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先先生(1892-1972)是近代著名的钱币收藏大家,广东中山人,长期任职于上海永安纺织印染厂。他集藏的中国历代钱币包括中国历史上发行的历代方孔圆钱、银锭、近现代机制币、以及自明以来的纸币等,于钱币的各大种类皆有涉猎而又均能做到体系赅备,内容丰富,质量精审。这样的广度和深度无论在当时还是今日的钱币收藏界都堪称翘楚,令人难望其项背。 有关李先生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钱币的问题,由于资料的局限,我们无从考证,但仅从其1963 年有意将其收藏的银元捐赠给国家而撰写的《捐献藏币缘起》一文可知,李伟先先生的收藏不会晚于1932 年三鸟币发行之时。从李伟先先生在《捐献藏币缘起》一文,我们还了解到当时李先生集币虽然含有保存币值的意思,但已然表现出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保护之心。 他自述:“当时有一个名叫耿爱德的外国人,正在出重价搜罗我国稀币,眼看大好文物却将落入外夷之手,心有不甘,故暗中亦出重价收购,以挽狂澜,因此有许多耿氏所无之品,都侥幸地归入我的藏箧中,不致流出国外,于心稍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先生的收藏行为已超越了简单的爱好,而进入了更高的文化境界。
1963年、1964年和1965年, 李伟先先生分三次将自己收藏了三十余年的钱币系统地捐赠给了国家,实现了一个收藏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博大胸怀。在李先生捐赠的这些钱币文物中,既有嘉靖甲辰银作局银锭、宣统三年短须龙银元、湖北本省银元、四川缶宝银元、四川当三十铜元、江西辛亥大汉十文铜元、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铜元,也有营口大清银行一百角、晋泰官银钱总局银两票、光绪广信公司银两票、光绪山东官银号银两票、光绪豫泉官钱局制钱票、豫泉官银号银两票、以及清代的雕母等方孔钱。 这些藏品无论从经济史、货币史、钱币学的角度来看都是至为重要的遗存,使后人研究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流通的历史,有了坚实的实物佐证,为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和货币文化普及,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先生留心故物,推爱及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亦足令后来者衷心景仰,感佩不已。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中央银行壹圆,俗称“红牌坊” 近年来,李先生旧藏的另一些纸币罕品也少量出现在收藏市场上,其中如光绪二十四年中国通商银行京城十两、民国二十五年中央银行红牌坊一元等藏品皆相当稀见,足飨纸币爱好者之欲,也为进一步提升纸币收藏的热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公私收藏的不断丰富又势必推动钱币学研究的发展,使之愈加兴盛,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