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山舜水】上虞推崇孝道文化

 新虞舜客 2015-05-05
 
 
         素有“崇孝之乡”美称的上虞,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孝文化资源,以“孝”辐射整个社会,培养全社会孝心,弘扬孝德,力推孝文化,以此为基点,在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记者傅宏波

      巍巍曹娥江,向人们诉说着一位寻父投江女子的感人故事;气势恢宏的"舜耕"群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象耕鸟耘"的绝妙画卷。而这些恰恰历练出了人世间最闪光的精神-孝。

      素有"崇孝之乡"美称的上虞,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孝文化资源,以"孝"辐射整个社会,培养全社会孝心,弘扬孝德,力推孝文化,以此为基点,在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剔除落后过时的成分,更有其倡导和发扬光大的必要。

      寻找契合点 发展孝文化

      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从老省,从子,字从老也"。

      一个"孝"字,维系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其精髓绵延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所在。

      上虞是一个崇尚孝道,有着源远流长的孝文化传统的地方。"事亲至孝"的虞舜,恪尽孝道,名列"二十四孝"男孝之首;"孝感动天"的曹娥,被历代封为孝烈,名列"二十四孝"女孝之首;还有王充、蔡邕、赵红娘等一批与孝有关的历史人物。

      如果你来过上虞,你就会发现在你身边都有"孝"的影子存在。不仅有孝之桥、孝之河、孝之碑等孝迹遗址多处,还有各种关于孝的书卷藏帖,更是不计其数。

      曹娥江畔的曹娥庙,被誉为"江南第一庙",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上虞孝文化最好的历史见证。

      明间有谚曰:"今生不到曹娥殿,来世亲爹亲娘勿得见。若要儿女孝,娘娘殿里走一遭。"

      可见,上虞丰厚的孝文化遗产无疑是一笔珍贵的人文瑰宝,是虞舜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守着如此丰厚的人文瑰宝,如何更好地继承孝文化精髓,继而弘扬他呢?从哪里寻找突破口?

      作为上虞市退教协会会长的谢企韩是一位热心的老人,早些年他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对学生尊老敬老问题的专题研究后,联名给百官小学并通过百官小学给各位学生家长写了一封信。

      信中指出,随着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尊老敬老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们普遍爱幼有余而尊老不足,孩子接受大人的保护、呵护、疼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孝敬父母,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过少。不少学生"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甚至"自妄自大"、"缺乏自信、自强精神"等。尤其在农村,随着老龄问题的日益突出,往往是"宠爱身边小宝宝,偏爱房中女姣姣,淡薄生养一对老"、"小的宝中宝,老的路边草"。更多的老年人衣食虽无忧,但子女忙于工作,老人普遍缺少亲情照料和精神慰藉。由此建议:倡导"孝敬"美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

      一石激起千层浪,倡议一出,不仅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还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普遍欢迎。

      1997年,上虞市城区的一些中小学相继依托市内的孝文化资源,开设了以"孝敬教育"为内容的德育课。百官小学就是上虞市率先实施孝德教育的学校之一,学校将学生孝心孝行内容纳入课堂计划。

      传承孝文化何不就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入手?上虞人终于找到了切入口!

  "百官"小学率先把

  孝德教育请进课堂

      "因为爸妈工作忙,我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上起床后先自己洗漱完毕,然后帮妹妹起床梳理,接下来一起上学。路上买好两个人的早餐,再送妹妹到幼儿园,然后再自己上学。放学后先去接妹妹,再买菜做饭吃晚餐。晚餐后整理房间,做作业,之后陪妹妹玩、哄她入睡。虽然每天这么做很累,但我很快乐,因为我让父母有了灿烂的笑容。"陈琳懂事地说。百官小学在孝德教育上搞得有声有色,像陈琳这样的"小孝星"更是层出不穷。

      记得启动"孝心教育"伊始,百官小学就按照"教育一代人、受益几代人"的宗旨,编制了《孝心教育大纲》。把大力倡导推己及人、互敬互爱互亲的新时代孝道,帮助让未成年人克服一切围着自己转的自我中心意识等作为主要目标。把设孝敬课以明孝礼、设孝敬日以导孝行、评孝敬星以扬孝德作为三个载体。

