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0岁,因“间断性右侧腰部隐痛半年余”于2014-05-24,14:43步行入院。
病例链接:http://ww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21&fromuid=1。 随访外院病理:右肾混合性纤维瘤。 肾纤维瘤是1 种少见的肾实质良性肿瘤, 好发于肾脏髓质, 单发多见, 偶为多发而累及双肾[ 1] ,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所增加, 多数临床没有明显症状, 少数可因肿瘤巨大而出现临床症状[ 2] 。本组3 例, 肿块最大径均在510 cm 以上, 但无明显临床症状, 考虑与肿瘤具有完整包膜而无浸润生长的特性有关。 肾纤维瘤多具有完整包膜, 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变, 由梭形细胞组成, 以纤维或致密纤维基质分隔, 肿瘤内细胞数较少, 纤维化明显并伴有程度不等的硬化。亦有报道瘤体内可有钙化及骨化结构[ 1, 9] 。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和人骨髓祖细胞抗原CD34 阳性, 结蛋白阴性为其特征[ 2] , 本组3 例镜下所见与文献基本一致。 肾纤维瘤的CT 表现作者未见详细的文献报道, 综合本组3 例的CT 表现, 认为肾纤维瘤的CT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 1) 平扫多呈高密度, 边界清晰, 密度均匀。( 2) 增强扫描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皮质期轻度强化, 实质期强化更加明显。( 3) 虽然瘤体较大, 3 例肿块最大径均在510 cm 以上, 但无论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征象。笔者同期分析了53 例肿块直径在310 cm 以上肾癌的增强CT 表现, 结果49 例表现为蜂窝状强化( 49/ 53) , 4 例表现为肿块边缘强化( 4/ 53) , 且均为皮质期一过性强化( 53/ 53) 。 Cormier 等[ 1] 曾对肾纤维瘤的MRI 表现作过描述: 即无论是T1WI 或T2WI 图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并认为这与瘤体内含有较多的胶原成分及细胞数较少有关。从本组病例的镜下所见也证实了这一点。但Kulkarni 等[ 8] 报道肾乳头状癌亦有在MRI 的T1WI 及T2WI 图像上均呈低信号的特征性表现。而少数以平滑肌成分为主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亦可出现同纤维瘤相似的MRI 表现。 因此肾纤维瘤的诊断须将CT、MRI 及临床三者结合, 才能大大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当发现肾占位在MR T1WI及T2WI 上均呈低信号, 而CT 平扫呈高密度, 增强后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无明显坏死囊变, 且临床无明显泌尿系症状时, 应高度提示肾纤维瘤的可能。术前穿刺活检予以确诊,可以避免肾脏全切, 使保留尽量多的功能性肾组织。 (参考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年3 月第 37 卷第 3期 肾纤维瘤三例_丛振杰) |
|
来自: chaozhouca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