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安全文化”与“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问题(五)

 大胡子伯伯 2015-05-03

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

在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的认识上,作者的观点是:“组织成员对安全理念认识越透彻,就越重视安全;越重视安全,安全能力也就越强;安全能力越强,安全业绩也就会越好。所以组织成员对于安全元素的理解最为重要。”他们又说道:“所谓安全文化建设,实际上只是提高组织成员对安全文化元素的理解程度,建设内容非常简单。……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组织员工对安全文化元素的理解程度。”

作者这种对安全理念认识作用绝对化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简单化的结论,是错误和有害的。

首先,作者得出上述结论的逻辑关系存在问题。从上下文判断,作者所说的“安全理念”应该是指由32个安全文化元素所确定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实际上,以任何形式出现的“道理”、“理念”、“思想”、“观念”等,当人们对其认识程度改变后,均可能会(但不是必然会)影响人的行为。其原因是“认识”不等于内心的“认可和接受”,更不等于在遇到利益冲突时的“坚定和坚持”。一个安全绩效长期优异的企业一定会存在员工对“安全道理”的较高的认识程度,但反之却不然,即仅仅提高员工对“安全道理”的认识程度,并不一定让员工的行为更加安全,企业的安全绩效也未必更好。提高认识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

其次,作者用所谓“安全文化元素”为企业安全文化划出范围和要求,企业只要接受这个“安全文化”,然后通过培训或宣教手段使组织成员认识到这些元素即可,认为这就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了。这种建设方法确实很简单,也是很多企业历来一直在采取的方法,二者的区别可能只在于对“安全理念”以及“安全文化元素”的设定和把握上。大量企业实践已经表明,作者所认为的这种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只能处于表面化、形式化和低水平化的阶段上,而不能真正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向高水平和高级阶段不断发展。

最后,必须强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努力提高人们对正确的安全道理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必要的措施之一,更需要解决的是社会现实中人们在安全价值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博弈”行为问题,即人们在“因关注安全而得到的减损效益”与“因更加冒险而获得的直接收益”之间进行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在对这种“博弈行为”规律进行研究和描述的基础上,采取最符合人性规律的有效机制和措施方法,长期坚持,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结论

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至今,在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专业人员中仍然存在认识模糊、思路简单等问题。《再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反映了这种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通过对该文的商榷,主要探讨和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人的精神层面的、与人类“文化”和“安全文化”具有渊源关系的文化现象,并不是如作者所言“是一个与人类文化无关的、不能拆分理解的专业术语”。

2对于一般意义的企业来说,其安全文化既有“组织层面上”的“企业安全文化”,也有“个人层面上”的“个人安全文化”,二者紧密结合、相符相成,而不是如作者所言“只是一个组织层面上的问题,与个人层面无关”。

3)“安全理念”、“安全思想”等实质上就是“安全价值观念”,具有“安全文化载体”的属性,属于“安全气候”的范畴,因此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理念是不正确的。

4)仅仅寄希望于组织成员对“安全理念”或“安全观念”等认识的提高来开展以培训和宣教活动为主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种简单化的、低层级的模式,不能解决人的“安全价值博弈”问题,难以实现企业安全文化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贵,何冬云,张苏,等.再论安全文化的定义及建设水平评估指标[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4):140-145.

[2] INSAG.Summary Report on the Post-Accident Review Meeting on the Chernobyl Accident (Safety Series No.75-INSAG-l)[R].Vienna:IAEA,1986

[3] INSAG.Safety Culture (Safety Series No.75-INSAG-4)[R].Vienna:IAEA,1991

[4] J M Stewart. Managing for World Class Safety[M]. New York: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2002:4

[5] J M Stewart Managing for World Class Safety[M] New York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200212-13

[6] 毛海峰,王珺.企业安全文化理论与体系化建设[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7:17.

[7] Wikipedia. Enterprise[EB/OL].[ 20131130].http://en./wiki/Enterprise

[8] Wikipedia. Organization(disambiguation)[EB/OL].[ 20130819].http://en./wiki/Organization_(disambiguation)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66.

[10] 张艳,宗成庆,徐波.汉语术语定义的结构分析和提取[J].中文信息学报,2003.06:10-17

[11] GB/T 101121999.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S]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6[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7951230

[13] 夏征农,陈至立. 辞海:第六版普及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3393689

[14] 李行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8091244

[15] 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

[16] 郭凤志价值、价值观念、价值观概念辨析. 沈阳:东北师大学报,2003.0637-42

[17] 毛海峰,王珺.企业安全文化理论与体系化建设[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7:29-3191-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