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名企大败局 | 安彩集团:中原最早追风者的“风口”之殇

 文欣缘 2015-05-04



鉴闻君按

这是一个创始人“一言堂”致企业败落的故事。安彩前领导人李留恩的一次误判和决策,导致了一个河南乃至全国最牛叉的企业之一,从辉煌顶端轰然倒塌,命运陡升变故。

这是一个不断追风却被风口湮没的故事。从购买美国玻壳生产线抢抓“农村市场的最后十年机遇”,到上马液晶项目却遭流产,再到进军太阳能光伏玻璃,一次次追风赶潮,却一次次被巨浪拍得体无完肤。

这也是对“东方不亮西方亮”盲目多元化战略的一个警示标本。上马卫星定位项目失败、进军证券业败北、入合伙人骗局……一个个即兴创作、仓促上马的公司和项目,大多颗粒无收,虎头蛇尾。

这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对亏损上市企业保壳却积重难返的典型,是中国资本市场ST不死鸟现象的一个标本。一次次补助和救赎,迄今换得2.7亿的巨亏和窟窿!

十年来,安彩缘何走不出困境?十年来,安彩还走了哪些歧路?十年甚至更早一些时期的李留恩时代,安彩犯下的一次次错误,为什么一些企业还在犯?反思安彩高科的衰败与失利,对如今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家们,不无警示意义。


河南名企大败局第一季·第二集:中原最早追风者的“风口”之殇


领衔主演:李留恩

主演:赵文明 蔡志端 孙树华等
友情客串:沈沛等

剧情简介:26岁的“扭亏能手”、安阳自行车二厂厂长李留恩,短短几年靠着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带领安彩成为国内玻壳老大。顶着“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先驱和翘楚”桂冠,李留恩却频频失手,最终在一次惊天并购后,安彩命运陡变。李氏涉足的多元化,也大多颗粒无收。进入后半程,河南省投资集团出手,补助、资产置入,但产业替换如成南柯一梦。如今再发力,安彩未来会否柳暗花明?


一元出售——

“慢半拍”追风者屡次错过真正风口

安彩高科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资产腾挪置换。

3月10日,安彩高科推出资产置换方案,以1元价格置出公司所持有的安彩太阳能100%股权,以及对安彩太阳能的部分债权,置入资产为458亩工业用地使用权。

公司同时发布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44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8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4.8亿收购中原天然气55%股权,剩余1.85亿补充流动性。

在剥离亏损资产安彩太阳能的同时,注入中原天然气和土地新资产,安彩高科急于摆脱亏损的尴尬局面意图清晰。1月30日,安彩高科发布公告称,预计2014年全年净利润为-2.7亿元。

这是安彩高科的又一次“资产大腾挪”。今日安彩,正在进入又一个轮回。在一个周期性不那么明显的天然气行业,安彩高科未来的路会平顺下来么?

中国人都知道长虹、TCL,但很少人知道在电视机核心零部件玻壳上,中国也曾经风光一时。中国玻壳产业在引进技术中诞生,在自主创新中勃兴,却在战略短视中败亡。主演是安彩集团。

纵观安彩的过去十年,选择周期性产业,但产业眼光和战略判断失准,总是慢半拍或者,慢一拍,一直疲于追赶,结果满盘皆输。

这家由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等5家发起成立的电子行业企业,于1999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曾经是彩玻行业的全球霸主。在鼎盛时期的2004年,其主营业务玻壳产品的销售收入达29亿元,利润总额达4.3亿元,稳坐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第一把交椅。

从云端掉落地上,并屡次陷入亏损的背后,战略屡屡失当,是造就今日安彩悲剧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战略失当,始于安彩巨资购买美国康宁公司玻壳生产线,但却并未止于此。

2003年,安彩集团以4990万美元整体收购的方式,将美国康宁公司在宾州大学城的9条生产线揽入怀中。当时的公告称,这些新生产线投产后,将使安彩集团从全球第三跃升为世界巨无霸。

尽管当时液晶、等离子正在崛起,玻壳产业已临黄昏,但当时的安彩掌门人李留恩认为,广大农村市场的玻壳需求至少为自己留下了10年的“风口”。

结局是悲壮的,不用说亲们都知道了。玻壳市场快速被淘汰,李留恩的判断“慢一拍”。 2005年,安彩亏损1.8亿元,下属上市公司安彩高科也戴上了一顶不算光彩的ST帽子;再一年,安彩的财务报表更为难看,巨亏18.5亿元。

事实上,在收购康宁生产线不久,李留恩就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微妙变化——液晶显示器正悄然崛起,他也曾试图摆脱产业升级给安彩高科带来的窘状。早在2005年5月,安彩高科发布公告,称与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合资成立一家液晶玻璃基板公司,并于当年完成了征地工作。原定计划分四条生产线建设,总投资规模近22亿元,年产量300万平方米,预计年销售收入14.2亿元。

