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此诗即为此时所作。 诗词赏析 诗的前两句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莲归来,突出了孩子的可爱。一个“偷”字用得极为传神,表现了儿童的顽皮、狡黠,甚至有一点冒险精神。第二句的“采'字和“回'字,表现小孩偷采一枝白莲花又匆匆忙忙返回,为的是不想让大人发现他的冒险举动。 接下来的两句巧妙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天真:她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第三句的“藏”字,表现小孩既不想让人发现又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天真可爱之态毕现。第四句的“开”字,表现浮萍上划出的一条水道,暴露了小孩的秘密--这种善意的嘲笑,更增添了小孩幼稚可爱的天性。显而易见,一连串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儿童的天真可爱形象呼之欲出,读来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采莲图就在眼前,让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全诗体现了童真、童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