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诗人汪国真:唯一的邂逅,请珍惜(文/水静)

 百城主人 2015-05-06

我与汪国真老师(摄于2013年9月30日)


缅怀诗人汪国真:唯一的邂逅,请珍惜

水静

 

2015年4月26日,我一大早搭车去了泉州南安玫瑰小镇采风。深山峡谷中手机没有信号,下午3点返厦途中恢复正常,屏幕跳出汪国真的消息:4月26日凌晨2点10分,著名诗人汪国真因患肝癌去世,享年59岁。

“汪老师走了?!这是真的吗?”我立马转头问同行的媒体朋友。答案得到一致肯定,我才恍然大悟。

接着翻开我2013年9月30日22点44分的微信记录:

《名人》汪国真:“我相信/这不完全/是由于一种机遇/宛如花朵/盛开自有它的道理/我也相信/你的光华/所以会转瞬即逝/是因为你的绽放/太多地依赖节气”。——我没有想到27年后的今天能够与这首诗的作者在厦门见面,更没有想到他以前是名人现在更是名人。短短1个多小时的访谈里他道出了他的成名之路:有灵感开始写诗成诗人,因感觉自己签名时字写得很难看而发奋练字成了书画家,又因为喜欢音乐而成了作曲家,这一路走来不是偶然像似偶然,文学与艺术的路永远都是相通的,了解自己、懂得选择、坚持方向也许是成名的三部曲。他的诗歌曾经影响了几代人,在上个世纪70、80、90年代贫瘠的土地上,他给年轻的普罗大众创造了最美的精神套餐。如今回头再读,诗韵犹存,荡气回肠。感恩厦视《玲听两岸》节目组,感恩缘分,感恩汪老师的分享!

这是厦视3套《玲听两岸》节目“百变汪国真”访谈录制当天晚上我发的一条微信。节目组黄宇编导邀请我去参加节目互动,那天我很激动,带上我27年前的手抄本,与汪老师面对面交流,还朗诵了我手抄的那首诗歌,并带了一本《汪国真经典代表作》(作家出版社 2012年10月) 叫他签名。没想到这是此生与汪国真老师唯一的一次邂逅!

我读高中时,特爱手抄好词好句,抄诗似乎成了我的习惯,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中国的,只要我喜欢的,我都抄。从《青年文摘》《辽宁青年》《中国青年报》等杂志报刊上抄,也从一些诗集、书籍上抄。抄一遍我就记住了,也练习了写字,乐此不疲。

翻开泛黄的手抄本,有一首汪国真的《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如果不曾相逢/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沉重/如果真的失之交臂/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在贫瘠土地上/更深地懂得风景/一次远行/便可以憔悴一颗/羸弱的心/每望一眼/秋水微澜/便恨不得/泪光盈盈/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

2013年9月30日,我捧着这首诗,现场朗诵了几句,并叫汪老师在手抄本上面签了名。读着这首诗的时候,我回想起抄诗那年自己是否有初恋?情感纠结时在汪国真老师的诗歌中找到过答案。他的诗歌撩开了青春的面纱,年少、贫穷、懵懂、迷茫、徘徊、纠结的我们,在汪老师心灵鸡汤的滋养下健康、茁壮成长,盛装着爱,充满正能量前行。

这几天,有关对于汪国真本人及其诗歌的评论充斥耳目。我很心痛。我在别人的诗歌或评论中找不到答案。我们是否要重新审视文学的价值?!感伤于消费主义时代对一个人的肉体及其灵魂肆无忌惮、毫无节操的消费。我只想说,你与年代,你与每个当下都是唯一的邂逅,如同我与汪国真老师唯一的一次邂逅一样,我们不要脱离当下去对某人某事评头论足,请大家且行且珍惜。“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让汪国真老师安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20150429) 

《玲听两岸》“百变汪国真”节目视频:http://tv./2013/10/20/VIDE1382239680312701.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