标准参照花品,混乱只是一时的利益驱使或者鉴赏方面普及不到位所致。

蕙兰“秦淮绿荷”


结束语

针对铭品的选育,留下一点遗憾比十足的完美要好,总会给你有一点想法,让你为了那个未来的完美神品去努力找寻。完美至极致就会让人失去了努力方向一样,从而孤独求败,失去了奋斗目标。

幸好,兰花就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遐想空间,让你孜孜不倦地为了那个心中的梦想而寻觅一辈子——兰花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