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依恋 中脑和下丘脑、边缘前脑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

 青衣问道 2015-05-04

我们眼中的脑

  人在许多方面不如动物,如听觉不如狼,视觉不如鹰,嗅觉不如狗,长跑不如鹿,短跑不如豹,游水不如鱼,但是,在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生物界里,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了脑子上。

  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孕育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魅力无穷的智慧。

  人脑的形状和表面很像一个核桃仁,又很像一堆豆腐团,脑的平均重量男子为1380克,女子为1250克。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个部分;脑干又分为中脑、桥脑和延脑。大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占据全脑的70%,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半球之间由大约3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联系着,使两个大脑半球息息相通。

  大脑的表层部分叫大脑皮层,平均厚度为2.5~3.0毫米,上面布满了下凹的沟和凸出的回,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全部展平,形成的灰色物质层有四张A4打印纸大小。而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一张A4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大脑皮层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约120亿个神经细胞,在这些神经细胞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

脑是受到保护的

  颅骨中的脑,共有三层包被,统称为脑脊膜。其中,与脑表面紧密相接触的是软膜,其外层分别是蛛网膜和硬膜,软膜和蛛网膜之间充满着脑脊液,整个脑浮在脑脊液中;从微观上讲,所有的神经细胞都浸在脑脊液中。

  硬脑膜在拉丁语中有“坚强母亲”的意思,而软脑膜有“温柔母亲”之意,柔软的脑就像睡在母腹中的婴儿一般,在这三层膜和脑脊液的保护下,免遭外界物理性的冲击。

  另外还有一种保护脑的构造——血脑屏障。它只允许大脑所必需的氧、葡萄糖、维生素通过,而拒绝稍有危险的物质通过。需要指出的是,治疗脑疾病所需的药物也受到血脑屏障的选择并受其限制。血脑屏障的存在使我们的脑免受来自于外界的化学性伤害。

  人类的脑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受到保护的。

人脑的平凡与伟大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处理系统。别看它的重量只有1400克左右,其中却包含着100多亿个脑细胞(神经元),在这些脑细胞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人脑的存储量大得惊人,在从出生到老年的漫长岁月中,理论上我们的脑能够以每秒1000个信息单位的速度记录下从小到大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人脑像一台信息处理机,其运算速度同样快得惊人。据实验证明,大脑能在几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接收外界传来的一个人脸的映像,并在1/4秒的时间内分析所见到的这张脸的详细情况,并把这些情况综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大脑便从它的“记忆库”里边所储存的几千张脸孔中识别这一张特定的脸孔,看看以前是否见过它;如果曾见过这张脸,大脑还能够回忆起与这张脸相关的详细资料。

  以上所产生的全部过程还不到1秒钟。紧接着,大脑还要继续识别这张脸的表情,并决定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比如面露微笑,打个招呼,走过去握握手等。

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相统一

  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有着精细的分工。大脑皮层上排列着各类中枢神经,它们分别承担着各种功能,而且各自都有着确定的位置,叫做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区。

  如额叶主要调节随意运动,还负责语言和书写的功能;顶叶主管感觉、计算、阅读和运动;颞叶主管听觉、味觉和嗅觉,还与记忆有关;枕叶接受和分析视觉信息;小脑则维持着身体平衡,在协调运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和其它动物相比,人脑的额叶和颞叶异常发达。特别是额叶,它的显著发达标志着人类进化的辉煌,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主要源于此。

  所谓原始脑和高度发达的脑到底有何区别呢?螳螂从头到尾均有排列整齐的神经节,这些神经节以分工体制分管着后脚、前脚和头部等,但似乎缺少“中央政府”级的领导。与此相反,人的分工体制主要体现在脊髓水平,而其余均由大脑管辖。各个区域既分工又合作。大脑对外部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然后通过脊髓传送指令,调节身体对这些信息的反应。

  脑功能所体现的细致分工与高度整合,用“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相统一”来形容比较恰当。

生命的主宰

  脑和脊髓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

  从脑底面观察,可以看到12对神经出入脑部。其中,只有嗅神经直接由大脑半球向外伸出,其它11对神经分别和脑干,主要是中脑、胼胝体和延髓相连。对于人类,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共有31对。从脑发出的12对神经称为脑神经,从脊髓发出的31对神经称为脊神经,这些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负责联络中枢和身体各部位。周围神经系统还可以根据功能分成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亦称为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出端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能够自主调节人体内脏及各种腺体的功能。

  当我们熟睡后,心脏依然有规律地跳动,吃进的食物被慢慢地消化,而睡眠中还必须保持一定的体温和平稳的血压,这一切如果都靠脑来做的话,岂不要把脑累垮!那么,出色地承担这一与意识、判断无关的调节工作的,是神经系统中比较古老的一种,叫做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首先,它统管着心脏的节律、血压和体温的调节,同时对消化道和其它内脏活动也有精细的调节作用。瞳孔是受自主神经支配的,明亮时缩小,黑暗时散大。此外各种内分泌即激素的作用也受自主神经的调节,例如血糖上升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这是靠神经网络实现的。

  在我们身体中进行的各种精巧的调节和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切,都是在脑和神经系统的指令下完成的。

  就连刷牙这样重复性的小动作也必须由大脑、小脑一起协调起来才能完成。如果小脑有了毛病,刷牙会刷到面颊上,剃须时也会把脸弄得伤痕累累。你看,人可以边看报纸边和家人聊天,一只手还能去取来报纸下面的咖啡喝,这样能使人有条不紊地同时做几种动作也是靠脑的支配。系领带、穿鞋这样并不复杂的动作,对某些脑病患者来说可能是很难办到的事,在医学上叫做失用症,病人不知如何穿上鞋子,也忘记了系领带的方法。也许我们认为用筷子去夹豆子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而实际上脑为此所承担的是一种相当于人从地球乘火箭去登月球般艰难的工作。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一切都受脑所主宰,是靠脑和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奢侈的脑

  脑的重量虽为体重的2%,但是其耗氧量和耗血量却是人体总耗量的20%。脑所消耗的能量足以让一只20瓦的灯泡发出耀眼的光芒。它的硕大与沉重,是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

  有人会问,鲸鱼的脑不是比人脑大得多吗?但从脑与体重的比率来说就比人类小得多了。脑代谢的重要特点是不但耗氧量大,而且耗氧速度也是体内所有脏器中最快的,但它又几乎没有任何能源物质的储备,而脑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靠源源不断流入脑内血中的葡萄糖来供给的,所获得的氧也主要用在这些葡萄糖的氧化上了。

  脑几乎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所赖以生存的氧和葡萄糖。当脑血流完全中断时,脑细胞周围残存的氧气在10秒钟内即被消耗殆尽,所储备的葡萄糖2分钟即被迅速用光,导致3~5分钟内脑细胞死亡。

  可见,脑是人体最为奢侈,也是最为娇贵的器官。

神奇的大脑具有无限的潜能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他自己的智力极限。

  那么人类的智力潜能究竟被发掘了多少呢?

