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克木:生长在清除的作用下就会停止,如草木生长之后,我们不停地割除,试想,您还能看到正常的生长现象吗?不能。这就是金克木。
(2)木克土:土的特性是化生,要防止化生,就要不停地顺畅调达。比如要防止树干在生长的过程中生化出新芽,就要让树干顺畅条达的向上生长。这就是木克土。
(3)土克水:水有滋润、向下的特性,一旦有了“化生、承载”的存在,则水的特性就会改变。比如一个东西从楼上掉下来了,其方向是往下,这是水的特性,此时,一个人用手接住了这个东西,“承载”,是土的特性,此时,向下的运动就不复存在,这就是土克水。
(4)水克火:火性向上,而水性向下,在向下的作用下,向上的不能向上,这就是一种制约。比如一个人正在向上爬梯子,可下面有两条狗咬住其脚而往下拉,试想,这个人还能正常的往上爬吗?不能。这就是水克火。
(5)火克金:向上向外是火的特点,顺从改变、清除旧有为金的特点。人们在砍伐木头时,都是由外向内砍;衣服上脏物的清洁,也是由外向内的洗干净。这个“砍伐”和“清洁”就是清除,为金的特点。而火的特点是从内向外,其有制约“从外向内”的作用,所以说,火能克金。
三、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所以,对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如以金为例,由于土生金,所以,“生我”者为土,土为金之“母”,金是土之“子”;而金生水,所以,“我生”者为水,金又是水之“母”,水又是金之“子”。
“克我”和“我克”在《黄帝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还是以金为例,由于金克木,所以,“我克”者是木;由于火克金,所以,“克我”者是火。
五行,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就是因于“制化”调节的作用。制,就是制约;化,就是化生。所谓制化调节,就是指五行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就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
可以看出,就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关系,调节并保持着事物之间的相对协调和平衡。
如果五行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不正常的相克现象,这就是相乘或相侮。
乘,是以强凌弱的意思,相乘,就是说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强,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运动变化。
侮,是侮辱之意,本来是你克他,但现在由于他的强大克你,这就是一种侮辱。所以,相侮,实际上是反克之意。
举例来说,对于木克土而言,如果土正常但木太强,则会出现木乘土的现象;如果木正常而土太弱,同样也可能出现木乘土的现象;如果木太弱而土过强,这时则会出现土反克木的现象,即土侮木。
由于五行是一个统一体,所以,乘和侮都可能同时出现,还是拿木克土来说,当木过强的时候就会乘土;金克木,木过强也会侮金。这就是乘、侮的同时出现。
在中医上,五行不仅能说明人体五脏的自然归属,更能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它在人体的病理、诊断和治疗上都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五脏的自然归属
中医上有段话:“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胃运行于中焦”。对五脏而言,肝之升和木的生发相应,故而,肝属于木;肺之降和金的清洁、消除相应,故而,肺属于金;心的向外发散和火的炎上相应,故而,心属于火;肾的向里摄纳和水的相里运动相应,所以,肾属于水;中焦属土,脾胃运行,故而脾属于土。
和阴阳的属性归属一样,凡是同一属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谈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等等,就是把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和人体中的肝联系起来了。
下面就是与五行相关的联系图。
五行 五脏 六腑 季节 情绪 五官 五味 形体
木 肝 胆 春 怒 目 酸 筋
土 脾 胃 长夏 思 口 甘 肉
水 肾 膀胱 冬 恐 耳 咸 骨
火 心 小肠 夏 喜 舌 苦 脉
金 肺 大肠 秋 悲 鼻 辛 皮毛
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现在已经知道了五行的归属,那么,我们就可以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和自然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我们就可借助自然界中的物质来补养身体。比如,一个人得了肝虚之证,怎么办?肝属木,而东方也属木,所以,这个人就可以到东方的海边来休养;风也属木,这个人要经常透透气而适当让风吹吹;树木当然属木了,这个人也要经常在树木林郁的地方多呆呆;酸味属木,这个人可适当地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如西红柿等;春天属木,这个人在春天的保养至关重要,等等。单纯性就这个问题而言,通过这些办法,身体会很快康复。
吃苦瓜之前先用盐水浸泡,苦味会变淡;喝中药之后,苦味难以消失,用盐水漱口,立刻缓解等,都是五行关系的具体运用。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行之间有生克制化关系,所以,五脏并不孤立,它们之间也有生克制化的关系。
水生木,就是说肾能促进肝的功能发挥;木生火,就是说肝能促进心的功能发挥;火生土,就是说心能促进脾的功能发挥;土生金,就是说脾能促进肺的功能发挥;金生水,就是说肺能促进肾的功能发挥。
水克火,就是说肾能制约心的功能发挥;火克金,就是说心能制约肺的功能发挥;金克木,就是说肺能制约肝的功能发挥;木克土,就是说肝能制约脾的功能发挥;土克水,就是说脾能制约肾的功能发挥。
生理情况下,由于生克关系的存在,五脏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疾病也可以按照五脏的生克关系而发生传变。
一个是相生关系的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因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故而,肾病及肝,就是母病及子。
子病犯母,又称为“子盗母气”,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心病及肝,就是子病犯母,或称为子盗母气。
当疾病按照相生关系传变时,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如《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子病犯母时的病情较重,如《难经经释》说:“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另一个是相克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相克太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脏的功能过强,而致被克的一脏受到过分的制约;另一种情况就是被克的一脏功能太弱,不能受任“克我”之脏的制约,而出现相对制约太过的情况。如以金和木的关系来说,前者是“金乘木”,后者是“木虚金乘”。
相侮,又称反侮,即是相克的反向而致病。相侮的形成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一脏功能太强,不仅不受“克我”的一脏所制约,反而对“克我”的一脏进行反制约;另一种情况就是由于一脏的功能低下,丧失了制约对方的能力,反而受到“我克”一脏的制约,从而导致反克情况的出现。这两种相侮的原因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一脏的不足和一脏的太过。
当疾病的发展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时的病情较重,如《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相侮时的病情较轻,如《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三、五脏病变的治疗
根据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我们可以确定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