但事与愿违,直到2005年年底,该项目迟迟未能动工。安彩易帅为赵文明后,安彩高科的TFT-LCD液晶玻璃基板项目依然迟迟未有进展,尽管它曾在年报中透露要把发展该项目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

进入2008年,安彩开启了又一次转型。

ST安彩开始逐步从已入暮年的CRT行业中抽身,谋求转型。2008年6月,ST安彩正式向外公告将自行筹得2.78亿元资金,用于在厂区建设两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当时,光伏产业大热,洛阳一家光伏企业曾经说,利润堪比卖白粉。2009年9月29日,投资2.78亿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建成。

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延后冲击,国外光伏产品需求急剧下滑,整个产业跌至谷底,令国内大量的追风者重重摔下。安彩的战略再次出现“慢半拍”误判。

公告显示,安彩太阳能2012年-2014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9001.50万元、-7104.10万元及-21149.53万元,对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拖累明显。

从2009年10开始,任职于河南投资集团的蔡志端派任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到了今天,安彩太阳能的结果是,一块钱出售。

2015年3月10日,安彩高科推出资产置换方案,以1元价格置出公司所持有的安彩太阳能100%股权,以及对安彩太阳能的部分债权。

摊大求全

——无章法“盲”种最终颗粒无收

研究安彩案例,往往给人这样的感慨:因为害怕自身不够强大,害怕规模不够,安彩总在不断地壮大、不断地扩充;然而,就在一路冲杀、对手纷纷退避的时候,安彩的英雄们反倒茫然四顾,无所适从了。

作为一家资产过百亿、员工多达万人的科技型企业,如何进行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把握未来的趋势和主动权,却始终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军统帅的李留恩只有一个目标:把安彩做大、做大、再做大!于是,任何能让安彩做大的想法都让他跃跃欲试。

2002年,安彩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宣布注资一亿元开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产品,该产品是“21世纪高科技的两大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事隔未久,安彩又果断进军金融行业,出资2亿元成了南方证券的股东;

2003年,当时的“河南首富”、华林集团的老总孙树华找到李留恩,称手上有一个“西气东输”项目,你我两个河南省大企业可以联合起来搞,利润上亿元。孙树华一脸的憨厚,以“最沉默的老实人”著称。而后,安彩近亿元的资金打进了华林集团的账户,同时安彩还为华林集团担保贷款;

2004年,有本地的企业找上门来,要求“大哥级企业”安彩为其担保,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2005年,李留恩决定在新疆成立一家物流公司,理由是,新疆毗邻中亚,那一群斯坦国家中,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视看……

这种带有即兴创作、仓促上马的公司,事后证明,大多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而安彩施放的这一颗颗“卫星”,大多颗粒无收,虎头蛇尾。

比如,在北京的卫星定位系统搞了两年,一无所成,最后资金耗尽,公司宣布解散;安彩参股的南方证券因为做假被证监会查处,,最终被关闭清算,原南方证券董事长沈沛被处以永久性市场禁入。

再比如,为安阳本土公司做担保,该公司到期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从安彩的账上将钱直接划走;

而与“最沉默的老实人”孙树华的合作,更是被企业界传为笑柄。钱打过去了,“华林集团的账务居然由一个没有任何财务经验的高中生打理”。华林集团甚至私刻了安彩的公章招摇撞骗。再后来,孙树华被捕,死无对账。有人估算,安彩至少损失了1.35亿元……

多元化不仅一点点耗掉了安彩耐以积累的企业资金,更使一个原本主业清晰、思路正确的公司失去了方向。2003年后的安彩,看似身体健康,但内在肌体却在一点点发生着病变。

有人秋后算账地做了一个点评:“安彩的多元化有点像盲人摸象。”

说它“盲”,是因为一没有规划,没有方向,摸着什么上什么。二在轰轰烈烈的搞大企业的过程中,安彩赖以安身立命的玻壳技术,始终未有进展。1997年之后10余年间,安彩依旧以“一招鲜”的方式吃着老本,规模的壮大并没有换来企业质的提升。

安彩贪大,难道仅仅是缺乏战略远见?

