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子《力命篇》研究

 禅修缠休 2015-05-05

 文/ 万景元

 

一、《力命篇》的成书年代考

 

《力命篇》是《列子》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和《杨朱篇》一样,反应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观。刘向《列子新书目录》云“至于《力命篇》力推分命,《杨子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所明,亦有可观者。”

而近代学者杨伯峻先生考证云“古代的唯心主义认为,偶然性的出现是一种非人类所能宰制的力量,即一种无可奈何的力量,这叫做命,也叫天命。唯心主义者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唯物主义者说“人定胜天。”这个天人之争,即是力命之争,在魏晋六朝表现的相当激烈。《力命篇》可以说是这一场斗争在寓言的外衣下的反映,作者的立场是唯心主义的。既然《力命篇》和《杨朱篇》是玄学清谈和放荡纵欲的曲折反映,就并没有什么“二义乖背”,就无妨把它们当作两晋风俗史和思想史的资料来看待。”虽然对于《列子》一书的真伪和成书年代,学界尚有争论,但笔者认为杨伯峻先生对于《力命》、《杨朱》二篇的看法,大抵是可取的。

 

二、《力命篇》主要思想

 

什么是命、力?张湛注曰“命者,必然之期,素定之分也。虽此事未验,而此理已然。若以寿夭存于御养,穷达系于智力,此惑于天理也。”又曰“命者,天也;力者,人也。命能成之,力能运之,故曰命运也。”

“素定”,含有已然的成分,相当于“定数”,即不可改变,注定了的。《力命篇》认为命是注定了的,力也是注定了的,因为力就属于命赋予的一个范围。但是为什么同样能力的人,却成就不一呢?《力命篇》认为这也是命定。

在《力命篇》曰:

杨布问曰“有人于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才兄弟也,貌兄弟也;而寿夭父子也,贵贱父子也,名誉父子也,爱憎父子也。吾惑之。”杨子曰:“古之人有言,吾尝识之,将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

又曰:

农赴时,商趣利,工追术,士逐势,势使然也。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士有遇否,命使然也。

《力命篇》认为水旱、得失、成败,这些偶然的出现,其实是已经注定了的“必然。”是不可更改的。纵然作出人为的努力,但是都是难以改变的,如杨布问杨子的话,同样的付出和条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悬殊呢?就因为命不一样。《力命篇》中认为人相对于天命来说,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听天由命,文中不仅否定了一切人为努力的意义,“生非贵之所能存,身亦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故贵之或不生,爱之或不厚,轻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

甚至认为“厚之于始,或薄之于终;薄之于终,或厚之于始。厚薄之去来,弗由我也。”管仲对待鲍叔牙,前后有厚薄的区别,但是这些都不是由管仲自己能控制的,都是天命。这样把人所做的一切,是非功过,都委之于天命,是为自己的行为开脱的狡辩,是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力命篇》和《杨朱篇》的关系

 

《力命篇》认为一、命是前定的,不可改变的,人的禀赋、得失、贵贱、贫富,都是注定的,不是人努力就能得到的,也不会因为不努力而失去。二、人的所作所为,小而对待一个朋友的态度的变化,大而国家的盛衰,都是注定的,人在这里没有任何能动性,人的任何改变,都是注定的天意。

对于定数的迷信,容易使人产生颓废的心理,而将人事的是非委之于天命,则更易使人用“天命”作为自己为非作歹的幌子。可以说《杨朱篇》就是这种对“天命”的绝对迷信之后,而产生的一种不良的心态。

《杨朱篇》认为人无非是一气之暂时的聚合,死后仍然归于虚无。人生在世,有富贵贫贱的区别,然而死后则同于臭腐,灵魂也随之飞散,不知道什么是非了。所以认为养生就是要适意,适意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追逐声色之欢。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我们不尽要问,这样不会伤生么?不会对身体不好么?对于命的绝对信仰,告诉纵欲者,不会!因为人的寿夭、生死,都是注定了的,“生非贵之所能存,身亦非爱之所能厚。”这样一来,士族放荡就有了充足的理由了。

南怀瑾先生评论魏晋名士的不拘作风说“名士学老庄之放荡,而不学老庄之寡欲。”可称中肯之论。古人云“人不小慧,不大愚;不小学,不大迷。”《力命》、《杨朱》二篇,可以说是魏晋名士的供词,也是他们内心挣扎的记录。

 