  科学家们在20世纪初就有过这方面的推测:一般的人只运用了他的能力的10%。后来有的科学家认为不是10%,而是6%。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估算,不是6%,而是4%。

  估算数字越来越低说明了什么?并不是说明人类发挥出的能力绝对值越来越小,而是说明现在人所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以往的水平和以往的估算,人人都具有巨大的,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

  其实人脑的智力潜能几乎是无限的,它的存储量大得惊人。

  一个人的大脑究竟能容纳多少知识呢?按照科学家的估算,理论上大脑可能存储的信息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高达5亿本。如果一天读一本书,要不间断地读136万年才能装满我们的大脑。一个人在70年内,假若每天用10小时来学习,尽量接收各种信息,其总量还不到人脑可容量的百分之一,或最高可容量的十万分之一。

  科学家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发挥一半的能力,那他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学完10所大学的课程,获得12个博士学位。

  几千年来,神秘的大脑一直是人类的不解之谜,它的记忆容量比电子计算机的信息容量大千万倍。

 中脑和下丘脑、边缘前脑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是不可分割的。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起源于下丘脑,其中枢级神经元分别位于中脑、延髓和脊髓。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
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
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
陈文凤 王争艳 王 岩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北京 100083)
摘 要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而在依恋系统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依恋;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脑

 
 
对社会依恋神经生理机制的探讨最初来自对哺乳动物母性行为和雌雄交配的研究,特别是在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依恋的精神生物学研究方面,成果更是丰硕。
 
在母性行为研究方面,研究者通常以鼠和猴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母亲看护中幼崽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鼠模型是动物母婴依恋研究的基础,其中最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是,早期生活中相对单一的紧张性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例如,幼鼠在出生两周内,与母鼠短暂分离(15分钟)会导致血液中皮质类固醇物质(corticosteroid)的升高,这种物质对分离焦虑有缓解作用。若与母鼠的分离超过 3 个小时,幼鼠体内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plasma adrenocorticomimetic hormone,ACTH)和肾上腺酮(corticosterone)的浓度将增加,直接的行为反应是幼鼠可能会对未来的刺激反应比较敏感(Putnam, 2005)。
 
母亲看护对幼体的内分泌、神经生长和大脑发育影响重大。研究人员发现:得到母亲高水平看护的幼鼠其特定受体和海马类胆碱能神经的分布(与学习和记忆有关)明显增加。在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中,通过对比母猴抚养的猴子和同伴喂养的猴子,Suomi 发现它们在面对短暂分离时血液化学物质、活动方式、肾上腺皮质、神经化学和行为反应方面存在大量差异(Putnam, 2005)。也就是,母猴喂养的猴子比与同伴一起长大的猴子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在动物交配研究方面,研究者发现,催产素对雌雄依恋有促进作用。由垂体分泌的催产素不仅对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有重要的作用,更能促进雌雄交配。Carter在依恋形成的生物模型中指出,与依恋对象的身体接触或维持亲近可以引发催产素释放,而催产素可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adrenal,HPA)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的反应,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PNS)的反应(Carter, 1998),从而降低个体的焦虑。
 
与动物研究相似,依恋理论认为婴儿面对现实可能的威胁和危险时会向照看者寻求亲近以获得安全感(Bowlby, 1982)。在婴儿与母亲的分离阶段,作为婴儿安全港湾的母亲一旦离开,对婴儿来说是一种危险的体验,在婴儿感知到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威胁时,会自动激活依恋系统(Bowlby, 1982),与此同时也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大脑处于激活状态。由于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婴儿的依恋行为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危险引发的神经生理反应也应该存在差异。早期依恋研究者最初测量人类母婴依恋时就很注重对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理反应差异的研究。后来,Hazan和Shaver(1987)把依恋研究拓展到成人,即婚恋依恋,在恋人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的情感联结,伴侣也给另一方提供安全的港湾。在成人研究中,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个体在压力条件下有不同的反应,依恋焦虑的个体为了维持依恋系统的激活容易产生和夸大消极情绪状态;回避的个体容易忽视危险事件,抑制可能激活依恋系统的与危险相关的想法或情绪。那么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神经机制有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是如何测得的呢?本文将对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其相关的研究做一总结与回顾。
1 依恋与自主神经系统
1.1 理论基础
自主性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是表达压力反应的主要系统,它的功能是支配那些不受意识控制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肌。自主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对自主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下丘脑后侧区具有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反应的功能;下丘脑前侧区则具有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副交感神经反应的功能。所以心率、血压可以很灵敏地反映自主神经反应,而且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Diamond, 2001)。
危险和压力在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同时也激活了依恋系统,而依恋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安全基地和缓解痛苦(Bowlby, 1982)。Shaver等人认为与依恋对象的安全的依恋经验和成功地缓冲压力,对个体有效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Fox & Card, 1999)。因而依恋关系对个体在压力条件下的情感和生理反应有调节作用。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依恋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示意图
 
