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15春拍 | 转向内在:2000年以来的中国新绘画(二)

 山茶的流芳地 2015-05-02

编者按:中国嘉德2015年春季拍卖会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分秉承“以学术推演市场”的拍品设置策略,分设《二十世纪艺术》、《当代艺术I》、《当代艺术II》三个常设专场,并根据各专场的学术定位,严格择选名家精品之作,势为藏家呈现出更加体系化、专业化、细分化的拍品面貌。此外,本季拍卖还增设《济广致远-----王济远艺术专场》,收录早期油画大家王济远油画、炭精画、水彩、水墨、素描等各类作品40件,想必会成为今春拍卖市场的一大亮点。


《当代艺术I》旨在整合一批注重艺术本体和精神性追求、且在创作理念上有其独立思考及判断,并将之理念全面贯彻的艺术家作品。此次专场的拍品面貌统一、完整,且画面精道、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呈中国当代“新绘画”领域的风向标之势。此专场集结了舒群《同一性语态系列·一种后先锋主义七号A》、严力《冲突》、尹朝阳《领袖》、夏小万《第一号动作》、宋永红《公共浴室》、李山《花之十二》、沈晓彤《十九号作品》(五联作),以及隋建国三件90年代初早期经典雕塑等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精彩之作。这批艺术家均已呈现出以个人气质为基本内涵的独特绘画面貌,彰显了当代绘画架构独立美学的端倪。


舒群 同一性语态系列·一种后先锋主义七号A

1995年

布面 油画

169 × 133 cm


《同一性语态系列·一种后先锋主义七号A》系列创作于90年代中期,此时舒群创作的基点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同。90年代初由政治波普和泼皮画风发动的意识形态批判形成燎原之势,但逐渐政治波普与玩世思潮却迅速蜕变为一种肤浅的认识论无政府主义,沦为一种混世哲学。基于这种认识,舒群决定在自己的创作中重建形而上命题,增加这个对“严肃话语”背景的考量,或许会对中国意识形态场域中的话语批判提供必要的深刻性或曰“庄敬性”。《同一性语态系列·一种后先锋主义七号A》系列的创作沿着这样的思路构建而来,成为舒群后89 时期至90 年代最重要的创作题材。


作品画面以舒群标志性的无限透视的拱廊作为主体,几何化特征明显的拱廊透着空洞冷静、非人化的冷峻之感,这是新启蒙时代文化氛围中的产物,充满了对理性之光的渴望,成为艺术家最为经典的标志性创作。舒群与达芬奇对艺术秉持着相同的看法,即“绘画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他的作品以科学化的严谨创造着文化上的理性,思想与图像的对应,展现了舒群非凡的艺术理念。


严力 冲突

1984年

布面 油画

60 × 68 cm


李山 花之十二

1988年

布面 油画

109 × 127 cm


80年代的李山,深受德国表现主义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手法的影响,在狂放恣肆的笔触中寻求个性抒发。他曾经试图在画面中建立一种“东方抽象表现主义”,以期运用西方表现主义的笔法释放东方的哲学精神,《花之十二》正是这一探索时期的代表佳作。


《花之十二》创作于1988年,此时李山的探索已逐步发展为以隐喻符号表达生命意味和情欲政治的“前政治波普”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开始使用一种隐喻性的修辞方式进行讴歌或讽刺,也许艺术家意识到自己已经触及到了一个新世界的版图,因为在不久之后,李山便在此基础之上开启了《胭脂》帝国的道路。


宋永红 公共浴室

1995年

布面 油画

150 × 150 cm


宋永红作为中国前卫美术的先行者之一,成名于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作品《公共浴室》作于1995 年,展现了艺术家成熟的绘画面貌。此作曾参展于2000 年在澳门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展,以及2003 年于西班牙里斯本Culturgest 1 及2 号画廊的“当代中国艺术:颠覆与诗意”展览之上,并收录在《宋永红》、《宋永红——欲望广场》两本艺术家权威画册之中。


画面里澡堂中沐浴的两个人,人物十分个性化,这一方面来自宋永红的版画基础,另一方面则因为他不使用模特和照片,内心感觉到了,形象便随手勾勒出来,因而笔下的人物带有一种木偶般的僵直感觉,基本在一种调子中变化,体积感极强,带来压抑的视觉感受;在创作中,画家削减了哲学成分与非分之想,而着力于单纯画面的改造,细节的有趣和整体的混乱互为表里,世相的荒诞和个人的狂想互为宣泄。


有人说宋永红是个“画布上的叙事者”,身处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却执着地勾画着人类共通的情感——温情、家庭、伴侣、普通人的生活及私人空间,他活在当下,用怪异而温存的角度料理着眼前发生之事。在宋永红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于表现主义的发泄方式——并非重视表达力度,而是将压力滑稽化,他让快乐的形式,通过一种更为有趣的方式,偷袭人们的感官与心灵。


