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韦伯50岁生日演唱会》

 红豆居士 2015-05-02

重温《韦伯50岁生日演唱会》

电影空间 发布于:

      

      第一次被音乐感动是刚工作不久,那时参加了一个课题组,有一间自己的实验室,由于离家很近,所以几乎白天晚上都呆在那里,陪伴我的是一个小收音机。有一天,收音机里播放美国作曲家格格菲的交响乐《大峡谷》,随着音乐的旋律感觉好像置身于大峡谷中,风声、鸟鸣、潺潺流水声使我停止了工作,静静地聆听那似乎来自森林中的呼唤,有一种想立刻奔向那里的冲动,完全没有了曾经因为下铺传来的音乐声而在上铺辗转不能入睡的烦躁;后来看了日本影片《火红的第五乐章》,整个影片贯穿着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那随风摇曳的山林,主人公从失落到重新振作的波折经历,都随着主旋律将人融化在音乐里;再后来,慢慢在音乐的旋律中知道了格什温、熟悉了肖邦、李斯特,知道了世界上有那么多伟大的作曲家,但是在看了《钢琴师》后,才知道音乐不仅能传递生命的音讯,还能拯救生命。

那时从一本《读者》上撕下封三,因为上面有舒伯特的《小夜曲》的谱子和歌词,曾经一个人一遍又

一遍地哼唱:我的歌声穿过森林,向你轻轻地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

至今我想到舒伯特的时候,那旋律都会轻轻地从内心里向外飘荡。

有人说音乐不好懂,特别是交响乐。也有人说,只要感觉到美就是听懂了一半。

简单地说,音乐只不过是一组有序的声音,是用声像、停顿和节奏对时间流逝的一种表现。但音乐作用于人类情感的力量确实如此地巨大,以至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魔法石。欣赏音乐是人类除了语言之外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又一特征。人类不能没有语言,同样,没有音乐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谁能想象?

一种颇受赞同的理论认为,天性使人类具备创造出一组符号并将其“翻译”成乐曲的条件。音乐可能与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些律动和声响有关,如心跳、呼吸和语言等。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音乐是全人类通用的“语言”。虽然世界各地的音乐结构、音调的基础。即便语言不通,人们一样可以从异国乐曲中感受到欢乐和悲伤的情怀。

英国基尔大学的尤林斯和斯洛博达认为,对音乐的感知源于人类的语言。全人类共同拥有一种表意的规则。无论哪种语言,一般来讲,愤怒都是通过大声叫喊发泄的,而亲昵都是通过低声细语来表达。音乐也是如此,舒缓且越来越低沉的旋律使听者产生忧伤的情绪,而越来越高亢的旋律使人兴奋,这两种效果结合在一起,能促使人产生跌宕起伏的情绪活动。

由此,会在我的博客上听到那永恒的经典旋律,你会感到霎时离贝多芬、肖邦、舒伯特、德沃夏克、勃拉姆斯他们很近,让你在夜深人静时,在旋律的波动下被撩动的情绪会突然双眼充满了泪水,而泪珠在打着旋转掉下来时,灵魂也在那一刻腾飞了。

喜欢古典音乐又没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每当一首乐曲响起,会感觉旋律很熟,却怎么也想不起作曲者,毕竟在古典音乐浩瀚的海洋里,那么多大师。也许我们记不住全部名字,但当整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跳跃着音符,当巨大的音响传达出轻柔的倾诉、林涛、波浪中夹杂命运的悲壮、爱情的凄美、生命的抗争、国家存亡的旋律都在那一刻充满整个身体,那律动的音符使每个细胞慢慢膨胀,然后是情绪的宣泄和激昂,当旋律如电流般穿越思绪在整个空气飘荡,那一刻,真的感觉,只要有音乐,这个世界还需要什么?更不需要知道他们是谁了!

曾经被韦伯的音乐震撼得心都乱了。当用被音乐渲染过了的大脑去思考时,就多了几分理性、感悟和激荡。通过他的音乐知道了莎拉·布莱曼、安德烈·波切利,从此时常在他们的歌声里游荡。而他的歌《time to say goodbye》、《回忆》、《无论如何》、《爱改变一切》、《拯救我》,就成为每天必听的歌。

  今天,重新整理了《韦伯50周岁演唱会》,费了一天的时间。4年前没有的条件,今天有了,截取上传了整场演唱会的视频,和大家分享音乐的震撼。

      几年前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韦伯50岁生日庆祝演唱会》,那是在英国皇家艾伯特音乐厅举办的《巨星同贺音乐会》,使我有机会一睹伊莲佩姬、莎拉布莱曼、迈克尔波尔、格伦克洛斯、安东尼班德拉斯等和“男孩地带”的风采。
      伊莲佩姬演唱的一曲《回忆》和男孩地带组合演唱的《无论如何》,使我永远记住了安德鲁劳埃韦伯这个名字,直到有一天,当我对他的作品有了系统的了解后,就像所有被他的音乐所感动的人一样视他为音乐剧殿堂的上帝。
      在那个晚会上,我第一次见到莎拉布莱曼,心中第一个惊叹就是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形象,她的美无法形容,天使般的面孔使人心都会微微发颤,孩童般的大眼睛朦胧的低垂着,飘逸的长发伴随着歌声,使人感到身处幻境随着她的歌声在慢慢腾飞。

