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图见证长春城市起源 旧城宽城子取意:宽广的城

 大成净化图书馆 2015-05-04
保存于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档案库中的1825年长春厅辖区地图。保存于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档案库中的1825年长春厅辖区地图。

  引言——

  1800年,清政府在长春设治建厅,这是长春城市的起源,从那时起到现在,长春走过了215年的发展历程。长春城市历史虽短,却极具魅力,它吸引了相当一批地方史爱好者。他们通过踏查、讲座、论坛等形式,为进一步丰满长春的历史添砖加瓦。

  在长春市档案局最近一期的档案讲堂中,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省政协文史专员和长春市政协文史专员房友良通过长春各个时期的地图,带领长春历史爱好者和广大读者一起去认识近代长春。在一幅幅地图勾画的时空断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春城市的雏形,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经历的屈辱和荣光,可以看到长春城市格局的形成之初……

  长春晚报记者 赵娟

  城市起源地图方位“上南下北”

  扒一扒古代地图与现代地图的区别

  房友良展示的第一副地图是保存在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档案库中的一幅地图。这幅地图绘制于清道光五年,也就是1825年,是当时长春厅的辖区地图。地图方向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上面有地名标识和文字说明,地图左边是几条河流,在“长春厅”一处,指新立城,文字说明是“长春厅现有居民数十余家,至宽城子50里”。在“宽城子”一处,文字说明“宽城子至纪家窝铺215里,现居商民人丁1000余户”。

  可能很多读者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这幅清代地图的方向正好相反呢?原来,在古代中国,除元朝几乎无地图留存外,从宋到清的国家地图几乎都是以南为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图都是这样,像古代的海防图、边防图和方志附图就没有统一的方位规则,很多时候取决于制图人的主观判断。现代地图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范像很多近代规则一样,来自欧洲的绘图规则。

  衙署从新立城迁到宽城子

  长春厅衙署移建留有官方直接证据

  在今天的长春新立城镇普门寺,门前的石碑上有“1800年长春在此设治”的文字,这幅地图上的“长春厅”指的就是此处,这也标志着长春建城的开始。但25年后,长春厅衙署迁到了“宽城子”,衙署旧址在今天的西四道街。从这幅地图上可以看到,1825年,宽城子的户数已经是新立城户数的数十倍,当时的宽城子,已经是长春厅辖区内最大的集镇了,远超过治所新立城。资料显示,从清乾隆年间一直到1800年设治,宽城子始终是长春厅辖区内最大的人口聚居地以及经济和贸易的中心。

  房友良展示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保存着的道光5年(1825年)《吉林将军富俊倭愣泰为请借支养廉银移建衙署易资弹压事由》奏折,奏折中转达了长春厅理事通判常喜的请求:“衙署建设边墙偏隅之区,遇有相验要案,往返相距—二百里,诚有鞭长莫及之虞。拟请于所属相距五十里适中之宽城,人烟稠密,商贾辐辏,五路通衢地方移建衙署。不惟易于弹压而安商旅,且便于防缉,不至于有脱疏之虞。”这是长春厅衙署移建的官方直接证据。

  从当年官方文件中,我们可以解读衙署北移的主要原因,就是宽城子“人烟稠密,商贾辐辏,五路通衢地方”。宽城子显然是长春厅内人口、经济和交通的中心地带。

  解读地图上名称来源

  宽城子源于蒙语“乌浩特”

  宽城子就是长春旧城,关于长春和宽城子名字的起源,历来说法有很多。房友良认为,长春的名字应该来源于长春堡,长春堡的名字则来源于辽金时代的长春州,这在《长春县志》《吉林地志》和《增订吉林地理纪要》等文献上都有记载。

  关于宽城子名字的来源,房友良认为长春地处于蒙地,名字可能来源于蒙语“乌浩特”,“乌”在蒙语中是“宽广“的意思,“浩特”是“城”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