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笃信神仙术。当时的中国人想信只要尸身不腐,便可以召回灵魂,甚至羽化成仙。而玉便被赋予了保护尸身不腐的神秘意义。玉衣又称“玉押”“玉匣”,初行于西汉,据说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死者入葬时使用的“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演变而来。《西京杂记》有记载曰:“汉帝送死皆珠糯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麟之像。世谓之蛟龙玉匣”。到东汉,玉衣分为金,银,铜,丝4个等级,称“金缕,银缕,铜缕,丝缕”。其中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两套“金缕玉衣”,广州南越王赵昧的“丝缕玉衣”以及东汉彭城王刘恭后羿的“银缕玉衣”令观者赞叹不已。 金缕玉衣 西汉 通长188厘米 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色和浅黄色。整体由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五部分组成。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并附有九窍塞,玉衣头下有鎏金镶玉铜枕。 银缕玉衣 东汉 长188、肩宽59、厚25厘米 安徽省毫州市城南墓园1号墓出土,现藏于毫州市博物馆。青色有沁斑。人形。出土时有完整玉覆面和一只玉鞋,另有数百块玉片。经复原,共用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玉片共2464块。玉片四角有孔,供系银线之用。玉片均经磨制,做工细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