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寶海上師開示集[五]

 fule8891 2015-05-06

 

寶海上師開示集[五]


 

 

禪修入門指導 88/10

 

   一、一路放鬆到底的方法與要領
         一路放鬆到底的原則是很重要的。思想會干擾氣。氣一亂,思想就越亂
    。所以,心風一動,氣就動;氣一動,心就更亂。是故,一路放到底很重要
    ,一直放……放到最後,仍要讓思緒一直放,放到底。在此過程不要管有沒
    有意念,有沒有念頭。有念頭也好,沒唸頭也好。只要一直放鬆下來。不要
    想去排斥念頭,亦不要思維應該如何處置,只要一心一意地放鬆,放鬆下來
    。因為,無念也是個念。亦不要有所覺受。所謂的沒有覺受。即不要執著於
    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要為其所困擾。也不要揣測入空或入定的狀
    況,應該無念或是無覺受。其實入禪定時有覺受,歷歷分明,清清楚楚。只
    是不執著念來念去。隨緣不住,不在任一念上,加以取捨。也就是六祖壇經
    所講的,「不思善,不思惡」。不管此刻你內心湧現的是什麼思緒,那個就
    是原始的你,要盡量地放下,讓它過去,不要去取捨。
        有時,我們會犯下錯誤。當放鬆到底限時,初步會感覺到內心好像有個
無形的心體____黑黑的影子。或當身心不見時,感覺到有個意識的我_____
_一個似有若無的人形黑影。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禪修者,在這似有若
無的心與黑影子裡面,開始做功夫。做什麼工夫?開始放鬆、放空,開始把
它定在那兒不要動,不要有念頭,不要有覺受,然後,還希望發光,這只是
在自己的意識裡打轉嘛!換湯不換藥,仍是執著。所以,千萬不要在這上面
下工夫。所謂的放鬆,就是連這個也捨去。有些人在放鬆過程,很自然會起
思維,思維怎樣鬆下去?我要把心擺在哪裡?這是人類的習氣,要有大魄力
,該放就放,一切皆放,一路放到底,一直放、放、放、放到無所放時,仍
然是一個放。此時心之內外分別、空間、思緒與我之分別,統統沒有了。這
個時候,你會感覺到擺脫了肉體的束縛與心靈上的認知,是非常輕鬆,然後
進入一種混沌未開之境,此時,體內的氣機就會發動,全身的氣就像汽水冒
泡般全部活現。這個時候你只要盡情地享受,仍然是放,再放,一路放到底
。不要想用任何方法只是一路放到底而已。
     二、進入禪定的關鍵一一禪姿與住心
        禪姿很重要。打坐的姿勢必須調整好,因為,生理與心理是相互影響的
。若生理沒調好,心理就會有問題,不能達到平衡的狀態。例如感冒的時候
打坐,因風血的氣,聚集在腦部,必會有昏沈之感。所以,可以看到那個人
「讚嘆諸佛」猛點頭,唯唯諾諾(一笑),這就證明了生理會影響心理。所
以,一個禪修者首先要把坐姿調好。要調好坐姿,就須先讓腰自然挺直,當
然你不必挺到讓你覺得腰部很用力,臀部很用力,甚至,雙腿很用力。這腰
要挺直是因為腰與腎臟有關連。腎氣對人體是很重要的。講到腎氣就需提及
五臟的五行之氣,腎、肺、脾、肝、心,他屬於水、金、土、木、火。依中
醫而言,人若五臟照顧的好,就不會有病。譬如,胃口開,心臟強壯,肺活
量足,肝臟解毒功能佳,腎水充足,這個人身體就強壯健康。這五臟街相互
影響相輔相成,相生相剋,而且腎為其根本。所以,人體要健康腎氣要足,
腰桿就必須自然地挺直,帶動腎氣上升。很多人為了要將腰挺直而用力把腰
往前挺,這是錯誤的。另外,有人為了貪圖舒服而彎腰駝背,如此,即使靠
思緒的放鬆,把身體忘掉了,體內氣機依然帶動不了。在知見上的見地,可
能很殊勝,但是在證量上,妳沒有辦法達到很圓滿的境界。因為,身心是一
體的,只有身心搭配諧調,才能將你的修持推上真正的高峰。
        其次是肺部要打開,及胸部要打開。很多修行的人,雖然勤苦修行但臉
氣色仍不好,為什麼?因為禪坐時彎腰駝背,腎氣被塞住了,肺經之氣不能
上達舒展開來。還有彎腰駝背時,頭部下勾,致使上達之氣,無法通過玉枕
穴,不能上達腦部。如是腦不能清明。渾渾噩噩,怎能產生智慧呢!靜坐時
要清清楚楚,不為外境所動,進入身心不可分別狀態時,才會產生智慧。所
以,禪坐時腰桿要自然地挺直,胸部微微外張,舌尖頂住上顎,眼觀鼻,鼻
觀心地,把心神往下關照。心氣自然會往下降,然後依一路放到底的修持要
領,將全身放鬆。當氣聚到極端時,自然會由下而上升。他的原理在於氣息
一呼一吸間,帶動我們的心神往下降,腎氣往上揚。這個就是醫家所講「心
腎相交」的現象。所以,胸部微開,腰桿自然挺直時。脾胃的氣能自然上達 ,肺部可以舒展開來,整個精神會很旺盛,如是才能夠進入正知正定。
        最後要介紹的是住心,住心很重要。很多人不要如何住心?其實,你只
要依一路放到底的口訣,讓自己一直放鬆、放鬆,放鬆到最後,你的心可含
太虛,瀰六和,能夠涵蓋天地。心也沒有一定要在哪裡,只是一味地放鬆。
若你勉強要有一注意點的話,不妨執著一點,觀照在「下丹田」,但不要守
著下丹田觀照而不捨,只是意識稍為放在下丹田而已。最後,終要放鬆放開
,如炸彈開花般,連中心點那點都沒有。誠如金剛經所講「因無所住,而生
其心。」
        其實,所謂守住下丹田,應該是守在一般人認為的下丹田位置的肚皮與
人體中心軸之間的中央,或略為偏向脊椎。如是,氣才容易上升。