1.2 相关研究
心率和血压都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但鉴于心率测量的可操作性和简洁性,在依恋生理测量中多用心率作为主要生理指标。许多研究测查了陌生情境中分离和重聚阶段不同依恋类型婴儿的心率变化情况,但是结论并不一致。Fox和Card(1999)在综述中提到,有的研究发现,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婴儿在分离和重聚阶段的心率都有所升高;而另外的研究表明,在陌生情境中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分离阶段有着相同的心率,而在重聚阶段又有所不同。最近的研究则发现,回避型的儿童在分离阶段尽管没有表现出过度痛苦的信号,但心跳是加速的,并且在重聚后没有像以往研究那样发现依恋类型之间的差异(Zelenko, Kraemer, Huffman, Gschwendt, Pageler, & Steiner, 2005)。可见,这方面的结果和结论很不统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比婴儿,成人压力状态下心率的测量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Carpenter 和 Kirkpatrick(1996)考察了大学女生在两种不同的实验室压力情境下的生理反应,一种是恋人在场,一种是恋人不在场,不同的依恋类型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反应:当她们恋人不在场的时候,回避型的个体显示了更高的血压和心率活动。这表明个体对依恋对象可得性的期待调节着压力的情绪反应;而安全依恋的个体不管恋人是否在场,没有表现出对压力的不同的反应,说明安全依恋的个体可以将来自依恋对象的压力缓冲功能进行成功地内化,所以就不会依靠依恋对象在场的具体的支持。也就是说,是依恋对象在个体生活中的出现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的出现缓冲了个体的压力。
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参数多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的,而心率的加快,可能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引起的,也可能是副交感神经减弱的结果(阎克乐, 张文彩, 张月娟, 封文波, 袁立壮, 王兰爽 等,2006)。如果要单纯反映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心率变异性的频谱分析是比较理想的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的是心跳快慢的变化情况,由于心跳快慢是由两个相邻的R-R间期时间(心室一次兴奋到下一次兴奋所用的时间)长短决定的,因此,研究者们由R-R间期的变化计算出一系列参数,规定的两个主要的参数有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高频(HF)是由迷走神经单独介导;低频(LF)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调制,但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活动性(阎克乐 等,2006)。
Robert, William, Robert, Jonathan 和 David(2006)用心率变异性方法研究了成人的不安全依恋与主观压力和诱发压力的关系。研究通过让成人自由回忆压力事件和实验者设计的压力任务引发被试情绪后测量5个阶段(基线、压力事件回忆阶段、放松、压力任务、放松)被试的心率。通过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发现,在压力事件回忆阶段,依恋焦虑与压力事件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压力任务阶段,依恋回避分数在高频(HF)HRV和低频(LF)HRV上有显著的主效应。说明依恋焦虑与主观的压力测量相联系,而依恋回避与压力任务相联系。
心率的变异性受到迷走神经的调控,而迷走神经中主要成份之一为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退缩比活动更能促进心率活动。而迷走神经中的起伏现象可以在压力条件下观察到。Diamond 和 Angela(2005)的研究发现,迷走神经的活性与依恋焦虑呈负相关,与依恋安全性呈正相关。在依恋关系中感受到更多安全的人在经历了实验室诱发的愤怒后,恢复更快,心跳和呼吸更快回到静态水平。但并没有证实婚恋依恋对象的出现对迷走神经在情绪恢复中的调节中起作用。最近的一项研究考察了母亲的生理调节是否可以调节婴儿负性情绪与母亲敏感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回避型婴儿的母亲,迷走神经退缩与母亲对婴儿痛苦的敏感性有关;而对安全依恋婴儿的母亲,没有发现迷走神经退缩与母亲敏感性的关系(Mills-Koonce, Cox, & Propper, 2007)。

 
 
2 依恋与神经-内分泌系统
2.1 理论基础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调节机体活动,维持体内平衡。目前在依恋研究领域,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对人类依恋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发现,HPA对社会刺激十分敏感,HPA的反应和调节受早期社会经历的影响(Gunnar & Donzella, 2002)。而HPA反应大多发生在危险的环境中,而这个危险的环境也会激活依恋系统,所以它就成了研究依恋很好的指标(Wang, Bartolome, & Schanberg, 1996)。HPA轴对压力的反应可参看具体过程如下:外部压力刺激作用于下丘脑,增加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的分泌,HPA轴被激活,CRH通过循环从下丘脑到垂体前叶,它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循环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人类主要是分泌皮质醇。皮质醇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可以平衡身体的压力反应。肾上腺血压的增加可以反馈给下丘脑受体和垂体腺体,从而降低CRH和ACTH分泌,以达到降低压力反应的作用。
图2 HPA轴对压力的反应图示(Putnam, 2005)
注:ACT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表示促皮质素释放激素
对鼠和猴的研究都发现,与母亲的接触可以降低HPA的压力反应。Hennessy, Hornschuh, Kaiser和Sachser(2006)对土拨鼠生命全程的研究验证了皮质醇的社会缓冲作用。压力状态下身体需要皮质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没有皮质醇,身体将无法对压力作出有效反应。下面我们将具体看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2.2 相关研究
在进行依恋研究时,经常通过对皮质醇水平进行分析,探讨皮质醇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皮质醇的收集可以通过唾液、血浆或尿液获得,但考虑到实验的无创伤性和方便性,进行依恋研究时一般采取收集唾液的方式。由于唾液中皮质醇相当稳定不易失活,因此,在实验中收集到的唾液可以精确反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反应。在家庭背景下和在陌生情境中收集唾液的时间有所差异。在家庭中一般是在婴儿起床后和睡觉前收集;由于皮质醇需要一段反应时间,因而在陌生情境后的 15~30分钟内收集到的唾液可以反映HPA反应。
皮质醇对压力的调节和缓冲作用得到了来自婴幼儿依恋类型和照看质量研究的支持。陌生情境中婴儿各种依恋类型差异的研究发现,与父母不安全依恋关系婴儿的皮质醇水平比与父母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的皮质醇水平要高(Gunnar, 2002; Schieche & Spangler, 2000)。这表明在陌生情境中安全型依恋婴儿比不安全型依恋婴儿能更好地处理分离带来的痛苦。对学步儿的研究也发现,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比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受到惊吓和痛苦时更可能显示出皮质醇的升高(Spangler & Schieche, 1998)。
父母或看护人的敏感性和支持性以及母亲的抑郁情绪、父母婚姻质量等家庭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皮质醇水平。Pendry 和 Adam(2007)在自然生态背景下探讨了父母婚姻功能、母亲照料质量和母亲的情绪功能与儿童皮质醇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低质量的婚姻满意度、频繁的言语攻击与儿童高的皮质醇水平相关。但临时照看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父母的补充,对儿童的压力情绪起到缓解作用。Gunnar等人发现敏感的、反应型的临时照看者同样可以缓解儿童与母亲分离导致的皮质醇的升高。
对领养儿童的研究发现,受到更多忽视的儿童在早上有较低的皮质醇水平,并且皮质醇水平从早到晚很少会有变化(Dozier, Manni, Gordon, Peloso, & Gunnar, 2006)。而正常儿童的皮质醇代谢遵循则这样一种生理节奏:一般皮质醇水平最高在早晨(约6~8点),最低点在凌晨(约0~2点)。通常在上午 8点~12 点间皮质醇水平会骤然下跌,之后全天都持续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Fisher, Stoolmiller 和Gunnar(2007)通过对被领养儿童12个月的干预研究发现,早期教养质量的提高对预防HPA轴功能失调具有显著的影响。
总之,看护者的照看质量影响着儿童皮质醇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儿童对压力的反应和调节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另外,Gunnar(2002)指出,在亲密关系中,皮质醇水平对于社会压力和支持更为敏感。Filipp等考察了男性和女性在没有社会支持、有陌生人的社会支持和有伴侣的社会支持条件下的皮质醇活动,发现,对男性而言,伴侣的支持与皮质醇的下降有很大关系,与依恋对象作为压力调节者的结论一致;然而,对女性而言,伴侣支持与更高的皮质醇活动相联系,得出了与以前研究不一致的结果(Kirschbaum, Klauer, Filipp, 1995)。这就对皮质醇的压力缓冲作用提出了质疑。而 Powers, Pietromonaco, Gunlicks和Sayer(2006)探讨了恋人的依恋类型与人际冲突时皮质醇反应的关系,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比安全依恋的个体在面对人际冲突(实验室任务)时显示了高水平的压力反应;拥有不安全伴侣的男性比起拥有安全伴侣的男性在面对人际冲突时也显示了高水平的压力反应,而没有发现拥有不安全和安全伴侣的女性皮质醇水平的差异。看来性别与依恋类型的交互作用是今后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3 依恋与脑
3.1 理论基础
依恋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一种情感联结,母亲看护是良好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母亲看护对婴儿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已被广泛证实,而对婴儿的大脑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Bowlby(1982)在描述依恋系统的社会和生物功能时阐述了右半球的作用。因为右半球与边缘系统和皮层下区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所以它在情绪信息加工和调节上起主导作用。目前的神经心理研究也显示,婴儿的情绪经历在大脑发展阶段不成比例地存储并且在右半球加工,婴儿右半球的成熟受早期社会经验的影响比较显著。依恋关系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经过加工存储在右脑皮层的内隐记忆系统中。特别是与母亲面对面情感交流时,母亲面部表情的输入可以诱发婴儿大脑某种营养因子的产生,例如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母亲看护可以增加兴奋性氨基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水平,提高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和增加婴儿大脑突触。BDNF是促进中脑多巴胺神经的因子,而可以激活NMDA受体的多巴胺在大脑皮层的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Schore, 2001)。
母亲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母亲在与婴儿的互动中大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许多文章都论述了母亲与婴儿的依恋经验和面对面情感交流直接影响了眶额皮层的电回路。眶额皮层是边缘系统所属成分之一。Bowlby认为,边缘系统与依恋行为的唤醒和发展变化有关。边缘系统主要负责对面部表情进行无意识的加工,并可以迅速作出调整以适应环境。另外,眶额皮层具有无意识倾向,能够在意识发生之前对未来行为的重要程度进行编码,并对信息加工和行为选择机制相联系的位置进行表征。眶额皮层与积极情感的评价有关,在母婴依恋中起着重要作用(Nitschke, Nelson, Rusch, Fox, Oakes, & Davidson, 2004)。
 
