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棋专家张国春故事集:献身篇

 yezhu8888 2015-05-02

红色屏障

为完成好2013年的全军重大演习任务,兵棋团队提前半年多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加班。

张国春一个人再次承担了数据查询和报告两个子系统的研发任务。这两个系统都非常繁琐,工作量尤其大。作为一名老同志,他完全可以将任务交给其他人做,但他一如往常一样主动承担下了这两项棘手的任务。

兵棋团队的同志都知道,数据查询系统工作有时候费力不讨好。演习时如果碰上争荣誉的输了,往往有人责问系统的数据是不是有问题,就会怪到数据查询系统负责人。

张国春为了尽可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反复复校对数据。如此的用眼,使得张国春原本就已经红得让人心疼的眼睛,愈发严重了。眼药水也根本不管用,他不得不经常停下手中的工作,闭上眼睛歇一会儿。稍有缓解,他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像猎鹰般紧盯着电脑屏幕。

有一天,张国春突然问身边的同事:“我们实验室的灯光怎么是红的?”

“没有啊!还是原来的白色节能灯光啊!”同事连忙解释。

此时的张国春,眼睛充血已经影响到了瞳孔,就连色彩视觉也因出血变了色。

他放不下手中的工作,只能在红色的屏障遮映下盯着屏幕,继续着他的战斗。

生命交接

2013年8月初,某地调研回来后,张国春再次一个人悄悄去了医院。当看到核磁检查报告单上清楚地写着“疑似脑胶质瘤”的字眼时,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个坏消息。张国春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快治疗,而是要瞒着单位,瞒着自己的亲人。张国春也很清楚,此事不会瞒太久,他想着赶快把手头要紧的事处理好。

后面几天他依然正常加班,有太多的工作没有完成,此刻他更要往前赶。刚结束的××军区演习对兵棋系统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论文也需要修改,这些工作要加紧完成。

那么严重的疾病,出于人道的医院又怎能置之不理!更何况是我们军队自己的医院。

没两天,国防大学干部部接到了309医院的电话:“你们国防大学有一位叫张国春的同志,检查出脑胶质瘤,一直没有回诊,希望你们尽快督促他住院,尽早考虑接受手术,这是治疗的唯一办法。”

终于瞒不过去了,妻子谷迎宾也很快知道了张国春的病情,这对于原本是幸福的一家人来讲,无疑是晴天霹雳。

预感到手术后可能会失忆,张国春在准备接受手术前,说服妻子给他四五天时间,加班将系统材料整理出来,并作了详细备注,同时他还细致地校验了自己负责的报告系统,交给了接替他的同志。

张国春说:“千万不能让这些资料在自己手里断了档,保护好这些资料比抢救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一个人的战斗

2013年9月份,张国春确定了去北京天坛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将坦然面对。

手术前,妻子谷迎宾陪着他去医院做检查,每次乘地铁来回一趟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很久没有机会坐地铁了,地铁上的人真多!又难得与这么多来自各方的人不期而遇,张国春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感觉,他突然感到自己是如此热爱生命,哪怕是地铁发出的声响,也让他觉着是生命的活力绽放。

单位领导得知了张国春乘地铁去看病的情况,主动要给他们协调车辆接送,他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好意。

“我不能给单位添麻烦,兵棋系统研发对外联络,就连正常情况下车都不够用,我目前还能行动。”

手术前,单位又提出派专人帮助张国春家人轮换着陪护,也被他一再地婉拒了。

“大家都太忙了,我不能因为个人影响团队的工作,我们自己能应付得过来,请大家放心好了!”

就要进入手术室了,张国春躺在移动病床上,握了握黄艺主任的手,微笑着对他说:

“主任,我没事的,这次手术不过就像一场演习,我一定能将这一个人的战斗打赢的!”

导师的牵挂

2013年9月,北京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光照,你导师什么时候手术?”刚刚返校走进宿舍的丁光照,被同学的一句话问得愣住了。

“别瞎说,我导师好好的,暑假前还去出差了。”丁光照反驳着。

“你去看看吧,我听好几个同学都在说。”

原本打算第二天到实验室向导师张国春报到的丁光照飞奔到他的家中,却只见到紧闭的房门。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起,屏幕上显示着导师张国春的名字。

“光照,回来了吧?有空儿你来趟医院吧!”

“我马上就过去。”

丁光照听着电话里导师说话已很是吃力。

丁光照推开病房门的那一刻,他愣住了,导师面色苍白、满眼血块。

“光照,过几天我就要做手术了。你暑假前交给我的论文初稿,我修改过了。”

张国春边说边从病床旁的抽屉里取出一个档案袋。

“论文总体上不错,但还需要一些前沿理论和事例数据作支撑。前些天我给你下载了一些外文资料,你好好看看。”

“谢谢老师,这时候您还帮我修改论文……”

丁光照有些哽咽。

“光照,没事的!手术要是成功,我还能继续做兵棋研究。如果万一我不能再指导你的论文了,还请你原谅!”

