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成诗柏林寺千古留芳是赵州

 guohfy2012 2015-05-03

 自古名山胜景处,多有文人雅士题诗来。诗因景留芳千古,景因诗跨越时空。


  乾隆帝自命风流,不仅喜欢题字,更喜欢写诗。故名山胜地多有其墨宝藏留。而曾经三过赵州的他,当然不会放弃在禅宗圣地展示其千古一帝之文采的机会,所以留下了多首与赵州及柏林寺有关的诗:


 1750年,40岁的乾隆巡幸河南时路过赵州,入林禅寺小憩,题诗三首:


 第一首《赵州道中作》:感慨百姓夹道欢迎之势:


  常山初驻翠华旃 老幼瞻依夹道填

  饥食寒衣均在念 车尘马足共摩肩

  幸逢四海方无事 益初三时祝有年

  惭愧闾阎心爱戴 曾何德泽被民编


  第二首:欣赏攀龙附凤碑后有感而作《赵州柏林寺小憩》:


  禅寺曾闻古赵州 便途踏迹正清秋

  虞碑字具凤龙势 吴水体兼文武流

  白鸽下无经可听 金轮焕是圣重修

  笑予柏子曾参熟 不识庭前树是不


  第三首:观柏林禅寺摩尼殿内所藏吴道子壁画“文武水”有感,作

《再题吴道子文武水》:


  壁端只虑天瓢泻 千年不竭真神也

  伊人心自别高下 堂堂王道驩虞伯

  潏沕滉漾无冬夏 色孕龙宫及鳌驾

  石渠各种空传马 日月出矣爝火舍

  大士如如尘不惹 晏坐道场功德洒


  1780年,七旬乾隆再过赵州,由于行色匆匆,未留下诗文。四年之后,1784年,乾隆南巡再至赵州,御笔留诗《憩赵州柏林寺》:


  横川度□桥 古郡连平野

  寻胜憩征鞍 得句向兰若

  兰若已清幽 祖堂况赵州

  单提及直指 要非庸者流

  香台已绝登 禅拂率弗举

  嗟哉风日下 何怪优婆侣

  翠柏笼清荫 南荣悬暖光

  虞字复吴画 与我相徜徉

  徜徉旋命驭 回忆秋风曙

  历然成往还 底是无来去


  乾隆御笔当然也留在了赵州,成为了大石桥畔的一景。然而,混迹于世南先生的六字真言与吴带当风的壁画间,不仅皇帝的威严早已不见了踪迹,甚至,只有到了赵州桥畔的人,才会去认真读一读他的御诗。


  “古章千古事,仕途一夜名”,古人诚不我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