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着国人的健康,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 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被发现。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减退、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若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等症状,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脾大和肝掌。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行剖腹手术。 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有腹腔积液、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症状。 危害 早期脂肪肝:肝功能正常,症状也不明显,只是偶有口臭。 肝硬化和肝癌: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如果脂肪长期在肝内过度蓄积,就会造成被脂肪浸润的肝细胞肿胀,其他肝细胞受压迫,代谢受影响而变形坏死,一旦肝脏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就成为肝硬化。个别患者还会发生脂肪栓塞,甚至出现急性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而危及生命。部分肝硬化患者会转化为肝癌。 胃肠消化功能下降:脂肪肝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食,进食后常感到腹胀、恶心,脂类代谢障碍等。长期食欲缺乏,会使人精神不振,神经衰弱,皮肤干枯,面色暗淡。 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症状,血液黏度增大,血管壁黏膜变性,血管腔变小,血管失去原有的弹性,而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最终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 视力退化:有的脂肪肝患者会出现视力问题,比如,眼前突然一片黑,看不见周围的物体,片刻后恢复;读书时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睛干涩、视力下降。 脂肪肝的治疗 脂肪肝既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同时也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脂肪肝的治疗首先要针对产生脂肪肝的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也要进行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1.病因治疗 这是防治脂肪肝的关键。如病毒性肝炎应予以抗病毒、调整免疫、改善肝脏病理和恢复肝功能等的药物治疗,以促使脂肪代谢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应从控制血糖、恢复胰腺功能等方面治疗;长期使用激素类药及抗痨药的患者,应选择对脂质代谢影响小、肝毒性小的药物,同时配合保肝治疗;营养过剩的肥胖者,则要减少饮食的热量摄入;营养不良者应消除导致营养不良的各种因素。 2.控制饮食,降低体重 这是防治脂肪肝的一个重要环节。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每天应少于30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应控制,脂肪肝患者每日主食应控制在250克左右;蛋白质类食物要充足,每日应进食100克含蛋白质食物,因为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半胱氨酸、蛋氨酸等能防止肝内脂肪类物质的贮留。某些食物如大豆、玉米、玉米须、黄瓜、大蒜、葱头、蘑菇、生姜、海带、茄子、空心菜、韭菜、茶叶、菊花、山楂等均有一定降脂作用,可多食。 3.适度运动 单纯脂肪肝和肥胖者应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脂肪的消耗。一般两小时步行12公里才能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坚持跑步也可促进脂肪的消耗。肝炎合并脂肪肝者要视病情而定,转氨酶明显升高时,应以休息为主,接近正常或正常时可逐渐增加运动量。 4.药物治疗 大体上为三类: 一类是胆碱类药物,它们通过促进磷脂合成来加速肝内脂肪的运转,如复方胆碱等; 第二类是维生素B族类药物,它们通过补充脂肪代谢所需的维生素来促进脂代谢,保护肝细胞,如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肌醇酯等; 第三类是中药,为祛湿、化痰、消食化积、活血化淤、清热降火之品,如陈皮、半夏、枳实、红曲、郁金、水红花子、苦丁茶、全瓜蒌等。能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 2、抗菌药: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类等。 3、降糖类药:优降糖、糖适平等。 4、内分泌用药: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 5、抗肿瘤药:如硫唑嘌呤、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 6、精神类疾病用药: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安定、奋乃静等。 7、麻醉用药:氟烷、氯仿、甲氧氟烷等。 8、中草药类:黄药子、麻黄、苦楝(川楝子)、苍耳子、关木通、菊三七、鱼胆、青黛、雷公藤、小柴胡汤等。 肝硬化奇方妙药、专利方患了肝硬化、土法治好它 使用如下二土方,可望治愈。供参考。 1.土方;生姜 若干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