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大才子,苏轼与赵孟頫所写的《归去来兮辞》,谁贴近陶渊明本意

 德润斋 2022-10-12 发布于四川

陶渊明是中国历代文人所推崇和崇拜的偶像,在文人中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的形象和精神追求,是历代文人的一个追求标准,影响了中国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苏轼《归去来兮辞》局部

林语堂曾经说过:“陶渊明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而陶渊明的文学造诣,也是深刻体现了陶渊明的精神追求,作为陶渊明最为流传的《归去来兮辞》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文学创作的高峰,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苏轼《归去来兮辞》局部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评价《归去来兮辞》: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苏轼《归去来兮辞》局部

而这篇《归去来兮辞》也被历代的书法家所青睐,都以此文作为书法的载体,在宋元时期,作为两位跨时空的大才子,苏轼和赵孟頫都创作过《归去来兮辞》,而苏轼作为宋四家之首,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谁的作品更能贴近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苏轼《归去来兮辞》局部

首先苏轼作为北宋的一代才子,他的书法早年以学习“二王”为主,在他中年之后开始学习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则是学习李北海,他的书风深厚朴茂。

苏轼《归去来兮辞》题跋

他的这卷《归去来兮辞》充分地体现了苏轼潇洒豪迈的气概。用笔多以侧势,字形丰腴,结体稳密,纵重横轻,左伸右缩,章法整齐,有晋人风韵。

苏轼《归去来兮辞》题跋

赵孟頫(字子昂)的这卷《归去来兮辞》全卷以行书所写,但期间有以草法之变化,用笔温文尔雅,古朴庄严,宛转流美,却又苍劲瘦硬。

赵孟頫《归去来兮辞》局部

有“二王”笔意,骨肉匀亭, 行笔飘逸婉转, 提案恰如其分, 牵连分明自然,可谓承二王之遗风。

赵孟頫《归去来兮辞》局部

苏轼与赵孟頫的《归去来兮辞》都在继承魏晋书法风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再造加工,用魏晋书法的风度表现魏晋文学风度,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文学内涵。

赵孟頫《归去来兮辞》局部

这样的融合也就让书法艺术和文学两个都得到了升华,这也是现在书法家所缺失的一点,没有了文化内涵,书法只是一个信息传达的符号。

赵孟頫《归去来兮辞》局部

当代的书法家缺失的文化,是自己功利心作祟,艺术作为一个寂寞之道,不是牟利的工具,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往往最好的就是历代书法家的草稿、手札等,如《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等。

赵孟頫《归去来兮辞》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