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和地方政府对大企业的看重,催逼了掌门人非理性的“做大做强”。长期以来,虽然各级政府对企业的评价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潜意识中都看重企业的规模、年产值,各项优惠政策也会更倾斜在规模大、产值高的企业身上,这本身对企业发展来说就是种误导。这也导致企业动不动就想做大规模、盲目扩张,使得大型企业衰败的悲剧重复上演。

救赎保壳

——资本市场“不死鸟”也唯有一声叹息

在中国资本市场,有一种不死鸟现象。无论上市公司如何亏损,当濒临退市时,总有地方政府为推手,向其注入优质资产或大量补贴,勉强扭亏为盈,保壳成功。一次次循环,地方政府似乎乐此不疲。

安彩高科,便是资本市场的一只不死鸟。

2006年,在李留恩下台后,副总裁赵文明临危受命。

赵文明上台后采取了节流增效、提拔干部、加大考核“三把火”。不过即便是正确的决断,在“一个人心惶惶,士气低落,随时都有人在下岗”的公司,此时已经不可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赵氏吏治”最终无功而返。2007年7月,上任一年未能扭亏的赵文明仓促下课。

2005年亏损1.82亿,2006年巨亏8亿,2007年前三季度亏损近1.5亿。如果2007年内再不扭亏为盈,这位曾经的全球玻壳老大就将面临退市的尴尬命运。

在安彩存亡之秋,河南省政府对安彩集团进行破产重组,安彩高科的股份在两次拍卖流产后,被河南投资集团拍下总股本的39.12%,以此成为控股股东。它也是安彩高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2007年12月13日,*ST安彩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已与河南投资集团签署了一份《资产赠予协议》:由河南投资集团向*ST安彩无偿赠予安彩液晶显示器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彩液晶”)注册资本的15%股权和81件贵金属制品。资产总额为两个亿,*ST安彩无需支付任何对价。

此举,使得安彩保壳成功,未能退市。

然后,它又以1.6亿元的交易金额,受让安彩高科持有的北京安彩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98%的股权,帮助后者做起“减轻经营压力”的瘦身运动。

当然,安彩高科的受益远不止此,该公司年报显示,它还通过河南投资集团,以委托贷款等方式,成功筹得0.98亿元、2.3亿元资金。这对于资金链极度紧张的安彩高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对于这笔资金,它并没有用来重启搁浅已久的液晶玻璃基板项目,而是跨出了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一步。不幸的是,在转向太阳能玻璃的过程中,再次尝到恶果。

当然,安彩高科的受益远不止此,该公司年报显示,它还通过河南投资集团,以委托贷款等方式,成功筹得0.98亿元、2.3亿元资金。

不过,政府补助和支持并没有停止。

比如2014年2月,安彩高科发布公告,安阳市政府给予公司日处理50万立方米天然气液化工厂项目4000万元人民币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资金。

这些年,安彩更是频频收到的数百万各种名头的政府补助资金,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救赎一个屡屡陷入亏损的上市公司,换得了什么?

2014年,安彩高科还在亏损,而且是2.7亿元的巨亏!

成败萧何

——“李氏决策”的红与黑

安彩的倒下,与李留恩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作为创始人的李留恩,可是把安彩推向辉煌的最大功臣,为什么反倒成为助推企业走向下坡的推手?回顾李氏决策,对今日企业家,依然有警示作用。

“主要是因为李缺乏战略者的远见”,对于安彩高科的没落,不少人都这样认为。但翻看李留恩的履历会发现,这样的判断并不客观。无论是彩电玻壳工厂筹建之初,拿出70万元委培151名大学生,抑或摒弃纯粹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捷径,率先实施“自我技术总承包”的方式,还是先后兼并成都红光玻壳厂、天津市津京玻壳厂、河南新乡美乐集团等,李留恩无不展现出“敢为天下先”的领袖气质,从而缔造出年产玻壳3000万套、销售收入60亿元的安彩帝国。

一位曾与李留恩交谈过的媒体人士透露,其实在收购康宁生产线之前,李留恩就已经预测到,西方的玻壳产品替代之危也将在中国出现,但他过高估计了CRT的旺盛生命周期,“他当时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农村市场,CRT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不会消亡。”这个论断并没有错,只是令李留恩始料未及的是,液晶显示器、平板电视的崛起之快,犹如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

“当时决定收购时,公司上下就有不少人反对,但董事长根本听不进去。”安彩高科一位老员工回忆说。的确,李留恩的“独断专行”,在安彩集团人人皆知,也许正是这样的领导风格,成就了安彩前所未有的帝国之盛。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次战略决策的失误,直接导致了安彩高科的后继无力。

“说到底,他就是个农民企业家,企业一做大做强,就认不清方向了,把刚开始的经验当成真理。”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对于曾接触过多次的李留恩这样评价道,“好比一个人挖沙子,总想把坑挖得越大,沙子就越多,但最后坑真的挖大了,连他自己都出不来了。”

但客观说来,收购康宁生产线失败,并不是导致安彩帝国瓦解的唯一原因。1999年的安彩能吸引人,不全是因为当时彩电业火爆,还因为公司主业清晰,而2003年之后的安彩,公司扩张欲望极度膨胀,似乎仅做彩玻行业已经嫌池子太小,开始胡乱多元化。

安彩败走的背后,再次折射出一个真理:即使再牛叉历史再辉煌的企业家,在风口一次次变化中,如果不能顺应时势,盲目决断,也会一败涂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