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答题模式精要概括

 宛平2008 2015-05-02

【记叙文】

 

考点一: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格式:谁+做什么

文章写了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请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格式:谁+做什么+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顺序和作用:

①顺序:按照事物发展先后次序来写。作用是使文章结构清晰,有条有理;

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作用是造成悬念,强调,引起读者的兴趣。

③插叙:在顺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作用是补充交待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文章更充实或为下文作铺垫。

(4)记叙文的线索:A以时间变化为线索,B以空间转移为线索,C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D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5)归纳中心常用的格式:

①常见问题:请归纳本文中文心思想。

答: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抨击了)……的思想(精神、实质),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或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 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二:体会加点词语或句子的作用

(1)某个词删掉或换掉可以吗?为什么?〖格式:对象+特征〗

适用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模式如下:

这个词准确地说明了(对象+特征)/这个词生动地说明了(对象+特征)

这个词具体地说明了(对象+特征)/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特征)

例如:人的头发中金属含量过多,可能会导致患心脏病。可能这个词能删掉吗?为什么?

答:不能。这个词准确地说明了头发金属含量与人的健康有关系,但这只是目前科学的推测,并未肯定,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有新的发现,删去之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2)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格式:目的+效果〗,效果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为了刻画人物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人物)………………

为了说明事物

准确地说明了(某事物)………………

为了渲染气氛

形象具体地描写了(某环境)……,突出了(某事物)…………

为了说明道理

生动形象或具体地说明了…………………

如:数学老师对提问的学生说,你要么听我的,要么给我滚出教室。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为了刻画人物,形象地描写了数学老师主观武断,暴躁的性格特点。

考点三: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①记叙: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场景转换所作的叙述。

②描写:把事物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由远到近、由近到远

③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④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⑤说明: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考点四: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首尾呼应、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考点五: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个人认为适合记叙文和说明文)

从文章结构上看:①承上启下,过渡;②首尾呼应。

从文章内容上看:①引出中心(主题);②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深化主旨)。

考点六: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比喻】

概念: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便于深入理解。

【拟人】

概念:把事物人性化,把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

比如:红旗飘飘把手招。

作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所描写的对象更生动,更形象。

【夸张】

概念: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突出事物的个性,更加鲜明地表现事物。

【排比】

概念:将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短语或句子并列展示。

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增强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设问】

概念:提出问题,给出答案。

比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反问】

概念:反过来问提问的人,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比如:身为国家栋梁,难道仅仅四年的艰辛都不能坚持吗?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对偶】

概念:必须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比如:(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2)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用: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简练紧凑,抒情畅快。

【反语】

概念:就是说反话, 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比如:如果您的肺禁得住烟熏火烤,那么,请赶快吸烟吧!

作用: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能更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引用】

概念: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孔子曰:“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作用: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借代】

概念:不直接说出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比如:这个二百五跑了过来。【分析:二百五原指数量,但这里指代傻瓜、笨蛋】

和比喻的区别:比喻包括本体和喻体,用什么比什么;而借代则直接出现喻体代替本体,用什么代替什么。

如:她的脸红红的像个大苹果〖比喻〗;苹果来了〖借代,这里苹果指人〗

作用: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说明文】

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例:“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答:指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风筝。

(3)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如:《章鱼的趣闻》,请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答:本文说明了章鱼的嗜好和自食以及能喷射“墨汁烟幕弹”的特点。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成因、原理〗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答:本文说明了花儿红的原因是花青素、光等因素产生的。

考点二:把握说明文的三种顺序

①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位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总体到部分等进行说明。一般针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工艺品等。

②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随时间的发展变化。

③逻辑顺序:按事物内部联系,原理来说明。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由现实到想象等。

考点三:把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①举例子:列举代表性的事例进行说明。关键字包括如、比如、例如等。作用是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注:要答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如:《沙尘暴》这篇文章,第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第一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客观地说明了沙尘暴的危害之大,使文章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进行说明。作用是有条理、说明更详细、突出特点、更清楚地说明事物。(同上)

③列数字:用准确地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同上)

④作比较: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用是更好地突出事物特征,增强说明效果。

⑤打比方:借助大家熟悉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如:荔枝呈心脏形。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画图表: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作用是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清晰明了。

⑦下定义:用科学的语言针对事物本质做周全严密的规定。作用是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特征。

如:历史小说是以农民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食物就是给躯体供应能量的物质。

⑧作引用: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具有说服力。

⑨作诠释:对事物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解释说明。作用是使事物说明简明准确,更具科学性,通俗易懂。

⑩摹状貌:对事物进行状貌摹写。作用是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生动。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考点四:关键词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参照记叙文答题格式,结合说明文特点分析)

考点五:说明文写作特点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性、科学性;B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

(2)如:阅读了《风能》这篇文章,请你从写作特点上,谈谈你对文章的感受。

思路: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一般从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上去分析。

答:这篇文章运用了作引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语言也比较生动形象,具有科学性,目的是突出风能的能量之大。我们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早晚会枯竭,应好好利用风能,让它为人类造福。

【议论文】

 

考点一:归纳论点

(1)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在第一段提出论点;有的文章在篇末才出现论点;也有部分文章论点不集中,需读者概括。

(3)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4)如出现这样的题目:

在《把握住今天》这篇议论文中,请概括第4段的内容。

思路:我们不能用归纳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模式来答,应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文章提出了论点之后,其余内容都是为了证明论点而展开,所以答这种题的格式〖论证了+论点(分论点)〗

答:论证了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好今天。

考点二:议论文的分类和结构形式

(1)从论证方式看: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就某一现象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驳论:就某一现象或问题,批驳对方错误的观点和主张,发表自己的观点。

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

(2)议论文三要素:①论点、②论据、③论证。

A:逐层深入论述结构,简称“纵式”。B:并列展开论述结构,简称“横式”。

这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加以判断。

例题: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引出论点。

(3)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

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4)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考点三:论证方法和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作用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论证。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论证。作用是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式。作用是突出论证了观点,强调,让人印象深刻。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的方式来进行论证。

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考点四:议论文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例:第二段中“嗟来之食”与“闭门羹”两个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答:不能。前者带有羞辱的施舍,后者是指被拒之门外,交换后使句意发生变化。这体现了议论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