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设计师,你必须要知道的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区别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就是好娘,里头充满了镜子小碎花和家具全是金光闪闪的,墙上也要捆金边,还带点粉红色和薄荷绿,什么东西都卷来卷去的,绝对是洛可可风格。(来源:HOT陈设艺术、设易网) 气势磅礴——巴洛克之美 “巴洛克”是一种欧洲艺术风格,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是16世纪古典主义者建立的,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建筑|巴洛克建筑造形方面利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 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 圣母大教堂,德累斯顿 巴洛克建筑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 二、强调综合性(一座建筑物上有着大量雕刻和天顶画作为装饰) 三、夸张、非理性,强调装饰性,为装饰而成批用柱子点缀。 在当时,教皇作为最高权威宣布:所有新教会均为异端,只有天主教才为正统,神圣不可侵犯,并试图消除文艺复兴带来的所有影响,打击一切心思想和观念,企图利用艺术工具来恢复教会的威信和地位;巴洛克风格力求奢华的特点恰恰满足了教皇、王公、贵族的所有要求。 室内|元素特征咱也概括一下: 1、墙面彩绘壁画,使用贵重建材(大理石、黄金、金箔、黄铜、宝石、象牙等)做建筑构件。 2、顶面:多广泛使用壁纸贴墙或绘画、色彩鲜艳。 3、柱:既高又多,用高柱式来加大空间尺度和体量感,多柱式利用透视学原则,造成空间无限深广、形体变幻无穷和不可捉摸的幻觉效果。 4、地面:多用大理石瓷砖、地毯。 5、壁炉成为装饰部件,壁炉门形状是曲线形的,门柱种类多样,壁炉上部镜框轮廓也是不规则的,其中必有贝壳与涡卷的形象。 6、色彩以白色、红、金和少量黑色、以白色为主。 7、家具:材料:橡木、胡桃木、黑檀木、天鹅绒、锦缎和皮革等。 8、五金件用青铜、黄铜、金、银、锡等。 家具 | 饰品中,始终延续融汇了多种建筑和雕塑因素,如运用山楣(希腊建筑中的三角形山墙顶)、肥厚的涡卷纹以及垂花幔纹(花环),但同时也使用球茎式造型,精工雕饰的装饰线脚,雕花,以及复杂精巧的花卉纹细木镶嵌(用木片拼嵌成一块块装饰图案)
洛可可式风格特点是十分华丽和炫目的风格。但无论多么的复杂与华丽,洛可可始终是非常典雅的。洛可可风格的鼎盛时期是1700至1780年的西欧,在艺术和音乐领域尤为盛行。洛可可这个字来自于法语Rocaille,意思是岩石,这也非常恰当的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洛可可风格特点:那就是:洛可可里那些不对称的华丽装饰灵感就是来自于大自然中树木,云彩,和花朵的随意曲线。
孤独城堡,斯都格 主教座堂,西班牙加的斯 无忧宫,德国波茨坦 室内|洛可可最先出现于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巴洛克设计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 洛可可风格以抽象的火焰形、叶形或贝壳形的花纹、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展现整齐而生动的、神奇的、雕琢的形式。墙、天花、家具、金属和瓷器制的摆设展现一种统一风格的和谐。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带着丰富强烈的原色和暗沉色调,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
绘画|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蓋茲、凡·戴克、贝尼尼和卡拉瓦乔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对比变化,富有戏剧性,宗教题材气息浓厚,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 而洛可可风格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描述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体现当时的美学开始脱离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洛可可的风景画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布歇、法戈納等。 《蓬帕杜尔夫人》,弗朗索瓦·布歇(1756) 布歇以综合性,感官的绘画主题闻名
华托的画除了纯粹的装饰外,往往渗出一种忧郁气息
弗拉戈纳尔是洛可可风格最后一位重要代表画家,拥有梦幻般的画风。
路易十四時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 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 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 巴洛克服裝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 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紀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
历史上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在巴洛克時期。 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蕾丝、带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流行短小马甲,有点像西装背心。这个时候的內衣非常华丽,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一件內衣需要100多米長的缎带装饰。长外套开始出现,一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装饰华丽的排扣,此時褲子流行燈籠褲,也是到膝蓋扣住,下面是緊身長襪。鞋子一般是方頭,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装饰花朵或是緞帶,巴洛克晚期出现鞋扣以代替装饰。 洛可可——男裝 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除了西班牙其他女人这个时候开始不用穿裙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袒胸露乳,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袖子镶着大量蕾丝,有時候袖子被打成很多段,一节一节的,每段都镶嵌蕾丝。 裙子时兴蓬松造型,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衩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像窗帘系起來,有时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 洛可可——女装 在大花大果图案逐渐缩小的巴洛克后期,开始产生小碎花洛可可文化。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这个时期女装的特点是颜色淡雅柔和,追求服装面料的质地柔软,丝绸面料,各种绸带、花边、褶折的运用,花纹图案小巧,繁琐的假发、头纱、面具、扇子等小巧精致的饰品。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 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 结语:不管是巴洛克还是洛可可,奢侈的材料更受重用,比如华丽的天鹅绒、金银织锦、花缎做成的软椅蒙面,床品饰物以及半宝石和象牙等,在整个空间的运用上屡见不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增长对其影响极大,主要体现在彩漆描画的装饰板、家具,以及对青花瓷的需求。 (来源:HOT陈设艺术、设易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