          三、苦口婆心的激勵語
        各位請勿揣測,一個入定的人或禪修很好的人的境界到底是怎樣的。每
一個人修持所走的路,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師父所能給予的只是方法
與要領而已。接下來是要勇敢去實踐,去面對未來,面對內心的種種障礙。 只要依照所教理念去做,一定能迅速地契入。在基本上,不要認為這個很困
難。自古禪宗就被談的很玄,好像很難。其實,祖師大德之教誨,當下若心
開意解,就能當下契入。六祖壇經不是講嗎?不思善、不思惡,當下即是。
並不困難,只是你能信師父這番話,信得幾分,能信當下即能契入。其實,
你不要管那麼多,只要能夠信受修持,一切隨緣,不貪求、不攀緣,隨緣盡
力即可。

 

 

淺 談 觀 想


         層層疊疊的人、事物、時空與覺受交織的「觀想」是一般密教修行者最
感頭痛的部份,但也是真言密教中最重要的課程。因為若「觀想」修不成,
則一切修行皆是假的,因此就無法成就利益眾生的佛事了。
        「觀想」當然有它的階段性,初修者常用「想」修為入門,待基礎穩固
方用「觀」修,兩者雖是一線之別,但修行的體受卻有天壤之別。每個人學
佛之初大都是從「想」起修,不過只要以正確的心態修持,相信日久功深,
自然能夠了解「觀」、「想」的差別之處。
        就行者而言,「認清修行的目標為何」、「認清上師是正見的根本」、
「認清自己的習性」
「觀想」的必備修件。因為若不了解修行的最終目的
,則無法辨別所觀修之法的正邪;若不信上師是一切正見的根本,就無法信
受上師所教授之法;若不認清自己的習性,則所觀修者終究是個妄想。然而
,無論如何在觀修學習的過程中,師徒的信任關係是絕對不可斷線的。在觀
修的過程中困難重重是常有之事,但唯有對上師懷有無比堅定的信心,才有
辦法一步一步地突破困境。
「觀想」實修的經驗而言,筆者認為「觀想」是否成就與自心清淨與
否有很密切的關係。「觀想」是否得宜是以「清淨心」為基準,須知要心清
淨需放下一切執著。
個人認為唯有接受各種角度的磨練與全方位的體驗,才
能使自己真正地放下身段,在無我的境界中了解到身心全體觀照的滋味,進
而使「觀想」不費吹噓之力,而入自性心田,達到「觀想」修持的目的。所
以,真心護持道場、家人、親朋好友等一切的一切,才是進入正確「觀想」
的基石。當然誠如佛陀所云,「觀想」的成就依住心的不同,其果報有「福」
、「德」二分,若福德圓滿俱足,則可滿報成佛矣。因此,初修者應先穩固
「觀想」的基石站穩腳根,相信自性世界觀的「觀想」版圖不難出矣。
          觀想之步驟,
        〔一〕先澄心淨意,勿一開始就想進入妙觀,如此反而容易,動腦被綁
死,變成在製造幻想而產生精神壓力,一點禪觀的樂趣也沒有,這是一般人
的毛病, 觀想變成在製造假相。 〔二〕待身心進入完全放鬆時,由內心生起本尊之覺受,依三密相應口
訣,進入本尊性海。 〔三〕徹底了解所觀之相,其代表之理趣為何?勿執著所觀之相,宜注
重所觀之理趣的住入,待內心深入理趣三昧後,再藉相顯心,如此方為觀想
之初步入門。
        密教的法力,來自觀想,而觀想的基礎,在於禪定,及理趣住心的深淺
,依住理趣直心開展,依三密互攝,入我我入,依廣大平等性地,住心一念