      一位同学认为自己读书辛苦,在家不愿给劳累了一天的父亲盛饭。班主任知道后及时组织了"这碗饭该不该盛"的辩论赛,在正反双方的唇枪舌战中明白一个道理;孝敬课上,一位女生听了同学介绍的孝敬故事后,想到自己在家常惹父母生气,内心受到触动,竟难为情地流下了眼泪……

      百官小学的孝敬之风还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慰问孤寡老人、清洁公共场所、上街宣传文明新风……

      前两年,百官小学还专门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兴华小学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组织学生结交手拉手朋友。

      尊孝德、践孝行正日益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百官小学一本极具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孝德教育》诞生了。2005年11月25日,在百官小学召开的全市小学德育现场会上,绍兴、上虞市有关部门领导专门为《孝德教育》校本举行了首发仪式,在全市小学推广使用。

      如今,不止百官小学,上虞市所有的中小学"孝心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学生们积极投身于孝德教育的实践活动,参加由社区组织的孝德教育课、孝文化课、孝德主题文艺演出,"孝心演讲比赛"以及"小鬼当家"、"我能行"家庭才艺展示、"走向绿色家庭、共建生态上虞"实践活动。有的学生还在暑期通过"为父母洗一次脚"、"替长辈过一个生日"、"筹备一顿温馨晚餐"、"写一封温情家书"等活动,在换位思考和换位劳动中体验父母的辛劳,在潜移默化中使未成年人得到良好的孝文化熏陶。

      孝德教育的“核裂变”效果

      于此同时,上虞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孝文化资源,设计教育载体,整合社会力量,扩大"孝"的影响力,提升"孝"的知名度,正在演绎一场孝德教育的"核裂变"。

      在曹娥庙采访的时候,记者在一堵墙上发现了一组照片,照片上的人年龄有十几岁的,也有四五十岁的,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简介,讲述了照片上主人公的动人事迹,他们就是上虞市"十佳孝星"。这个在连续16年评选"十佳文明家庭"、"十佳文明市民"等六个"十佳"的前提下,由宣传、教育、民政等部门联合,采取登报公开评选办法,于2004年首次推出的全社会"十佳孝星"评选活动,只是上虞推行孝德教育"核裂变"的效果之一。

      紧接着,上虞市委宣传部等9个部门、单位联手,秉着"教育一代人,影响几代人"的宗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上虞孩子崇孝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深化孝德教育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突破口。

      为此,上虞专门成立孝德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均建立相应机构,将曹娥风景名胜区与"舜耕"象雕、曹娥庙连成一片,在城区十八里景观带设立三组乡贤名士塑像群,使之成为"崇孝基地"。上虞市委也明确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孝亲敬老,并把其作为干部"八小时外"考察的重要内容。

      同时成立乡贤研究会,搜集、整理乡土人文资源,加强宣传虞舜、谢晋、何振梁等名贤俊士的崇孝美德,大力倡导推己及人、互敬互亲的新时代孝道。城区和各乡镇、街道、学校也成立乡贤研究会少儿学院,确定孝德教育研究内容,为实施崇孝教育创造条件。

      此时此刻,各成员单位也没闲着。

      上虞市文广新闻局开放了博物馆等一批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免费参观;创编了《爱心路上》等一批戏曲和《曹娥的家乡》等一批电视专题片,在暑假期间巡回演出,集中宣传一批虞籍社会贤达,展现他们爱乡爱国,服务中华的大孝形象。

      上虞日报开辟"孝潮涌娥江"专栏,大力宣传孝德事迹,营造一种氛围。

      上虞市关工委、教体局等部门、组织从离退休干部、中小学教师、社区工作者中招聘志愿者,成立孝德教育讲师组,同时充实和强化曲艺、书画、摄影等艺术工作者队伍,着重开展"百场崇孝故事宣讲"、"扬崇孝美德、做时代新人"万名学子暑期社区实践、"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教育等九大系列活动。