四、和《力命篇》不同的诸家论点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知道世上许多事情是自己所难以掌握的,就应该“安之”,不去做无谓的争取,因为这些争取会伤害自己本来的“天真。”人应该恬淡寡欲,随自然之造化,任六气之陶冶,超然于物外,排遣杂念,逐渐进入逍遥之境界。庄子的“安命”说,是其超脱的一个心理支持。

作为先秦时期的士人,对于命运,多少有些相信。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夫子丝毫没有恐惧之色,说“天之不坠斯文,文不在兹乎?恒魋其如予何?”孔子以“斯文”的传承者自命,认为天要流传斯文,则恒魋不能害我。其实这里隐含的命题就是:天命是仁德的。后世儒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认为“天心”通过仁人君子来表现,赋予“天命”以道德的属性。这就是儒家命运观,区别于道家观的地方。盖儒家的天命是道德的,道家的天命是自然的。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就秉上天所赋予的气质和定数,这就是命。正因为每个人所秉之数不同,也就导致每个人的道路不一样,贵贱贫富不一样。孔子也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为什么同样是“知命”,《杨朱篇》所反映的“放逸不拘”,而孔子却把这当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呢?因为孔子认为,人只有相信命运,知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嗜欲,而为非作歹,所以儒家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待人生的穷通,儒者以命运来求得心理的平衡,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荀子《天论》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荀子认为如果农民种地,因为天时的关系,有丰收和欠收的不同,这都是正常的。因为“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天上晴雨的变化,是自然的变化,不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改变。但是同样的天时灾害,有的却能度过,有的却没有保护好民众,这就是政府的行为不同了。在荀子的“力命观”中,认为天地的变化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而面对这样,人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能把灾难降到最低,荀子强调的是人的能动性。认为人与天地,共为三才,天地各有所司,人也应该加入到其中来,以化育万物。

《抱朴子》在论证神仙可学,和神仙存在的问题上,就运用了“命定”的概念来论证为什么有的人成仙,有的人不能成仙?《塞难》篇云“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所乐善否,判于所禀,移易予夺,非天所能。”认为人是否相信神仙,是由结胎之时,所秉之气不同,肯定了“命”的存在。然《勤求》篇云“仙之可学致,尤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人生来命中有仙气,但是仍然需要后天的努力,好比种黍米一般,虽有种子,但是没有耕耘,就会没有收获。在这里葛洪先肯定了“命”的存在,但是又认为人后天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黄白》引《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里所说的不受制于天的命,并不是我们常人的命,而是“还丹成金”之后的仙人的命了。

 

五、“力命”说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关于命运的定义,和“信命”者的不同态度,上面已经作了简单的介绍。信命者,如果有道德情操,则“天命”就能加强其道德的自律;信命者,如果爱老庄之逍遥,则“天命”能使其恬淡寡欲;信命者,如果像杨朱一般,“贵生之厚”,则“天命”就成为其放荡形骸的借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如何其把握和使之有利于自身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其关键乃在于人们自己。

现代学校的唯物主义教育,使得许多人都不再相信命运。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杜绝了一些人把责任推卸给命运的做法,无形中也加强了人的道德上的责任感。

然而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儒家对“命”,看的如此重要,我想是有其原因的,或许对于“天命”的敬畏,可以使人获得心灵的慰籍,《力命篇》中的北宫子就是如此。儒家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无以知。”不去担心自己的才华没有被发现,而是忧虑自己没有才华,这样便可做到“不怨天,不尤人。”

中国哲学讲究有进有退,所以《周易乾卦》有“亢龙之戒”,圣人应该根据时势改变自己,故孟子赞孔子曰“圣之时也者。”人的一生不可能每个时期都是顺遂的,“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除去仁人君子,以道德自律之外,还有就是对“天命”的敬畏,如孔子虽厄于陈蔡,却坚信自己能够脱险。对道德的天命的信仰,一方面使孔子保持自己的节操;一方面也令处于困境的孔子,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命运的信仰,对于现今社会,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资料

 

《列子集释》、杨伯峻、中华书局、2009年版

《四书集注》、朱熹、中国书店、1998年版

《南华经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王弼注、楼宇烈校、中华书局、2009年版

《抱朴子内篇校注》、王明、中华书局、2009年版

 

 

作者文章发表于《福建道教》、《老庄》、《武当道教》、《江苏道教》、《龙虎山道教》、《恒道》等多家知名道教刊物,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欲采用,请与作者联系!

 

邮箱:jxwjy1988@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