3.2 相关研究
随着神经科学的日趋发展和高科技手段的日益完善,关于依恋的脑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研究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技术对依恋的脑机制进行了探讨,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婴儿和成人在这些方面的相关研究。
研究者最初的兴趣是婴儿在与母亲互动中的大脑半球偏侧化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左额叶的激活与接近行为和表达积极情感的能力有关。右额叶的激活与回避行为和表达消极情感的能力有关。右额叶表现出激活增强的婴儿更可能在分离时表现出悲伤,并很难控制悲伤;左额叶表现出激活增强的婴儿更可能表现出积极情感,并能更好的控制行为反应(Fox, 1999)。Dawson, Ashman, David和Susan(2001)用脑电仪记录了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活动。与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相比,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这反映出其采取了退缩的情绪调节策略。
 
许多研究用fMRI考察了母亲对婴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的声音(哭和笑)和图片(婴儿照片)刺激反应的大脑活动,发现了不同脑区的激活(Leibenluft, Gobbini, Harrison, & Haxby, 2004; Ranote, Elliott, Mtchell, Deakin, & Appleby, 2004)。例如,Noriuchi, Kikuchi和Senoo(2008)用fMRI考察了母亲在观看婴儿微笑和哭两种条件的录像片段(没有声音)时母亲的大脑反应,结果表明:在辨别自己的孩子时,母亲的眶额叶皮质、中脑导水管、前脑岛、背侧和腹外侧核区域被激活;而在看到婴儿哭泣时则表现出了不同的激活区域:眶额皮层的背侧区域、尾壳核、右侧额下回、前额皮质、前扣带回、后扣带回、丘脑、颞上沟。
 
Shaver等人也用fMRI检测了不同依恋风格成人在思考情绪事件和企图抑制这些想法时大脑的激活模型,发现:依恋焦虑与情绪相关的脑区(如颞极)呈正相关,与情绪调节的区域(眶额皮质)呈负相关,这表明焦虑型的人在回忆失去经历时不能调节消极情绪;回避型的人在两个脑区(扣带回皮层,侧面前额皮层)显示了更多的去活化(Shaver, 2005)。这一结论可以用Shaver就依恋风格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提出的依恋综合控制模型来解释:依恋焦虑的人采用过度激活策略,这种策略以一种慢性激活状态维持着依恋系统,可能导致个体对危险事件的夸大从而集中注意于危险事件。所以,焦虑依恋的个体为了维持依恋系统的激活容易产生和夸大消极情绪状态。回避型的个体以一种不活跃的状态来维持依恋系统,即去活化策略,容易忽视危险事件,并抑制可能激活依恋系统的与危险相关的想法或情绪(Mikulincer & Shaver, 2003)。
 
Goldstein等人用ERP技术研究了依恋风格如何调整自己的大脑反应以适应不同的情绪刺激(Zilber, Goldstein, & Mikulincer, 2007)。结果表明那些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较高的被试比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低的被试在观看消极图片时引发更多的晚期正向电位。先前的研究报告了依恋相关的情绪对行为,认知的影响,并把他们解释为是由过度激活或去活化策略引起的,但这些策略的描述仅限于抽象或理论层面,对他们的认知和脑机制的研究还很少。而ERP对依恋定向的测量可以建立高水平的理论构建和低水平的认知机制的桥梁。
 
4 前景展望
依恋概念自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发展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以及人格/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有关神经生理机制的探讨也从未间断过。随着生物学、医学及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依恋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的探讨也日益深入。生理测量以生物学为依托,借助精确的测量,探讨依恋的生理机制,该方面研究的开展无论是对依恋的问卷测量研究还是访谈研究都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搭建发展心理学研究趋向和人格/社会心理学研究趋向相互沟通的桥梁,改善长期以来两种研究趋向各自为阵的局面,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母婴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成人的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做出更为深入的解答。
 
