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治】一个村干部眼里的报酬制度

 阅读人生988 2015-05-05
  村干部的待遇随年代、地域不同而不同,笔者曾以不同的形式做过调查,结果各有差异。

  以笔者所在村为例:一个村人口1000人以下规定4个干部职数,1000~1500人规定5个职数。正职每月财政补贴945元,按季度拨付,全年11340元;委员每月472元,全年5664元。以正职为例,如果年报酬为2万元,其余8660元就得靠村自筹,如果村集体条件好,就可以及时兑现,否则就会遥遥无期。委员因财政补贴只够正职的二分之一,故此村自筹部分要远远高于正职。另外,上级规定是规定,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村选举时,党支部选出3人后,村委会选举选出的又是另外3人,上级提倡党支部成员参选村委会,但事实上选举结果多为两套班子,6个职数,这样一来,上级规定正职仍是每年11340元,委员则是三个人的补贴四个人分,结果是4248元,按四个季度拨付,这就意味着委员的自筹金额大大增加。

  笔者所在村集体经济状况不好,连年的工程造成负债累累,村干部报酬已拖欠3年,有的村拖欠多达10年。有些村干部为了维持生计,只得自寻出路。

  笔者所在村的报酬分配比例:正职为100%,以正职为基数,委员为80%,如果任会计,则90%,如果评优,再奖10%,但优秀一般都给正职,可以理解为照顾奖。其实按工作量说,村会计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在报酬方面,按付出与回报衡量,却不成正比,曾有一个乡书记放言,会计工资与其他委员一样,没必要多给,不多给也有人抢着干。言外之意,当会计可以捞许多好处。这种说法实在不妥,不但会激起众怒,还会挫伤村会计的工作积极性。

  有的村干部长年在外,或居住,或陪读,或经商,或干工程,至于村里的本职工作,往往是挂名。有这样一位村主任,因在外有些人气和市场,当选后从没有正经管过村里的事,问及村民,有的竟不知村主任是谁,试想,这样的村主任有存在的价值吗?他的工资不论多少,是不是多余的?有一个女村干部选上村委会委员后,因对分管的工作不满意,于是一走了之,不但村里的任何事都不过问,而且一年都见不到两次面,偏偏赶上村支书不想惹事,对其听之任之,弄得其他村干部很不满意。凡此种种,但到了年终评定,照样是按比例拿工资,一分都不少。对比而言,在村里积极干事的村干部,就显得吃亏了,心理上很难平衡。

  年终评定村干部的业绩,程序大体分为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座谈占30%,支部书记占30%,乡党委最终评定占40%,但事实上,代表座谈走过场,支书衡量派用场,党委把关最为上。

  要调动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就要认真研究相应的激励政策,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能人庸才不一样,工作多少不一样。河北省对村级干部管理的政策实行“一定三有”,即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但只是针对村支书、村主任,而一般干部干得再好也没资格享受,这对一般干部的干事热情也是一种打击。村级组织是中国最基层的群众组织,村干部是不吃“皇粮”、不在编制的最基层的干部,俗称“草帽子官”,应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因为农村富则国家富,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安则天下安。



这里是《乡镇论坛》


微信号:xiangzhenluntan



微信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手机→在“发现”处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按钮'...'→从相册中选择二维码→选中保存的二维码→关注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