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师的家乡记| 有一个地方叫龙江

 真友书屋 2015-05-03

一起来听听作者的故事吧!


这一年踏上了回家乡的列车,距离上次离开家乡已经快两年了。这次用相机记录了家乡的美,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大自然的美和纯朴的气质。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却有着来自那些非建筑师的建筑的简单和实用。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却有着充满记忆和乡情的乡间小路。那个地方叫龙江,这个故事叫家乡记。


踏上了开往齐齐哈尔的火车,车窗外,站台的夜色也是很醉人。


我喜欢火车上沿途的风光,黄昏,路过一座高架桥,拍下了那富有电影画面感的一瞬间。


慢慢的,开到了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湿地,有时画面拍虚也是一种感觉。


终于驶入龙江,还没到站窗外就看到了家乡那清新的天,云,还有那宽广的大地。


下了车,再熟悉不过的老站台,怎么一下子想到了龙猫里的画面了呢。


回到奶奶的家,村子里的天,赶上了这么多云彩。


出去采风,本来是要拍雪景的,但还没来一场大雪,村子后边的那片大地,是否辽阔的让你想来幅油画。


路上遇见了一群老母鸡,那只大公鸡好幸福啊。


又看到了三只麻雀,在屋檐上,你们在看啥呢这么统一。


迎着这场大雪去采风,路上遇见了几只小毛驴。


回到家,有奶奶亲手包的饺子,满满的幸福呢。


终于等来了家乡最大的一场雪,奶奶家的小院,围墙,还有捆着的树枝,飘落的雪花,如果李白那个时代是不可以作诗了。


院后围墙上的枯枝,红砖墙,白雪,也是很有味道。


雪中的四轮车,估计城市中是见不到的。


村子里的平房,院墙,还有那厚厚的白雪,这就是大自然的构图。


早上树林中打在雪地上的树影。


过年的这天,家里在放烟花,进了镜头里,其实他们在写字。


奶奶家养的花,窗台上的阳光,总有一种生活的味道。


雪中的枯枝,是不有一种解构的线条又有儿童画般的涂鸦感。


这两个是修路的,放在路边成摆设了。


一家农家小院的小宅门,是否想起了那些学过的散文小说呢。


这个铁皮大水箱是用来春天种地的,后面的四轮车车斗还有蓝色瓦房是不有种农家院的特质。


采风之余当然要给奶奶来张特写。


又是一场很大的雪,来的突然,结束的也很突然。奶奶在忙着盖住怕落雪的粮食,奶奶的背影,最难忘的往往是一瞬间。


奶奶做针线活的顶个,是不是有好多00后不知道呢。


村子里晚上可以看到很多星星,天空也是那么的幽蓝。



除了在家采风外,画画是我喜欢的,这些工具学建筑学的学弟学妹们是不很亲切呢。


农家院,枯玉米杆,飘着的雪花,扫雪的妇人。


采风回家的路上,回头看见的行走在雪中的两个人。身后的景色也许更美。


村子里的大坝,那个承载了太多我们童年记忆的地方。


富有节奏的玉米秸秆头,裸露的黑土地,风刮过的痕迹,好像在展示它的力量。


一座废弃的房子,却有种自然的力量。


村子里的雪,是那么的美。


还有那大地旁的芦苇荡。


金黄的玉米穗,有大东北的代表性。


画面太寂静,快门声都被扩大了。


奶奶家的小院,夏天的时候这里是一片玉米,还有那些小菜。


被风刮过的痕迹。


雪地里的杂草,还有那远处的树林,荒凉嘛?


来年春天,你们会再发新芽。


一个人走向大坝,是否有种画面感。


站在大坝看新建的房子,十年前眼前是一片草地。


大坝的身后是一片浓密的树林。


村子后面的芦苇,赶上黄昏,远处的树和正等着我的妹妹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画面。


一棵老树,

一座老房子,

一条老路,

路上那堆满的玉米垛,

垛上的雪,

还有那鸡鸣雀声的环绕。

黄昏,

老房子和树的剪影,

自然地色调,

构成了家乡的味道。


正月十五,烟花依旧。


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了太多电影的画面,用它来结束吧,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被感染了吗?


摄影者:鲁超峰

学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在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