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鞍山市教育局

 wu_teacher2002 2015-05-06

    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以区域内公办中小学名校为种子学校,联合区域内薄弱或相对薄弱的学校或举办区域内新建学校,简言之,“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形成了一个个以优质中小学教育品牌为名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已成为义务教育乃至社会的一大“热词”。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实践者有必要“三思”,从而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

 

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催生“集团化办学”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名校打造的教育集团,来扩大与放大名校办学规模与办学影响力,缓解当地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解决“择校难”与“择校热”的问题,达到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目的。教育均衡发展催生“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各地政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学校而言,他是教育人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这种以公办中小学名校打造的教育集团它有别于以追求资本的赢利为首要目的的民办教育集团,它更多承担着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与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责任,为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更高的平台。

 

二、高位均衡是“集团化办学”成功的标志

   “集团化”,关键要“化”,要使得集团内的学校逐步“划一”。“化”成什么样?自然是以名校为标准,向名校看齐,薄弱学校要逐步“化”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影响力的受社会欢迎的学校。通过“划一”,实现集团化成员学校间一种高位的均衡,这应是“集团化办学”成功标志。

(一)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文化

    集团中的名校拿什么来影响成员学校,来“划一”呢?是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究竟指的是什么?是物质资源吗?现实中,高标准建设的学校照样招不到学生,况且,物质资源完全可以通过重新配置来达到。是人力资源吗?现实中,薄弱学校并不缺少教师,也不乏高素质的教师,也不是;况且,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人事调动或者公开招聘来实现。因此,此处的“优质教育资源”既不可能是通过行政投入,也不可能是通过人事分配来共享的资源,它是名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模式,是维系一个学校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的DNA,是一种学校文化。

(二)梳理”与“体检”是实行集团化前的必修功课

    作为名校,在集团化前,有必要做一个梳理,认真审视和反思,凝炼和提升出学校独有的代表学校品牌的最有价值的核心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供薄弱学校共享,成为“化”薄弱学校为优质学校的核心资源。对于习惯于靠经验与行动来说话的校长与教师,要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优秀业绩予以总结——概念——解释,这对名校也是一个挑战。与此同时,被集团化的成员学校也要主动“体检”,找出问题,认真分析,对“薄弱”进行归因,明白你真正需要什么,以一种寻求机遇、主动融入的心态为集团化的到来做积极的准备。

(三)名校教育品牌的使用与推广的深层次目的

    名校教育品牌的使用与推广的深层次目的,其实就是通过对名校教育品牌的使用与推广,尤其是名校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模式的总结、提升与推广,来发挥名校在推动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领军作用和影响力,而不仅仅是集团内,以此推进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与优化。

 

三、“优质教育资源”要做增量

(一)名校要输出可再生的“优质教育资源”

   “集团”内部主要依靠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常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人员”输出式,即将名校管理者与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的替身,通过向薄弱学校流动来完成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的共享。有时也可以通过学校间管理者与教师的互派与交流来达成。由于这种方式使用简便,在当前的名校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这种“人员”输出式分享,一定程度上是以教育品牌的稀释来达到分享教育优质资源目的的。对教育集团中的名校来说,尽管可以帮助集团其它成员学校在短期内获得发展,但这种通过稀释自我最宝贵的“人”的资源帮助他人的方法,对自身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二是 “文化” 输出式,即通过教育集团名校对自身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制度的总结与提炼,将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模式转化为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办学流程等,然后向集团其它成员学校进行文化“软实力”输出,达到另一种分享——可再生,可复制的増量分享——从而避免输出“人员”造成的教育品牌稀释的后果。三是“混合”输出式,即既有“文化” 输出,又有“人员”输出。不同的名校,对输出方式的选择可能不一样,关键要看这种方式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共赢。作为名校,一定要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再生机制;同时,“优质教育资源”要能在成员校落地生根,这样,集团内学校的高位均衡发展才能得以保证。

(二)均衡发展应是“统一”与“差异”融合的过程

    成功的集团化办学一定是集团内学校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学习、主动适应、积极改进的过程,是“统一”与“差异”的融合的过程。学校不同于工厂,学生不同于产品,这使得学校不可能像工厂那样使用同一条流水线作业,也不可能像快餐店那样提供相同的食物品种。共享集团名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不等于照搬,要发挥集团成员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能动性,要结合学校实际吸收与运用。集团中的名校也要汲取成员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丰富与完善自我。

    集团化办学绝不是最终目的,它应是促进区域内学校办学优质均衡的策略,它发挥着袋鼠育儿袋的作用。因此,集团化办学不应束缚集团成员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