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东方竹马 2015-05-06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他脱离仕途后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这首诗,不但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的归隐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其情切切,其意深深,为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本文选取宋代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徵明所书《归去来兮辞》墨迹,朋友们更喜欢哪一家的作品?


1.苏轼书《归去来兮辞

北宋 苏轼 《归去来兮辞》,32 x 181.1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坡书法兼得二王、颜真卿、李邕、杨凝式之长,其书风充分流露潇洒奔逸豪迈不羁的气概。此卷文字意态丰腴,结体稳密,纵笔重,横笔轻,撇戈笔划,左伸而右缩,为苏字特色。


2.赵孟頫书《归去来兮辞》

元 赵孟頫 《归去来兮辞》行草,纸本,延佑五年书写,现存于湖州市博物馆

赵孟俯多次书写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现存于世的墨迹便有三件之多。另外两人件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赵孟頫的行草书,可说深得右军遗意,几乎融汇了二王书风中所有书家的技巧,从各种不同角度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相互交叉融合。其笔法蕴藉沉稳,笔意纵横,流利飞动,多姿多态,秀逸清新


3.祝允明书《归去来兮辞》

祝允明《归去来辞》,草书,立轴,水墨纸本,98.5×24cm。正德五年(1510年)作。

才子祝枝山的书法,历代俱有佳评,既继承了二王以来帖学的通畅、明快的笔法,又能抒发情性,畅抒胸臆,恣意挥洒,他的书法既有传统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风神气质,讲求风韵。


4.文徵明书《归去来兮辞》


明 文徵明《归去来兮辞》

纸本,楷书,纵13.7cm,横16.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文徵明82岁时所作。虽以小楷抄录长篇却无界格,更显其平易自然、清逸俊雅、空灵流动的特点。笔法清俊儒雅,结体方整紧劲、字势修长俊逸受欧书影响。通篇字体大小、间距、行气无不贯通一气,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笔,这对于一位老者来说尤为难得。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