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让绝症患者安详地离去

 渐近故乡时 2015-05-05



作者:张文军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ICU的某医生,因患白血病,经骨髓移植后还是不能幸免面对死亡。在她离开前的日子里,病房监护仪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血小板太低,请不要抽外周血,不要进行有创操作”。而她最终离去之时,穿着她钟爱的医生制服,带着感恩的心。


  这则消息,让我生出了一丝感动,为那句小小的提示,为那件身死后穿着的白大衣。我想,这是她的同事们给予她生前的尊严和疼惜。


  曾记得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广州老人院宁养服务区里,身患鼻咽癌晚期的邓伯,戒烟戒酒许久,却希望“追”一场当年的世界杯球赛。他心仪的球队正好在深夜开赛,院里工作人员悄悄行动,另辟了房间布置成极有世界杯气氛的欢乐海洋。那晚,大家陪着邓伯摇旗呐喊,邓伯还喝了久违的啤酒,大家发现,老人家脸上露出的笑容是前所未见的灿烂。狂欢后的第四天,邓伯安祥地在梦中离开了。


  在我看来,这种狂欢,应该是邓伯生前最美丽的念想。


  而更多的癌症患者,留给他们生命最后的记忆,却并不美好,甚至充满了恐惧和悲鸣。而这些,原因复杂的让医务人员也很无奈。


  经常可以看见,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医生为危重病人插气管、电击除颤,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生命,最终,心电图却依然成了一条直线。很多人都知道“无效治疗”,但即将失去亲人的家属往往难以理性。在家属的心里,放弃治疗,那是对自己良心、孝心的鞭挞。这种堂皇的理由,会让医生在专业判断上哑口无言,不得不做着“三十分钟”的复苏程序,履行着“生命至上”的承诺。这种让家属心安的徒劳,在疲累之后,一次次的依然上演着。


  对于那些在癌症中忍痛直至死亡的患者,担心成瘾更是让很多人毫无意义的忍受疼痛折磨。生命的舒适,在家属的“关爱”中消失殆尽。医生的怜悯,在“坚持”的病人面前,拿着无法给予的止痛药物,长叹而作罢。


  另外,社会的那些爱心人士,志愿者们,却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缺乏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只得让自己的爱心在遭遇病人的冷脸后付诸东流,失去了坚持的勇气,甚至让病人对医生也产生了抵触。而专业的医生们,无法拒绝的欢迎着志愿者的爱心,却也不得不承担着志愿者能力缺失的后果,依然独自面对着如此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看过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介绍,在那里,有安宁的病房、有家庭一样的花园、会客室和咖啡屋;在那里,为患者服务的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社会自愿者,甚至牧师。让患者远离压抑、嘈杂,让安宁病房里的每位患者都有着生命的尊严,并在完成心愿后安详的离开。


  能够安然接纳即将到来的死亡,在癌症病人的心里也许才是最大的期盼。希望着,国内也有着花园般的临终天堂,像那句诗一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