望着修改的密密麻麻的论文稿,丁光照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你回去抓紧时间看看,如有什么问题,乘我手术前还可以问我。我已经把你的情况和曹占广教授说过了,我手术后,他会尽心指导你。光照,你对自己要有信心,我相信你能把论文做好的。”

张国春一字一句的说完,已经有些疲态。

“谢谢老师!您多休息!”丁光照低着头走出了病房。

“学生……论文……学生……论文……”张国春动完手术被推出病房时,在昏迷状态还喃喃的念叨着。

“老师,我论文通过了,可以顺利毕业了。”论文通过后,丁光照第一时间到张国春家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我说过你一定行的。”张国春断断续续说出了这句话,同时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无悔的选择

“选择了军人这份职业,就要为这份职业而奉献。”

28年的军旅生涯,1万多个日日夜夜的平凡坚守,用成百上千万条字符代码,为兵棋更加贴近实战,张国春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无悔选择。

“他选择了兵棋,我选择了他。”张国春的妻子谷迎宾说。

“领导,我要辞职。”2013年9月,张国春进行第一次手术前,谷迎宾找到了她工作的幼儿园领导。

“干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要辞职啊?再有半年你就要转为长期合同了。”领导关切地说。

“我老公病了,挺严重的。”谷迎宾说。

“照顾你老公也不需要辞职啊!还是请假吧!”领导善意地劝说。

“咱们幼儿园老师一人一个班,我请假就得其他老师替,况且不是一天两天的。我老公情况不是很好,我想多陪陪他。”

就这样,谷迎宾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张国春毅然辞去了工作,这已是谷迎宾为张国春放弃正式教师工作的第二次辞职了。

生命无悔,选择无悔!正是这一个个的奉献为我们实现强军强国梦注入了无穷精神动力。

永不磨灭的记忆

“工作比天大,课堂比天大,事业比天大,兵棋比天大。”

张国春在工作笔记中写下的话印证了他短暂却辉煌的一生。

2013年9月,第一次手术后,张国春终于能够好好的休息了,他安静地躺在病床上。

“张教授,最近好点没?”教研部几名年轻教员一起去医院看望张国春。

“你认识他们么?知道他们是谁么”张国春的妻子谷迎宾问。

张国春一直在笑却没有回答。

受手术的影响,张国春曾经清晰的记忆模糊了,就连战友甚至家人的名字,他都记不起来了。

手术后的第二天,本来打算到医院看望张国春的几名学生打电话给谷迎宾说:“嫂子,您和导师说一声,我们要去演习了,回来我们再去看他。”

谷迎宾对张国春说:“你的学生说他们要去演习了,让你好好养病,他们回来再过来看你。”

“他们都去演习了,本来我也要去的,可惜我去不了……”张国春竟一直含糊不清的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妻子谷迎宾感到非常惊讶!

一切都可以忘记,惟有“兵棋、演习、工作”这些字眼深深地刻入了张国春的骨髓,根深蒂固……

生命礼让

对于一个长期从事教研的同志来说,教授既是职称,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可以说,评上教授,可以为职业生涯画上一个不留遗憾的句号。但直到张国春同志去世,他的职称还是副教授。但在张国春的同事眼中,他是名符其实的“正教授”。

张国春有着一系列的成果,像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民主测评得票率高居榜首……但每到教授评选时,尤其是跟教研室其他同志有冲突时,他都会说让给其他同志去参评吧,我先不参评了。这种见工作就上、见荣誉就让的精神时刻打动着单位的每名同志。

2013年,又一次教授职称评选,当时张国春刚做完第一次手术。

“国春为兵棋做出了那么大贡献,不能让他留遗憾,这次一定要给他评上。”

几名教研部领导形成一致意见,指派张国春所在教研室主任吴琳去征求他的意见。

“国春,这次咱们教研部要给你报教授职称,领导和同志们都同意。材料都是现成的,我们帮你整理一下就直接报上去,别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吴琳高兴地对张国春说。

“我身体不行了,不能再干工作了,名额还是让给那些年轻人吧!”张国春诚恳地对吴琳说。

“你做做国春工作,别留遗憾。”吴琳见状赶紧请张国春的爱人谷迎宾帮着做工作。

“吴主任,我们还是决定放弃了,谢谢大家的关心!”谷迎宾代表张国春做出了郑重的答复。

生命的向往

第二次手术很成功,在昏迷多日后,张国春终于醒了过来。医生说,这很不容易,没有顽强的意志是做不到的。

但此时的张国春只能用简单的2、3个字和妻子交流,就连连续说5个字的时候都很少,除非是妻子叫他重复她的话时能说出5个字,其他只有一次是跟他弟媳说过7个字。

身体稍微好转一点,张国春就惦记着要工作,他还想再写笔记,想记录下自己对科研课题的一些想法,可惜他已经看不清东西、拿不动笔了。他的记忆已经下降得很厉害,他逐渐开始忘记过去,忘记朋友,忘记妻女,甚至忘掉了自己。然而他没有忘记的仍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也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他还记得他的兵棋,他记得他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为了与不断消退的记忆抗争,张国春开始背电话号码。每看到一个电话他就拼命地想,不停地想,想把号码和这个人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锻炼记忆力,一方面强化对人的印象,还想着恢复好了再参加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神智开始模糊,家人也陌生起来,但是他仍一直牢牢记着他办公室的电话号码,也许潜意识里这个号码连接着他的家、连接着他生命的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