在生物学文献中有一个一般假设,依恋的机制对以下所有方面都是一致的:婴儿对母亲,母亲对婴儿,成年女性对成年男性以及成年男性对成年女性,社会依恋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情爱和母爱两者都有稳固的情感联系,有着类似的进化论根源,有着相似的生物学功能,很可能有共同的神经机制(Insel & Young, 2001)。Curtis和Wang(2003)也认为母婴依恋和成人依恋有同样的神经激素基础,只是存在位置和性别的特定性。那么母婴依恋和成人依恋是否真有类似的脑机制?对母婴依恋和成人依恋共同生理机制的探讨是一个有价值的方向。目前的许多研究多是分别探讨母婴依恋或者成人依恋的脑功能定位,只有极少的研究同时探讨了两者的脑功能定位问题。如Bartels和Zeki(2004)用fMRI测了母亲在观看婴儿和恋人图片时的大脑活动,发现两种依恋激活的脑区在壳核、苍白球和尾状体三个部位有重叠。但是,其他纵向研究表明,成人依恋表征并不能由婴儿期的依恋类型得到预测(Grossmann, 2005),所以Curtis的假设是否正确,还值得相关的纵向研究的探讨。
 
依恋的脑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深化了我们对依恋的脑机制的理解,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这些研究多停留在描述的、相关研究阶段,对于依恋的脑功能定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在更深的神经化学水平上探讨早期母婴依恋对婴幼儿脑发育的影响,这种早期情感依恋在脑内的印刻对以后情绪管理(特别是极端的焦虑、抑郁等)的作用,探寻成人后脑内的早期情感依恋的印刻物(不同的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感受器的分布密度)以及它的神经回路等的研究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后,借助人类脑成像的各种技术手段的结合使用,如通过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非侵入性的跟踪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记录不同脑区间白质的联结的同时给以灰质定位,可能会比较清楚的描述出情感依恋的神经回路。
 
危险与压力的程度、突发性特点会影响神经生理水平,也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感(Diamond, 2001)。面对突如其来的刺激(比如尖叫)个体可能来不及做出认知上的评价就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而对可预期的刺激(比如陌生人出现)个体可以对其作出认知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生理反应。依恋系统本身也具有压力缓解的作用。所以个体的认知和情感都对生理起调节作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生理的调节是否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或者三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对于此的探讨会使依恋的研究更加深入。
 
此外,在临床研究方面,可以考虑把依恋相关的生理指标作为评估依恋干预研究效果的指标。但是目前的研究多是相关研究,生理测量都只是作为情绪唤醒的客观指标,并没有探索与依恋联系的基本生理特性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混乱型依恋日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的关注,因为如果这种依恋类型儿童发展不好将导致病理性依恋,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所以探讨混乱型依恋和病理性依恋的生理机制和脑机制有利于对其成因的分析,从而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植物神经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话说一提到神经系统,很多医学生满脸惊恐,老师在上边气定神闲讲神经,台下的学生是不停的发神经,据传,有人因为整个神经系统听下来之后,浓密的头发变成了动画般的三毛形象。想一想,这是悲剧呢?还是悲剧呢?

该神经系统在“远古时期”被称为植物神经系统,就是不受你的意识控制的意思。比如,你突然想轻生,又没有胆量去尝试自由落体运动,那就自己屏气结束自己吧!可能吗?真的不可能,人进化到食物链的顶端,怎么能这么容易让你结束呢。你想结束,“肺”不干啊!


自主神经系统代表着整个内脏的意志,代表内脏整体的利益。你的吃喝拉撒,繁衍后代都得自主神经系统说了算。

有人又说“自主”这个词不恰当,因为认为这部分神经系统有自主权的概念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它的功能一般与躯体神经的活动密切相关,不过这种关系的自主性基础还不是很清楚。科学家啊,提出假想总是那么义正言辞,把美好的想象空间都给破灭了。医学生的浪漫不容易。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管啥?这很重要,因为在人体中,神经系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系统,而且每一个神经都以“专一”著称。这个系统的神经为了能够很好的割据自己的领地,以伴随走行著称,比如伴随血管走行,伴随自主神经节分布或内脏神经丛分布。所以,它的势力范围集中在内分泌腺、心肌和平滑肌。

从传导速度讲,自主神经属于奥拓级别,躯体神经属于奔驰。为什么慢?因为,内脏的传导通路与躯体不同,主要不同在于在神经节的数量和神经的“外套”的厚度。

在内脏神经传导的漫漫长路中,会有至少两个神经元,即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神经节就是“驿站”,神经纤维走到这里就要做一次交换神经元,很耽误时间。这不是最残酷的,因为每经过一个“驿站”,神经纤维外套就会变薄,到最后竟然“裸奔”,只要经过节后神经元发出的节后纤维都一般属于裸奔型。因为,神经纤维传导速度除了神经本身粗细之外,还和“外套”厚度有关,越厚传导速度越快。这个“外套”术语称为“髓鞘”,到最后内脏神经的节后纤维就属于无髓鞘的纤维。

虽然“裸奔”大大的降低了内脏神经的传导速度,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竟然采取群体性“裸奔”,也就是节后神经元的数量远大于节前神经元。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和15-20个节后神经元接触,这样整个自主神经系统作用范围更加广泛,人多就是生产力的口号,在节后神经元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自主神经系统解读(一)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什么?

在平时的认知中,大家对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认知度比价高,其实还包括肠神经。它们的起源和结构不同,但功能上紧密结合。而肠神经是位于胃肠道壁内的固有神经元网络。

长期以来,关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有两种假想,即它们在功能上互相拮抗,比如交感能让心跳加快,而副交感神经能让心跳减慢。交感能让肠蠕动变慢,而副交感能让肠蠕动加快。二者就是这么任性,竞争才会平衡。

但是交感神经的影响力远大于副交感神经,因为副交感神经的效应通常是局部的。比如皮肤的汗腺都是交感神经来控制,根本没有副交感神经什么事儿。垄断太可耻。人体的内环境的自我平衡就是因为这个而来,所以交感和副交感代表一个完整的系统,以维持对内脏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不仅可以被广泛的激活,如恐惧或愤怒的时候,但是现在研究也认为交感神经系统可以被独立的激活,整个机体内交感神经应对广泛的刺激时会产生许多不同形式的反应。它一兴奋,就会导致皮肤动脉的广泛收缩(以增加心脏、肌肉和脑的血供)、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括约肌收缩以及胃肠蠕动减慢,所有这些效应都为了动员身体的能量储备以适应增加的活动。所以,为什么你被惊吓后,你的小脸会变得惨白,不仅是你的脸会变白,你的身体大部分都会变白。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减慢和肠腺分泌增加以及胃肠蠕动增加,这些被认为与身体的能量储备有关。