沈晓彤 十九号作品(五联作)

1992年

布面 油画

226 × 78 cm × 5


沈晓彤的“红系列”作品创作于1992—1996年间,作品中显现的激情与焦虑,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化推进和固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巨大矛盾对于群体意识的广泛影响,这个系列不仅专注于艺术家个体本身,更是针对于中国突出的群体意识,成为新一代画家对历史记忆的表现方式。


本件《十九号作品》正是红系列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作品以5幅联画的形式并排呈现,显示出浩大的气势。画中红墙森然排列,赤黑相间的色彩布局与严密的墙砌,压抑之感顿然而生,而红墙外的稻草人和不断被侵蚀的稻草,面对这一面偌大的墙体则倍显无助与迷茫。


《十九号作品》创作于1992 年,这一年中国正历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面对这巨大的社会变化和不确定的充满未知的未来,不同阶层的人们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在人们心里仿佛有着那么一面高墙它挡住了前面的去路,让人们于现实前困惑难行。


夏小万 第一号动作

1996年

布面 油画

162.5 × 130.3 cm


和上世纪整个80年代的艺术家们一样,夏小万在绘画中普遍表现对生命和自身存在等问题的思考,人们用“荒野、天穹、幽灵以及天地上的红色火光”来描述这一时期夏小万的作品,进入90年代后,夏小万开始脱离早期的宏大叙事和哲思性的绘画风格,并有意地解构传统的观看方式。


夏小万作品中种种荒诞、梦幻、怪异、悬置的形象,以及所指涉的“宇宙感”与“博大精深”,并没有关于历史、现实和人类生活的认识论基础,它们更多地得力于他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对浑然热烈的语言风格的热爱以及对生命自然的直觉感应。


在此次的作品《第一号动作》中,艺术家试图给人们营造一种不同于观看平面绘画和立体雕塑的另一种“看”的方式,既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形象的处理又有戈雅的味道,笔触和色调都带有表现主义的情绪化感受,正如之前创作的幽灵形象,是一种生灵的状态,这种自由的形态就是我们生命的形式,夏小万在用其创作告诉我们:老艺术家依然可以新锐。


尹朝阳 领袖

2006年

布面 油画

180 × 120 cm


隋建国 结构系列—开心石

1992年

花岗岩 红铜 雕塑 1/1

25 × 37 × 22 cm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直至80年代末,隋建国才真正步入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结构系列》是艺术家早期有意避开流行文化的焦点与政治符号学理,从生命与哲学中提炼出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里程。


在隋建国的《结构系列》作品中,艺术家丢掉了学院的雕塑技巧,勇敢的拾取一套民间的造型方式,如石匠的活儿一般,介入当代雕塑的视觉形象,隋建国站在中国文化精神价值基点上去开拓雕塑的当代陈述能力,得益于在这之前他所历经的时代选择与历史文化积淀。


在《结构系列—开心石》作品中,艺术家干脆将连接两块石料的那些密集的“钢筋”拽断,露出“妖娆”的铁链,像是生命被割裂时的呐喊之态,又像是肉体再生时的混沌与无限的生命力。


隋建国 结构系列—石链子

1992年

花岗岩 红铜 雕塑 1/1

25 × 37 × 22 cm


《结构系列—石链子》中将一块石头拦腰切开,两个切面中间由十数条铁链牵拉,仿佛它们原来就生长在石头的内心,使切开的两片仍保持着分而未离的联系,这种生命形态,恰如“断而丝连”的“藕”,予人一种痛苦的生命感。


隋建国 结构系列—云石

1991年

花岗岩 钢筋 雕塑 1/1

48 × 85 × 64 cm


在《结构系列》中,石头开裂,然后用铁钉钉起,人为与自然、石头任意的裂纹和铁钉连起的刻意性形成强烈对比。在此《结构系列—云石》的思维方式上,用铁与石的两种材料的“硬”组合成为它们各自性质的反面,罗纹钢成了“软的网”,而坚硬的石头成了“外溢之泥”,视觉的转换和材料的自身性质的矛盾构成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隋建国在打制石材这种硬质材料的过程中,也感到自己的生命能量发生转换,感到每一块石头都有它自身的生命,有与人相通的灵气,都可能成为一种精神与人格的象征。石头的坚硬与沉重,特别是卵石自身所具有的那种凝缩、内敛的倾向,使他看到了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与沟通的可能。在他将其他材料(如金属)运来与石料结合的过程中,石料始终处在“本体”的位置,或被牵拉、或被包捆,金属材料总是作为一种外在条件和手段被使用,而只有不同境遇中的“石态”,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借喻与投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