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震:“孤岛”书馆

 真友书屋 2015-05-05


“孤岛”中心耸立着半圆形小楼 ,它原是民国首都第六区区公所。日本侵占南京,这里曾作为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六十年代,用作鼓楼区图书馆。小楼还一度改过卫生院。今天,先锋书店颐和书馆在此扎营。

从山西路商业中心顺着江苏路一直往西,眼前出现一个“孤岛”,这里是珞珈路、宁海路、山西路、江苏路、颐和路交汇的五岔路口,“孤岛”转盘中心建有一栋四层小楼,外型很独特,呈半圆形格局,黄色外墙,灰色饰条,从下而上,一层比一层缩小,犹如一座塔楼。小楼外观为圆形,里面的楼梯也是圆形的,内外呼应。小楼一层底部墙面挂着“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牌匾,编号为2009005。这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建筑,最初的所有者是谁,目前已无法查证。从仅有的资料得知,此楼曾是南京特别市第六区的区公所。日本侵占南京期间,曾作为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1960年春后,这里成为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文革”期间图书馆被封闭,1983年5月又回原址复办。在此期间,小楼曾经一度改为卫生院。鼓楼区图书馆后来迁到南京市中山北路99号后,这里成为鼓楼区招商服务中心。

1929年至1937年间,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奠定了南京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定南京为首都。到1933年南京已经设立了十五个区。第六区包括定淮门沿城以东,鸡鸣寺、玄武门沿城以西,和平门、钟阜门、挹江门以南,汉口路以北为区域的范围。区公所周边是规划中的高档别墅区,数年间,这里雨后春笋般地建造起千多栋造型各异的别墅。

今天,这座“孤岛”成为读书人的好去处,先锋书店颐和书馆在此扎营。书馆设计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民国风”。连续书架将空间一分为二,外面设立咖啡吧,内部则是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图书区除了介绍民国南京历史、文化、经济、旅游、民俗、建筑,以及风土人情等相关书籍外,还专门开设了南京作家专柜,陈列本地作家的作品签名本。

读者前往吧台点单时,一定会注意到那些别具一格的饮品名称,金粉世家、背影、红玫瑰与白玫瑰、春风沉醉的夜晚…仿佛是邂逅了哪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张恨水、朱自清、张爱玲、郁达夫…对了,别忘了上二楼,按照颐和路公馆区门牌号码陈列的图片展,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小楼,一位位深藏故事的赫赫名人,浮现眼前。想要实景走走的读者,还可以在一楼私人定制“民国特色旅游”。

贴士:颐和书馆晚间营业到10点。

蔡震 文/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