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香茗室 2015-05-04

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12月15日和12月22日三年级的刘老师和四年级的田老师上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我喜欢昆虫”》。两位老师的课给我总的印像是:朴实、自然、灵活、丰富,体现了语文的本色,给人舒服、流畅的感受,具体说来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教学过程清新、科学,步步深入。

两位老师都是先用“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话引入课题,接着依课题引导学生设疑激趣,激发阅读兴趣。然后是初读课文,识字读词,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再品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文中情感,学习表达方法。最后是总结升华,学以致用,整个过程是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地走了一个来回,而且是步步深入,遵循了语文阅读规律,给了学生一个清新、深刻的印象。

2、教学指导方法丰富多样。

教学中,丰富多样的指导方式,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的理解知识,更适合有差异性的学生群体。在此节课中,两位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指导方式,如:设疑设悬法、亲身体验法、示范演示法、比较法、评价法、图片直观法、学用结合法……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两位老师是运用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且是恰到好处,可见两位老师的教学功底是不同于一般了。

3、教学过程朴实、扎实、有效。

两位老师的课堂体现了真实质朴的原生态课堂,在整个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抓文中重点词句进行读、找、圈、画,再来思、品、悟、议、说、读。学生在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的全身心的投入中进行着语文阅读活动,老师适时到位的顺势引导,恰当的小结,激励性的评价在整节课中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朴实的课堂中,师生们扎实、有效的教学,无不彰显着语文本色的魅力。

4、训练与教学的一致性。

两位老师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教学中都安排了一个说写训练,我认为它是此节课的最经典之处,说话训练既突出了中年段的习作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得法、用法,提高了学生的说写能力。最为巧妙的设计是,说话训练不仅内容不同,而且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教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我们现在就看课堂上你是不是在这样做”这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当然,我也一些自己看课后的想法,这里仅就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读思结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中年段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了,拿着教师的“渔”来捕捉阅读问题这条“鱼”!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开始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批注阅读就是在数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时或读后,随着阅读和思考,动笔在文章上圈圈点点,批注点评。用笔读书能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能促成潜思索,加深理解,激发思考,启迪创造;还可积累资料,备查待用。这种策略的形成,学生会终身受益。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积累”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应开始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核心问题”来带着思考阅读,带着“笔墨”来阅读。

二、多种朗读,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阅读训练上加大力度,尤其在有感情朗读上下功夫。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初读,细读,精读,品读,赏读,熟读,范读,练读,赛读,评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让他们多层次,多回合的读文,从悟语,悟情,悟理,悟法,达到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如在上课伊使,教师进行范读,或在学生读不好时,范读;在感情升华处,创设情境来引读;在语句优美处引导学生闭目想象或配乐,或配画,或做动作,进行赏读。

(1)品读

另外,对教材中的优美句,哲理句,对话句,中心句,含义深刻句(也可是相应的段落)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品析,阅读,最终达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2)个性化阅读

那么,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者,文本和读者是构成阅读交流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这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给学生时间充分练读,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通过指名读,对读,赛读等形式,最后给学生一个评价,让学生的阅读体验被尊重,并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或点滴进步,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会产生教师意想不到的理解,这才是课堂上的灵光,新理念下的精彩生成。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两位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安妮喜欢昆虫的的语句,并在旁边标注出自己的感受就是很好的个性化阅读策略。

三、把握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其重点是:继续巩固低年级的词句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课文内容,着重进行自然段和逻辑段的训练,开始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阅读教学的要求:三年级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连句成段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让学生在了解几种基本段式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分析“承接”(侧重于“言之有序”的训练,)和“总分”(侧重于“言之有物”的训练)两种重点段式的结构规律,并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

四、有效地进行拓展。

深入理解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第二课时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所谓拓展性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阅读主题,搜寻收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重构文本学习内容。通过拓展性阅读,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分为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从目前拓展性阅读的现状来看,有些教师走向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另一端。拓展阅读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例如,从对学生认知特点的把握上来看,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拓展训练;从拓展训练量的安排上来看,有的教师拓展训练的内容,洋洋洒洒,在40分钟的讲读分析课中,用于拓展训练的时间却占了30分钟,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还没有理解,就匆忙进行大运动量的拓展训练;从对拓展内容与文本内容的衔接联系上来看,有的教师拓展训练的内容游离文本内容,随心所欲;从对拓展训练时机的把握上来看,有的教师只是把拓展训练当作是讲读分析课的一种点缀,在时间的安排上,往往放在结课前的几分钟,很少考虑什么时机拓展训练最有效。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拓展训练的实效,必须处理好拓展训练“适度”与“过度”的关系。这里的“适度”,是指拓展训练必须做到“四适”:适人、适量、适文和适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