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虚

 刚宇祺 2015-05-04
(3)病从脾胃生——湿邪(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
教您从脾胃入手,补血养气。如果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呀?恐怕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答对:春夏秋冬,四季。但在中医里,除了春夏秋冬外,还有一个“长夏”。什么时候是长夏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是长夏,与中医的脾相对应。《内经?6?1素问?6?1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就是说脾主长夏,既每季的最后18天,但现在几乎没有人再认可这种说法了。另一种说法,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为长夏。此时气候多阴雨而最为潮湿,加之酷暑刚过,闷热难受。为什么要和大家说长夏呢?因为我们今天所要谈的证候——湿热,常见于夏季的最后一个月——长夏。  
 
    可能有人会问,湿热常见于长夏,这时候就说是不是有点早呀?其实不是。湿邪一年四季都有,而且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为什么呢?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如果湿气和热相结合,就会导致一些短期难以治愈的疾病,那是相当严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