自主性的活动不一定是内脏发起,很多情形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其发起者是躯体感觉特别是来自特殊感觉或皮肤的一般感觉。如血压升高和瞳孔扩大可能是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躯体感受器的刺激。

自主神经传递的传统概念认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都是胆碱类,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节后神经元也是胆碱类,而交感神经系统的节后神经元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的。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存在既不释放乙酰胆碱也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而且还有多种物质也符合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定义。这些发现让自主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药理学概念非常复杂。

 

 

 

基本概述
  患者主诉繁多,如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呃逆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焦虑烦躁等,但经一些客观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纤维胃镜等检查却又查不出客观病理改变,往往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等,而采用相应治疗效果不佳,需采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方能起效。
  因此,对内科医生检查告之“任何部位均未见异常”,或对原因不明的症状要注意认真考虑。该病是一心身疾病,还要注意鉴别诊断与本病症状极为相似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

 


  该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特点为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常见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心血管、胃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患者自觉症状繁多、精神负担重,十分烦恼,到处检查求治,是医疗费用高消费者。且因长期不愈而致情绪紧张、焦虑、免疫功能下降,常可并发其他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造成一定负担,甚至影响家庭和睦,这又加重了新的社会因素,使疾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人们的心身健康与正常生活的危害是严重的。可引起睡眠易醒、次日疲劳、情绪不佳、颈部酸痛、肩背酸痛、头晕、头痛、心慌气短、手足麻木、胃脘胀满、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影响工作和生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不外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一经典的哲理,也是事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
  某些人在同样的紧张刺激下,患病概率却各不相同,即说明了人格特征及行为方式等到内因起了作用。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内因主要有性格内向、孤僻、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缺陷,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差,适应环境、应付事物的能力不足等;外因多者长期持久有强烈精神刺激,如家庭纠纷、恋爱挫折、事业失败或人际关系紧张,持久的及力、体力劳动,睡眠不足等。在外界因素长期限作用下,高级神经中枢过分紧张,因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当人们面临各种困难时,个人易患因素、社会凶险因素及心理问题等多重因素均可使人产生应激反应,能过神经内分泌改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植物神经系统在生理上由大脑皮质神经进行支配和调节。正常情况下大脑皮质的兴奋、紧张交替进行,协调一致。大脑是人情感、思维的主体,当外界的情志刺激因素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进而导致大脑皮质的部分区域过度兴奋,统一协调功能失常,致使大脑的血管紧张痉挛,血行缓慢瘀滞,进一步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低氧,代谢废物淤积,从而使大脑神经调节能力下降。

  由于大脑皮质对植物神经系统的统帅作用,大脑这一人体司令部混乱常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其他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痛经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特点首先是身体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其次病情加重或反复,常伴随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临床上病人常有头晕眼花、头皮和肢体麻木及口误增多、视力恶化、健忘等脑缺血和低氧的表现。另外从临床治疗情况看,通过提高血液的含氧量(经络氧疗),激光血管照射改善大脑血液循环,针灸百会、印堂、太阳等调节大脑神经血流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证实了大脑缺血、低氧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理基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2)情绪症状表现为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等。
  (3)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
  (4)头部不适感 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
  (5)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心脏、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又称心脏神经症(Cardiac neurosis),是一种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中介下,受精神因素影响的综合症。临床以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或换气过度、濒死感为主要症状,此外尚有乏力、头晕、多汗、失眠等症状。
  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
  胃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症,临床以纳呆饱胀感、呃逆、腹部不适、肠鸣以及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为主要症状,常由情绪刺激而激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研究
  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关键所在。中医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均有相关药物及配方记载。中药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缺点在于,起效较慢,病人往往因为服用时间太长而中途放弃。在临床的治疗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谷维素片、纯中药制剂中药助眠宝等进行综合调治,可取得快速、有效的理想疗效。

  常用的植物神经功能检查方法
  卧立试验:平卧位计数1分钟脉搏,然后起立后再计1分钟脉搏。由卧位到立位脉搏增加10~20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立位到卧位若减少10~20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中医分型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分型及对应疗法

  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头晕,耳鸣,面颊阵发性烘热,出汗,腰膝酸痛,足跟疼,或皮肤干燥,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处方一般用左归丸和二至丸。若出现双目干涩等症,以杞菊地黄丸加减;若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用百合地黄汤或甘麦大枣汤和黄连阿胶汤加减。


  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精神萎靡,面色灰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苔薄白,脉沉细弱。处方用右归丸加减。

  肾阴阳俱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常用中成药可根据症状而加减,如肾虚症状明显,就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等地黄丸类中成药;失眠、烦躁类症状明显,就选用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安神安志丸等安神丸类中成药;抑郁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加味逍遥散类中成药。[4]
  
饮食疗法

   将大豆、黑豆、海带用火炒至茶色,研粉、每天用开水冲调粉末,代茶饮用。
  取少量人参,煎煮服用,对于女性更年期引起的植物神经失调症有良好效果。
  常吃下列食品
  蘑菇:由于蘑菇的茶色部分含有黑色素,对神经系统可以起作用,使植物神经稳定和安定下来。
  小麦:小麦中含有泛酸(VB),能够制造乙醇,乙醇能够传导神经刺激植物神经系统。泛酸可以预防植物神经失调症。
  羊肉:它含有促进人体内脏和血管功能的成份。
  裙带菜:裙带菜可以预防由于钙摄取不足所引起的急躁、激动等症状。
  胡萝卜:食用胡萝卜可以使副肾皮质激素的成份旺盛,可以抑制外界对精神产生的刺激,并且改善神经失调的症状。
  


注意事项

   1、一般而言,不会因为植物神经失调症而加之,所以不必为此病而烦恼。
  2、患者可联系作瑜伽和太极拳等。
  3、每天坚持用干布摩擦身体以增强体质。
  4、饮食中,要注意营养平衡,进食时间要有规律,不要吃得过饱,不要过分摄取水分。
  5、要有适度的睡眠时间。不适或过度均不好。
  6、在日常生活中,要有适度的运动。但不需要特殊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在平时工作中间的短暂休息,做一点深呼吸和简单的体操,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7、洗浴和按摩均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但是要避免长时间的洗浴。
  8、要避免身体受害,夏天不要过度吹电扇。
  9、戒烟、不过量饮酒。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专家认为,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这就是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表现。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进而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 比如:副交感神经正常活动,可以促进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与胰岛素分泌,当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和持续时:

