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高血壓是一種普遍長期潛伏體內的慢性病,發病後不易根治控制不當易發生合併症、殘障甚至死亡,因此早期發現並給予持續適當的控制與保養為當務之急。通常高血壓是沒有象徵,亦沒有任何不適感覺,大多數高血壓之病者,只是經醫生量血壓後才知患了高血壓。有些頭暈、目眩、耳嗚者與高血壓無直接關係,大多都是因精神緊張引起。不過如果血壓突然從160毫米跳至240毫米以上,則可能引起劇烈頭痛、噁心、視覺障礙等。
二、分類 1. 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特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病例90–95%。在幾乎所有當代社會中,血壓隨著變老而升高,而晚年罹患高壓的風險也相當高。基因和環境因素可導致高血壓。人們已發現許多對血壓造成微小影響的常見基因,還有一些對血壓造成重大影響的罕見基因,但是對基因如何導致高血壓,仍缺乏了解。有些環境因素也會影響血壓。有助於降低血壓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減少飲食中的鹽攝取,多吃水果和低脂產品(也就是高血壓防治飲食(DASH飲食))。運動、減輕體重和減少飲用酒亦有助於降低血壓。其它可能造成高血壓的因素,例如壓力、攝取咖啡因,以及維他命D不足,則並未顯示出與高血壓有直接關係。肥胖常見的胰導素抵抗,是X綜合症(或稱代謝綜合症)的致病因子之一,也被認為可造成高血壓惡化。近期研究亦指出,幼年時期發生的情況(例如出生體重過輕、母親懷孕時抽菸和缺乏哺育母乳)是成年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子。然而成人高血壓的致病機制仍尚不明。 2.續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是由明確的病因所致。腎臟疾病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而庫欣綜合徵、甲狀腺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康恩氏綜合症或醛固酮增多症等內分泌疾病,也可導致高血壓。其它病因則包括肥胖、睡眠呼吸暫停症、懷孕、主動脈縮窄、過度攝取甘草和某些處方藥、草藥療方和非法藥物。
三、症狀 1.腦神經症狀: 頭重感、頭暈、頭痛、耳鳴、失眠、視力障礙、肩頸部酸痛、四肢麻木感等。 2.心臟症狀:通常在高血壓後期才會出現,包括心悸亢進、呼吸短促、胸部壓迫感等。 3.腎臟症狀::症狀出現時表示腎功能已經減退,症狀最多為蛋白尿,若發生腎功能障礙,則會有夜尿及水腫的情形。 但其他因素也可能造成這些症狀,所以不能只憑症狀斷定是否有高血壓,應以正確量測之血壓值為判斷依據。
四、如何預防 患有高血壓但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一疾病的人為數眾多。要減少高血壓造成的後果,並儘量減少對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的需要,我們必須有一些針對全民而制定的措施。在開始藥物治療前,建議患者改變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壓。2004年的「英國高血壓學會」指南提出了以下生活方式的改變,這和2002年美國高血壓教育計劃[56]所列出的預防高血壓的主要措施指南是一致的: l 保持正常體重(如身體質量指數20-25公斤/米2平方).。 l 將飲食中鈉的攝入量減少至<100毫摩爾/天(每天<6克氯化鈉或<2.4克的鈉)。 l 定期從事有氧運動,如快走(在一周的大多數日子裡,每天≥30分鐘)。 l 限制飲酒,男性每天不超過3個單位,婦女每天不超過2個單位。 l 每天的飲食中含豐富的水果和蔬菜(例如,每天至少五份)。 通過有效的生活方式改變能降低的血壓幾乎可以和服用一種降壓藥物所能降低的血壓水平媲美。改變兩項或更多項生活方式甚至可以達到更佳的效果。
五、如何治療 知道有高血壓之後,不應自行服藥。而應該由醫生經過詳細檢查及多次測量血壓後,才用藥物,飲食及其他一般方法治療。 1.藥物治療 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藥物來治療高血壓,但需要長期服用。普通用的藥物有下列三大類: 甲、利尿劑 乙、抑制交感神經的藥- - - -尤其是近年來所發明選擇性遮斷乙類交感神經感受體的藥物(SELECTIVEBETA-BLOCKER)更為普遍。 丙、抑制血管收縮的藥物 任何藥物,有好的一面,也必定有壞的一面,降壓劑也有副作用,可是藥物的副作用卻因人而異,而且未必在服用後就立刻顯露出來。血壓的控制很多時需要多種降壓劑配合使用,更需要時間調整份量。因此高血壓患者一定不能急躁,要耐心地慢慢接受治療。 2.飲食治療 飲 食 方
面 應 少
吃 鹽 ,
脂 肪 和
糇 固 醇
過 高 之
食 物 。 3.一般治療法 盡量減少精神壓力,要有充分睡眠,適當運動,限制煙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靜坐,打太極散步和保持正常之體重。對治療高血壓是有一定的裨益。 4.手術治療 極少數繼發性高血壓,如腎動脈狹窄,腎上腺腫瘤,其他腎臟血管的先天性異常,輸尿管阻塞等,是需要手術治療的,手術後血壓會回復正常。 5.其他 避孕丸可以令某些婦女患上高血壓。所以婦女在準備服食避孕丸的時候,應該先往醫生處檢查及量度一下血壓。在服食期間,亦應作常規性的檢查。
七、併發症 1.高血壓增加罹患缺血性心臟病。 2.中風。 2.外周血管病變。 3.其它心臟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臟衰竭、主動脈瘤、廣泛性動脈粥樣硬化和肺栓塞)。 4.罹患認知障礙、痴呆和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因素。 5.其它併發症(包括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腎病)。
六、高血壓患者生活注意事項 1.定期檢查血壓並記錄。 2.保持理想體重。 3.低鹽、低油、高纖飲食。 4.適度運動如:散步、體操、香功、土風舞、太極拳...。 5.避免菸、酒、濃茶、咖啡。 6.預防便秘。 7.洗溫水澡。 8.規律生活、不熬夜。 9.心情放鬆、保持情緒不穩。 10.持續門診追蹤治療。
八、飲食 1.採新鮮自然食物、少用加工製品如:罐頭、燻肉,高血壓病人每天食鹽宜少於5公克。 2.可用蔥、薑、公角、花椒、肉桂、檸檬、花生、芝麻等增加風味。 3.使用燻烤方式促進食慾,清蒸、燉、水煮、川燙也很可口。 4.使用白糖、白醋、檸檬、梅子、蘋果、鳳梨及蕃茄增加酸甜味。 5.勿用豬油,宜用植物油。 6.多食脫脂奶、豆漿。 7.蛋黃每週少於三個。 8.少吃肥肉、內臟、肉類宜去板食用。 9.甜點、油炸類宜少吃。 10.減少用鹽水浸泡的食物,若泡過宜用水燙過或清水沖洗。 11.紫菜、海帶、芹菜、胡蘿蔔、發芽蠶豆、含鈉量高宜少用。 12.低鈉鹽、無鹽調味料宜請教鹽師或營養師。
可食用的食品:各類食物攝取量請依個人實際需要攝取
避免食用的食品:
|
|