      这些极大丰富了孝德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使得崇孝教育活动更具活力。

      另外,"孝心献父母、爱心献社会、忠心献祖国"征文演讲比赛、孝德主题文艺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各社区也得到开展。

      上虞市还不忘总结孝德教育经验,并将教育对象从未成年人拓展延伸到各个阶层,通过选载体、树典型、强宣传,进一步扩大孝德教育成果。

      为深化孝德教育,上虞市还广泛开展"请把文明带回家"和百种优秀图书、百部优秀影视片、百首优秀歌曲等以及百场公德宣讲、百个志愿服务团进社区的活动,努力形成"家孝联系、社会互动、共同育人"的新型德育模式,提升公民文明素质。

      上虞市委宣传部部长赵畅在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说:“崇孝是一种美德,孝德教育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每一个人要多做孝敬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把爱父母、爱长辈的小孝,提升为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大孝。”

从小孝到大孝

      这一路走得不平凡

      从小孝到大孝,上虞人给我们上了不平凡的一课。

      上的第一课就在春晖中学的校史陈列馆。1919年,乡贤陈春澜捐巨资创办了春晖中学,创始人之一经亨颐,以"与时俱进"为校训,聚拢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吸引蔡元培、陈望道、叶圣陶、李叔同、柳亚子等知名学者和社会贤达,春晖学堂为此而蓬荜生辉。

      还有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1952年当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一名翻译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的时候,他就希望有一天在自己的国家能举办奥运会。当中国决定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了自己的理想,穿行在世界各国。他的亲历亲为,让我们感受到他身上那种由孝至忠的真谛。

      孝德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让人体味到他的温暖和美丽;崇孝德犹如一股春风,那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手捧浙江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虞市沥海镇南汇村沈水鑫和沈水晶两兄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父亲长年生病在家,全家仅靠母亲种田为生,巨额的学费从何而来?此刻,上虞市、镇奖教助学基金对沈家兄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兄弟俩分别获得了1万元的资助。

      在上虞,像沈家兄弟这样受到资助的并不在少数。仅今年8月,上虞社会各界就出资170万元,资助650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学。据市教体局统计,目前上虞已建立起各类奖教助学基金25个,基金总额达7000多万元。在这些基金和政府的财政、社会各界的结对帮扶下,上虞已顺利实现不让一个中小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穷而失学的目标。

      据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上虞出现了两个集中设立公益基金的高潮:1994-1996年,曾有舜杰建筑集团等数十家单位设立百万元以上基金13个,本金总额达2170万元;2004-2006年,除龙盛集团等57家单位设立冠名慈善救助金4.305亿元外,还有近百家企业(个人)设立百万元以上的基金20个,本金总额达1.25亿元。

      不仅仅是奖教助学,上虞的公益基金已覆盖到灾难救助、扶贫帮困、妇女发展、疾病医疗、群众体育等各个领域。据统计,截止今年8月底,上虞各类公益基金已高达6亿多元,受益10余万人次。

      这一笔笔善款,见证着上虞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见证着"孝德之乡"上虞的和谐之路。

      在上虞,一位老人的故事童叟皆知。这位在香港10平方米的店铺里以卖大闸蟹、茶叶蛋谋生的平凡老人,20年来节衣缩食、倾其一生积蓄为家乡兴学,累计捐赠达1200余万元,他就是"2005浙江骄傲十大人物"之一的张杰先生。

      "在张杰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上虞人的人文品格"。上虞市委书记任其良说:"千百年来,上虞积淀了深厚的孝文化。今天,上虞人注重孝文化的挖掘、继承和推广,赋予了'孝'更多的时代内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新时代孝道。正是在这样的母土文化浸染中,上虞的先富群体从发家致富的那天起,就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