  1、唾液减少导致口腔有害菌无法彻底消灭,使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难以治愈;
  2、胃液减少导致幽门螺杆菌无法杀灭,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
  3、肠液减少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结肠炎久治不愈;
  4、胰岛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出现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大量的免疫系统疾病; 胰岛素减少还会出现高血糖,进而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并发大血管病如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如下肢溃疡、趾端缺血疼痛(或出现坏死)、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硬化。

由此可见,正常的植物神经活动对人体多么重要,植物神经紊乱患者,若症状较重,中药方剂“神经免疫剂”效果非常明显,一般3天就有明显的效果。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不随意的,它与情绪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我們身體的內臟器官,如心臟、胃和腸,都是受自律神經系統(ANS)所調控的。自律神經系統(ANS)是周邊神經系統的一部份,它控制體腔內許多的器官和肌肉。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是無法察覺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因其作用仍透過非潛意識主控的反射動作進行之。舉例來說,我們不會察覺血管管徑的變化或者心跳加快。可是,有些人藉由訓練得以控制諸如心跳、血壓一類的自律神經運作。

以下兩種狀況下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扮演重要的角色:                                                

           1. 在造成壓力的緊急的狀況下,我們還得去選擇「迎戰」或「潰退」(逃跑)
                     

                                                          和
            2. 在處於「休息」和 「消化」非緊急的狀態下。 

自律神經系統調控:

The ANS regulates:

    vis

  •  肌肉         

      • 在皮膚裡(髮囊周圍;平滑肌)

      • 在血管周圍(平滑肌)

      • 在眼睛(虹膜;平滑肌)

      • 在胃,腸和膀胱(平滑肌)

      • 在心臟(心肌)

  • 腺體

 

自律神經系統可分為三個部分:

  • 交感神經系統

  • 副交感神經系統

  • 腸胃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

是一個陽光普照,舒爽的日子,你悠哉地在公園散步。突然,一隻發怒的熊出現在前面。你會蓄勢放手一搏,還是轉身逃走?這就是「搏鬥」或是「逃跑」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交感神經活化-血壓上升,心跳加快,消化作用減慢,因而得以應付能量之消耗。

左圖中是源於脊髓的交感神經系統。 特別的是,第一個神經元(節前神經元)的細胞本體位於腰椎。這些神經元的軸突投射到靠近脊髓的神經節。大部分狀況下,這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節後神經元)在神經節中形成為一個突觸。有些節前神經元會延伸到較遠處之交感神經節並在此形成。節後神經元就會投射到其「標的區」-即肌肉或是腺體。

交感神經系統的另外兩個特點: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節突觸係以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來當神經傳導素;投射至目標器官上的節後神經元突觸則利用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為神經傳導素。 (當然,也有例外:投射至汗腺的節後神經元,所釋放的神經傳導素為乙醯膽鹼。)

--------------------------------------------

副交感神經系統

舒適,晴朗的一天....你在公園悠哉地散步。 此時,不管怎樣,你決定要坐在自己帶的椅子裡放輕鬆。這就是所謂的「休息和消化」反應。此時副交感神經開始運作-血壓降低,心跳減緩,啟動消化作用-而得以儲存能量。左圖中,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細胞本體位於薦椎(骨區)和延腦中。在骨髓中,第三﹑七﹑九﹑十對的腦神經形成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來自延腦或脊髓的節前神經纖維會投射到非常靠近標的器官的神經節並形成突觸。這個突觸所使用的神經傳導素為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而節後神經元則由這種神經節投射到標的器官並在末端釋出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文簡述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活化所產生的作用。注意這些作用通常是相互拮抗的。

自律神經系統

結構

交感神經的刺激

副交感神經的刺激

虹膜(眼睛肌肉)

瞳孔放大

瞳孔縮小

唾液腺

唾液減少

唾液增加

/鼻腔黏膜

黏液減少

黏液增加

心跳加快

心跳變慢

支氣管肌肉放鬆

支氣管肌肉收縮

降低蠕動

分泌胃液;蠕動增加

小腸

蠕動減少

消化作用增加

大腸

蠕動減少

分泌及蠕動均增加

刺激肝醣轉換成葡萄糖的反應

腎臟

減少尿液分泌

增加尿液分泌

腎上腺髓質

正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膀胱

囊壁鬆弛
尿道括約肌關閉

囊壁收縮
尿道括約肌鬆弛

自律神經系統一直都是處於運作的狀態。它不是只在「抵禦」、「潰逃」或是「休息」、「消化」時才運作。事實上,自律神經系統還會和軀體的神經系統交互作用,身體的生理機能得以正常運作。

腸胃神經系統是自律神經系統第三種分支。腸胃神經系是支配胃腸道,胰臟和膽囊等內臟網狀神經網路。


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

 

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支配的一个特殊系统。它专门控制与调节有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活动。在情绪刺激作用下,通过自主系统的活动,广泛激活有机体各器官和组织,产生明显的、超出常态生理节律的生理反应。但在这里我们所要阐述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非情绪产生的中枢机制,它的活动对情绪起着支持和延续的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个分支系统所构成。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共同控制与调节内脏器官——心脏、血管、胃、肠等,外部腺体——唾液腺、泪腺、汗腺等以及内分泌腺——肾上腺、甲状腺等的活动。

交感系统与副交感系统的机能作用是对立的,二者互相起颉颃的作用(表3)。这种作用使由交感系统激活的有机体恢复平静,以限制和保存机体的能量消耗。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不随意的,它与情绪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人受到情绪性刺激、所引发情绪的激动度和紧张度增长时,生理唤醒水平和器官激活的程度也提高。但是,各种不同情绪是否具有生理激活的特异化模式的问题,尚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和明确的验证。迄今只能做到对某些情绪发生时生理变化的描述。例如,焦虑引起消化道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被抑制;愤怒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心血管活动加速,血压、血糖升高,皮温升高;恐惧则导致外周血管收缩,面色苍白,咽、口发干,皮温下降,出冷汗等。

情绪的生理测量

鉴于有机体在情绪状态下出现许多生理反应,因而有可能运用各种生理记录仪器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作为情绪活动的客观指标之一。例如,心率、血压、血糖、呼吸、脉搏容积、皮肤电阻、肌肉紧张度以及脑电变化、脑神经化学物质变化等,均可被测量。

