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温暖太阳》:做一个温柔的父亲

 昵称14979747 2015-05-05

s26821358

2010年6月,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代表作《我亲爱的甜橙树》中文版上市,当时我的孩子也是5岁,正是与书中小主人公泽泽相同的年龄。事实上,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我就时不时地把自己与书中的两位父亲——泽泽的亲生父亲和心目中的父亲老葡作着对照,反思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有误解孩子的行为,是不是有粗暴的行为,是不是有伤害孩子心理的行为……泽泽亲生父亲的粗暴行为似乎在告诉我:不能这样对待孩子;老葡的耐心与温柔则成为我的榜样:好父亲应该是这样的。

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是巴西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的一生命运坎坷,有11个兄弟姐妹,从小在伯伯家长大,当过渔夫、教师、模特、舞蹈演员、侍应生、电影电视及话剧演员,曾到欧洲和巴西各地旅行。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景许多都来自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我亲爱的甜橙树》系列作品中的主人公“泽泽”其实有着很多作家自身的影子,但作品内容和主题又超越了作家个人经历的局限,有了普适性。书中作者的创作谈更让我记忆深刻:“写作是我找到的用以展现我的生活经历、传递我的喜怒哀乐和一种久被遗忘的感情——温柔——的方式。没有温柔的生活毫无意义。”

根据自己平时的了解,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一代逐渐成为父母,市场上的家教类图书也是风生水起,但其中大多是“育儿100招”之类的技术指导类图书,或者是一些父母讲述育儿经历的“成功学”,有不少甚至宣扬“科学地打孩子”。作为一个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的国家,“温柔”实在是非常稀缺的,许多家长从没有品尝过“温柔”的滋味,自然也很难让自己的孩子体验到“温柔”之情。每每从新闻中看到某地家长打伤甚至打死孩子、或是某地老师体罚学生的消息,我的心情总是非常沉重。《我亲爱的甜橙树》中那些感人的情节以及作家的创作谈,让我的心里似乎有了一种亮光,意识到应该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家长、更多的老师,让大人们多多地感受一个孩子的真实心理,让“温柔”之情在我们的家庭、学校中更多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然而,在一个缺乏“温柔”基础的国家推广“温柔”显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尝试着从三个方向进行推广。其一,《我亲爱的甜橙树》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我首先与儿童文学专家联系,得到了王泉根、汤锐、梅子涵、周晓波、朱自强等的支持,他们对图书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其二,《我亲爱的甜橙树》中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使我想到了中国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重镇——北京师范大学。经过多次的交流,北师大的向蓓莉老师撰写了《温柔需要经济条件》一文,使《我亲爱的甜橙树》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具有了更深广的社会学和历史学意义。其三,《我亲爱的甜橙树》中以5岁男孩泽泽的内心独白为主,显然这是一个很适合“亲子共读”的文本。我们与亲子网站、儿童阅读推广人等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使该书在亲子阅读的读者群中有了更大的影响。

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从韩国引进了《我亲爱的甜橙树》漫画版。这是韩国画家韩孝英根据原著改编的作品,内容上保持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构图上夸张幽默,有很强的韩国画风,对原著的精神表现得很充分。浅易的文字和夸张幽默的画风吸引了识字不多的低幼读者,填补了纯文字版图书的不足。

2013年,《我亲爱的甜橙树》续集《让我们温暖太阳》又与读者见面了。在续集中,11岁的泽泽已经被富有的医生父亲领养,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富裕的家庭却没有带给他渴望的“温柔”,严厉的父亲和每天催促泽泽练钢琴的母亲,使泽泽幻想出了一只住在心里的蛤蟆亚当,而一个银幕上的演员莫里斯成为了他理想中的父亲。“我想有一个走进我的房间对我说晚安的爸爸,一个用手抚摸我的头的爸爸。”因此,我们希望借助不同的媒介,让中国的孩子都拥有一个“温柔”的父亲,让“温柔”一词成为中国家庭的日常话语。

(《我亲爱的甜橙树2:让我们温暖太阳》,[巴西]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著,蔚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