      王苗通,浙江华通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在提起1994年的那笔捐款时,他还记忆犹新。当时企业刚起步,连贷款企业总资产还不足30万,而乡里的小学改造急需资金。接到乡干部的电话后,王苗通毅然捐出了15万元给学校。当妻子哭着问他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时,王苗通笑着回答:"我走出大山来经商,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对家乡有所回报,钱嘛,我相信一定能够赚回来!"王苗通没有对妻子食言,12年后,他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汽车塑胶配件制造业界响当当的人物,国内95%以上的汽车整车制造厂家都在使用"华通"的配套产品,甚至还为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模具。对于公益事业,王苗通还是一如既往,几年来,他已为家乡各项事业发展累计捐款1600多万元,去年还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华通帮困扶贫送温暖基金"。

      1998年一个普通的日子,五洋集团公司掌门人陈老在弥留之际,把已接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儿子陈志樟叫到病床前,叮嘱了最后一句话,令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陈老叮嘱儿子说:"今后企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公司建立的老党员基金绝对不能放弃。"陈志樟含泪答应,陈老安然辞世。

      如今,老党员基金发展良好,筹资368万元,已向农村老党员发放定期补助和慰问金177万元。

      每逢年底,上虞市委、市政府都会组织一次大型的捐赠仪式,市委书记任其良都会亲临现场,而每一次他都用不同的方式感召着企业家的善心善举。2003年,任书记向企业家们敬的一杯酒获得了1000多万元的捐款;2004年,一首《爱的奉献》获得了5000万元的捐款;2005年,在全市首次"百企连百姓"慈善救助基金冠名捐赠仪式上,在任书记动情地读了一封感人至深的感谢信后,百家企业共向上虞市慈善总会捐助冠名慈善救助金4.38亿元,直接捐赠总金额608.06万元。

      近年来,上虞很多企业家从最初以个人的名义捐助到后来以企业的名义设立基金,从单一助教学延伸到其他公益性事业建设,从工商企业个别出资设立基金到众多企业携手联动,从粗放式运作逐步转到规范化管理,在这过程中,当地政府扮演了一个领路人的角色。

      如今,上虞的各类基金逐步形成了一套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以理事会的形式具体运作为主的模式。每一项基金都有一个明确的章程,具体规定着基金设立的原则、经费的管理、适用的对象和办法,基金委托各地各部门的主管单位严格按照章程进行操作,并公开审计,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在上虞,企业"捐助公益、反哺桑梓"俨然已成新风尚。

      将对长辈的感情,上升到敬孝家乡和人民,继而上升到报效国家的层面。从小孝到大孝,上虞这一路走得不平凡,而且更有特色。

      孝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当然,在上虞积极推行孝文化的过程中,也曾遭遇到人们的质疑:都什么年代了,孝道这种封建时代的糟粕还搬出来讲;甚至有些学者直言不讳的指出如今讲孝道就是复古倒退!

      上虞市委宣传部部长赵畅则认为,而今讲"孝"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我们是要把孝德的精华与新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把孝心献给家庭,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国家。

      "百行孝为先至性感人余热泪,大江流不尽夕阳终古咽寒涛。"这是光绪末科状元、民国时任中国图书馆馆长的刘春霖刻在曹娥庙内的一副对联。

      伫立在对联面前,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剔除落后过时的成分,更有其倡导和发扬光大的必要。

      古人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就是说,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的确,在中国,孝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主线,并早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弃。然而,现在的事实是,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趋势,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时发生。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羊亦有跪乳之恩。但现代的有些人,在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西方价值思想的影响下,丢弃了孝文化,走向不孝,甚至大逆。这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缺失的体现,也反映出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得还不够。在西方,讲"孝",无非谈赡养、爱敬、不虐待等内容,较之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论述比较单薄,再加上受金钱至上等价值体系的影响,孝显得特别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但是,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

      所以,提倡并弘扬孝道,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这也符合时下中央正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八荣八耻"所宣扬的精神并不违背。

      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归根结底就是每个家庭的和谐。因为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的和睦,才有整个社会的安定;只有整个社会的安定,才有整个社会的真正和谐。而家庭的和谐,又以孝敬父母为基础。因此,孝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这一点来说,上虞在力推孝文化方面所作的一些有益探索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