 


     在《韦伯50岁生日庆祝演唱会》结束时,韦伯出来讲话,在热烈的掌声中,他和蔼的微笑和谦逊的声音拨动着每个人的心:“感谢大家做了这么多的努力,而我什么也没做。”


     他还需要做什么呢?整个音乐因他而响起,整个舞台因他而辉煌。


     在我们受他音乐的感染时,那感觉就像小溪从我们的肌肤渗透到血液又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使爱在灵魂中产生去感染自己和感动他人。
     在寻找了多年之后,终于有一张《韦伯50岁生日庆祝演唱会》在握,而这次不应该我独享。

演唱会现场


群星
     伊莲·佩姬、莎拉·布莱曼、迈克尔·波尔、格伦·克洛斯、安东尼·班德拉斯、蒂纳·艾瑞纳、唐尼·奥斯蒙、雷·希尔、邦尼·泰勒、柯里·卡纳娃、丹尼斯·奥涅尔和“男孩地带”。
迈克尔·波尔演唱《爱改变着一切》
迈克尔·波尔

莎拉·布莱曼演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

迈克尔·波尔和布莱曼演唱《ALL I ASK OF YOU》
 

 迈尔克·波尔和莎拉·布莱曼《爱改变一切》

 

莎拉·布莱曼和班德拉斯演唱《歌剧魅影》

  

 

澳大利亚歌星蒂纳·艾瑞尔演唱《顺风吹哨》

 

 

唐尼·奥斯蒙演唱《ANY DREAM WILL DO》和《CLOSE EVERY DOOR》

 

安德鲁·洛伊·韦伯大提琴演奏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演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男孩地带演唱《无论如何》

 

    

伊莲·佩姬演唱《回忆》
 

伊莲·佩姬《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雷·希尔演唱《THERE'S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丹尼斯·奥尼尔演唱《HOSANNA》

 