,此念法界唯心,無依無住,故能瞬息遍達十方,十方一切,皆住此一念,
遂成就感應道交之妙觀。
        〔一〕觀想與幻想的差別在於,前者依甚深禪定中內心開展,秘密理趣
三昧,後者依執著心,用腦力生起相的執著,進而製造妄想,終究於三密不
能相應,於法界不起作用。 〔二〕妙觀即是妙住心,初以身心放下為入門功夫,於靜妙澄然處,依
住理趣而開展,此時相即非相,即相即心,唯身心一体体受,廓然冥渺,初
學者,勿心急,於身心未寂然時,急於起念修觀,反欲速而不達,反受其害
,墮入執念深淵,於心性佛意上,反無法享其法樂。
        以觀想而言?先澄心淨意入於身心放鬆狀態?此時行者之中脈對準本尊
中脈,或直接契入二者合一,此時行者必能感應本尊。蓋此時本尊之心,即
行者之心。遂本尊一切妙觀性德,如水應月,必在行者心中,生起自性本尊
功德,此到行者再依上師所傳甚深口訣,次第修持開展,如此行者,本尊心
氣相依,進而契入微妙之境,初入觀,在身心放下時,微微提意,微微住意
,待身心統攝時,將意放下,任由理趣開展。
        初修觀依住外境,較易放下身心之執著,次進階安住於內境,較能生起
深層覺受,最後住入心氣無別,內外廓然一體,若到此地步,已朝自性修持
田地,此去隨個人用功根器粗淺,各有一段風光,記住至此方為修行之開始
而已,勿誤以為是終點。
        修持的過程中,一般只注重意密的觀想,至於其他語密及代表身密的手
印,很少人會去注意,真言宗云:〔三密加持疾速成佛〕,希請諸位大德這
方面多加留意,並探討如何才能三密全體彰顯?

 

 

回網上大德


        密法不是自我催眠的,在一些客觀因緣成熟時,密法確有不思議力量及
效果產生。而其力量之來源是有根據的,只是佛經上只寫大綱,一般人未經
實修指導,很難能掌握時空及能量移轉。而一些不思議事乃是空有互換,能
量轉換。而這些是根據佛法之空性而產生的,依目前最新科技之觀念,亦能
解說,非是迷信。密法之技巧是比現代科學還科學的。只可惜現代人大多據
佛經依文解字,未能深入密法般若空性之堂奧,以致無法出空入有。但一切
法皆不可違因果因緣,故有些事不是密法就能解決的,密法技巧只是工具,
端看個人之因緣福報及信心如何?缺一不可,縱有無上密法技巧,也無能為
之。況修行乃志在明心見性,開佛知見,非在個人俗念之圓成,因緣成熟自
有解決之道,非是強求可得,故吾上篇之回覆乃旨在勸人先培福養德,調伏
心性入佛智以轉識為智,如此雖困境一時因緣福德未具足,但必可因念轉釋
然而安心矣!他日因緣成熟自有解脫之法,而解決之道也非一定是密法,各
隨其善緣罷了!但若是在密法,則密法之技巧確是不可缺的。此有如砌牆,
需水泥一般。故佛說一切法皆真,只是有時眾生以慾心,不解真諦所在,盲
目穿鑿附會,以致有盲目迷信及不驗胡說之誤認。力量是存在的,只是力量
是依般若空性而產生,故宜先入空性,方能依法修之而得法驗。入幾分即得
幾分法驗,但也是在因緣法中施為,非萬能也。

 

 

 

上 師 開 示 語

 

幾番生死幾度身 出彼羅網又入彼
幽冥漫漫怎堪受 一盞心燈謹護持

佛風 慧風 業風
了不可得 入大空際

 

回目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