1.呼吸

呼吸的变化可通过呼吸描记器记录下来,根据记录曲线,可以分析情绪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高兴时呼吸深度不大,频率略快于平常,整个呼吸曲线基本上较有规律;悲伤时呼吸频率很慢,每次呼吸之间的间歇时间较长;处在兴趣、积极思考状态时,呼吸频率稍慢、均匀,反映了集中思考时的特点;恐惧状态中,呼吸频率变得非常快,但有间歇、停顿的迹象,振幅变化没有规律,反映出恐惧时的颤栗状态;而处在愤怒情绪时,呼吸频率也大大增加,呼吸深度异乎寻常地增大。另一个呼吸记录指标为呼气与吸气的比率,一般正性情绪下呼气与吸气之比<1,表明呼气时间短,吸气时间长;而在多数负性情绪下,呼吸比率>1,表明呼气时间长,吸气时间短。情绪状态下呼吸的变化一般只标定激活水平而不标示情绪特异性。

2.循环

情绪状态下循环系统的活动一方面表现为心跳速度和强度的改变,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周血管的舒张与收缩的变化。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用心动电流描记器和心电图仪可以把心脏活动的变化曲线记录下来,用血管容积描记器可以把外周血管容积的变化记录下来。通过实验室模拟针刺麻醉条件下患者对痛紧张情绪的手指血管容积和呼吸反应,其结果表明,痛紧张情绪引起血管容积缩小,且血管收缩持续的时间与痛情绪的紧张程度成正比,即紧张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3.皮肤电反应

在一般情况下,皮肤电流运动具有一定的电阻参数。由于情绪状态下皮肤内血管收缩的变化和汗腺分泌的变化,能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当人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时,皮肤导电电流增加,皮肤电阻下降。在被试看电影时记录下来的皮电图表明,当银幕上出现两个扭斗者从悬崖上滚落到崖下急流的画面时,被试者的皮肤电阻降至最低点。

4.多项生理记录

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它包括心率、脉搏容积、呼吸与皮肤电反应等多项指标,可同步取得多项数据,用以进行综合分析。所谓测谎仪实际上就是一台多导仪。多导仪测谎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当人说谎时,会产生某种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可以从生理变化表现出来。鉴于生理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支配,不受人的主观控制,因此测量结果是比较客观的。

测谎与一般生理测量一样,在测定基础水平后,向被试提出一系列要求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包括中性问题和有关键意义的鉴定性问题,问题之间有足够的时间间隔以使生理指标恢复常态。若被试在回答鉴定性问题时产生紧张情绪反应。即将在各指标上出现同步变化,作为鉴别是否说谎的一种参考。

5.声音紧张分析

声音紧张分析器可以用来测量人耳所不能觉察的语音的某些变化。所有的肌肉(包括声带)在活动时都会发生轻微的振动。当说话的人情绪紧张时,发音器官的正常颤动便被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所抑制。通过使用声音紧张分析器对人的语声进行记录,声音图像便显示出来。由于人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不能被随意地控制,而且不需要使被试者和仪器的许多导线相连接,被试甚至不必在场,只要通过收音或录音,再通过分析器的转换就可得到声音图像,因而增加了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somatic nervous system和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它们的中枢部都在脑和脊髓,周围部分分别称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1 躯体神经somatic nerves 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

  2 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s 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

  两种神经都含有感觉(传入)神经和运动(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根据其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内脏神经系统 (VNS),或自律神经系统 (ANS)与躯体神经系统共同组成脊椎动物周围神经系统。所谓“自律”,是因为未受训练的人无法靠意识控制该部分神经的活动。自律神经系统掌握着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搏动,呼吸血压消化新陈代谢。此外,如性器官和血管系统和内肌都受到该神经系统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都有自律神经成分。

自律神经系统被分为

    相比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肠神经系统受中枢调节不多,比较独立。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般来说起相互拮抗的作用(例外:唾液分泌)。交感神经的作用可概括为“Fight or Flight”的应激作用,而副交感神经则多数扮演休养生息的角色。一些人可以通过瑜伽生物反馈技术用意识调节自身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

 

 初识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Sympathicus)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大部分的器官受到两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实现对该器官的精细调节,实现内环境稳态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链,被称为“交感神经链”。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链,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交感神经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副神经节,最好的例子就是肾上腺髓部。这里的节后神经元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部分去甲肾上腺素)直接入,在被运送到靶器官。   

    交感神经的功能可被概括为“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走)。交感神经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率加快,心脏收缩能力增强、瞳孔散大和新陈代谢率上升等。

 

    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均为乙酰胆碱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    

 

图中,红线为交感神经系统,蓝线为副交感神经系统。 

初识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灰质侧角的中间外侧柱。 

副交感神经,一部分起自脑干的神经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灰质相当于侧角的部位。 

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

 初识自主神经系统
1.颅;2.颈;3胸;4腰;5骶;6瞳孔开大 7瞳孔缩小;8唾液减少;9唾液增多;10血管收缩;11气道舒张;12气道收缩;13心跳加速;14心跳减慢;15粗汗腺分泌;16 抑制消化;17. 促进消化;18. 腹腔神经节;19. 胃;20. 胆囊;21. 刺激胆囊收缩;22. 胰;23. 促进葡萄糖产生;24. 肝;25. 促进肾上腺素分泌;26. 肠血管扩张;27. 膀胱松弛;28. 膀胱收缩;29. 下肠系膜神经节

初识自主神经系统

    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结构。神经节起源于神经嵴。神经嵴细胞向两侧迁移,分列于神经管的背外侧并聚集成细胞团,分化为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

    植物性神经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起源              胸腰段脊髓侧角                      脑神经核、骶髓侧角

    神经节            椎旁                                效应器附近

    神经纤维          节前短,节后长                       节前长,节后短

    支配范围          较广泛                              较局限

 

    生理意义:交感神经系统—动员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突变(应急反应),活动广泛。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活动局限,安静状态时较强。 

    边缘系统——内脏活动高级整合中枢:边缘系统对内脏活动有广泛的影响-内脏脑,杏仁核是脑的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初识自主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复杂网络,遍布整个肠胃消化管道。其神经元的数量和脊髓相当(约1亿个神经细胞)。

该神经系统在人体躯干下部,以薄层的形式分布于消化肌之间,调节消化。该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相沟通。该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为血清素多巴胺

肠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胃肠道的消化:

   ENS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两个位于肠壁的神经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神经丛位于浆膜下,环状肌之间和粘膜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