邦尼·泰勒演唱《BROKEN HEARTS》

 
格伦·克洛斯演唱《WITH ONE LOOK》

 
柯尔·卡纳娃演唱《THE HEART IS SLOW TO LEARN》

众星祝贺韦伯生日快乐


安德鲁劳埃韦伯
    安德鲁
-劳埃德-韦伯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音乐剧的代名词。他在音乐剧中的地位简直就如同金庸在武侠小说,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电影,迈克尔-乔丹在NBA中的地位一样。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音乐学院院长,兄弟是世界大师级的大提琴演奏家。
  没有哪一位音乐剧作曲家能像韦伯那样具有持续的创作力,没有人能像韦伯一样能创作出如此之多、如此之流行的作品。在全球,任何一个时候,都至少有十多个团体在上演他的音乐剧。韦伯共获得四次托尼奖、四次剧作奖、三次格莱美奖、五次劳伦斯-塞利佛戏剧奖和女王受勋爵位。韦伯被《戏剧周刊》列为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的榜首,他因使音乐剧变得更加繁荣和更加具有商业价值而成为最伟大的音乐剧作家。
安德鲁·劳埃·韦伯的音乐剧:
☆ 爱的观点 ☆ 安妮 ☆ 悲惨世界 ☆ 艾薇塔
☆ 俄克拉荷马 ☆ 房租 ☆ 歌剧魅影 ☆ 歌与舞
☆ 国王与我 ☆ 花鼓戏 ☆ 吉福斯 ☆ 马兰花
☆ 猫 ☆ 美女与野兽 ☆ 潘赞斯的海盗 ☆ 漂亮比赛
☆ 平步青云 ☆ 日落大道 ☆ 万世巨星 ☆ 微风轻哨
☆ 像棋 ☆ 西贡小姐 ☆ 星光列车 ☆ 音乐之声
☆ 约瑟夫和梦幻彩衣 ☆ 芝加哥 ☆ 蜘蛛女之吻
迈克尔·波尔
    看了演唱会才知道什么叫巨星,迈克尔·波尔就是。
    他曾经在许多着名的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激情》(Passion)里面担任重要角色或男主角,甚至更被英国大众票选为过去这十十年来最受欢迎的音乐剧男演员。
    迈克尔·波尔在童年时代就显露出戏剧的天分,但在戏剧课堂之外,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歌唱方面的训练,优异的美好歌喉完全是天赋的。在参加多部音乐剧的演出后,他获得了主演音乐剧《悲惨世界》第二男主角马里欧的机会,从此也赢得了观众们疯狂的喜爱。由于和安德鲁·韦伯合作愉快,1989年他继续应邀出演《爱情面面观》男主角亚历克斯。他生动的演出获得了各界一致推崇,把他的演绎生涯推向新的高峰。"迈克尔·波尔"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而剧中的插曲"Love Changes Everything"也成了他的招牌歌曲。90年代初,迈克尔·波尔进军唱片界,推出大众殷切期待的首张个人专辑《Michael Ball》,并登上了英国排行的冠军宝座,成为耀眼的跨界艺人。从那时起,他的每张专辑至少都是金唱片,其中在1998年推出的《The Movies》专辑,更在英国卖出了五十多万张而成为白金唱片。
伊莲·佩姬
    被称作“英国音乐剧的第一夫人”。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制作人,伊莲·佩姬都为现代音乐剧谱写了精彩的篇章。
    伊莲·佩姬的第一次专业亮相是在音乐剧《格里斯潘的怒吼》中,此后有她有许多演出,演技不断进步。在伦敦西区的登台则是演出音乐剧《长发》,此后又参加了《耶稣基督巨星》等剧,不过,伊莲·佩姬的名声雀起要从哈尔·普林斯执导的《艾薇塔》说起。1978年她在该音乐剧中扮演了贝隆妇人,于是各种奖项纷至沓来。1981年,伊莲·佩姬参加了《猫》剧的演出,她的角色是格里兹贝拉,从而成为演唱《回忆》一曲的第一人,这首歌已经是广为人知的经典之作了。1989年,她出演并兼作制作人的作品《万事成空》在林肯中心演出,获得高度评价,而她正式出现在百老汇的音乐舞台则是由于《日落大道》一剧。1996年,《日落大道》上演于明斯科夫,她扮演剧中的黛丝蒙德。
    伊莲·佩姬高超的歌唱技巧,演唱时所投入的真挚感情在《回忆》一曲中有集中的体现,该曲在低回婉转处也充满力量,逐渐升入激亢昂扬的时候又满怀柔情,声音浑厚而富于韧性,结尾之处让听者仿佛看到眼前一片黎明之光。仅凭此曲,伊莲·佩姬也足以为人们所铭记了。1995年,英国女王为伊莲·佩姬颁发了大英帝国女王勋章,1999年,英国国家歌剧院以及戏剧协会又为她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莎拉.布莱曼
    生于1960年,3岁开始习舞,10年后首度参与戏剧演出,处女作是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1976年,布莱曼首度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里面担任舞者,之后又担任流行乐团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还登上英国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唐尼·奥斯蒙
    在20世纪流行歌坛的家族中,奥斯蒙家族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团体之一,其影响力不亚于杰克逊五兄妹,而其中的领军人物就是唐尼·奥斯蒙和他的妹妹玛丽·奥斯蒙。尽管在专业方面,奥斯蒙家族曾经被摇滚评论家批评得几乎体无完肤,但就普及程度来看,他们却远远不是其他音乐家族所能比拟的。可以说,整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有电视机的地方就有奥斯蒙家族的音乐,他们甚至还来过中国表演。
    7个孩子中,最红的那位叫做唐尼·奥斯蒙。他是天生的艺人,相貌英俊,声线磁性。当年他和妹妹玛丽·奥斯蒙主持的节目《青春乐》一路红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台湾,连张小燕的节目都要避开他们的时段。由于两人对音乐的爱好不同,唐尼喜欢摇滚乐而玛丽更偏爱乡村音乐,于是在节目里,两人分站舞台的两侧飙歌,连服装造型都有明显区分。
  和所有团体的结局一样,最红的那个总希望单飞,也和多数团体的宿命一样,单飞的那个总会遭遇滑铁卢。唐尼·奥斯蒙单飞后并不成功,到处受到冷落,与已成为天王巨星的迈克尔·杰克逊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迈克尔曾视他为偶像。后来在被问起最爱的歌时,唐尼祭出了那首苍凉的怨曲《CloseEveryDoortoMe》,描绘的正是被世界抛弃的孤独感。
  1992年,唐尼得到一个机会,在音乐剧之王安德鲁·韦伯的《约瑟夫与奇幻彩衣》中演出主角。他没想到,这出音乐剧居然红了起来,上映的5年内,几乎每个晚上都一票难求,在所有城市都打破了票房记录。主演唐尼也又一次地站到了镁光灯的聚焦中。感叹人生多变的他后来出了一本自传,取名叫《LifeisJustWhatYouMakeIt》,叙述悲喜岁月的大起大落。
当代第一抒情女高音柯里·卡纳娃
    卡纳娃是英国牛津大学音乐学名誉博士,和韦伯一样,她也因为突出的艺术成就获得英国皇家爵士称号。她的音色清亮淳美,情感丰沛,充盈着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她是一位集古典、流行、电影、音乐会于一身的国际乐坛全能女高音歌唱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